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两匹上海马的罗布泊之旅(3) (新疆 乌鲁木齐 人民公园 游记)

[游记]两匹上海马的罗布泊之旅(3) (新疆 乌鲁木齐 人民公园 游记)

2008-06-10    gaibar.com

罗布泊
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地名!
远古中国,曾经认为罗布泊是黄河源头,近代西方,曾经为罗布泊的位置和是否游移等等问题争论不休。当代中国,核试验、失踪、探险等等字眼始终围绕着这个地方。
我仍然记得小时候,曾经死死盯着一张全国地图上用虚线勾勒的罗布泊,疑惑那到底是个什么所在:为什么在沙漠中能有湖泊?为什么要用虚线?为什么会有人失踪后出动解放军也没有把他找回来?
现在,穿越湖北岸的雅丹群,再翻过几道高高的土坎,我们就进入了罗布泊的湖区。是什么等着我们呢?是奇妙绚烂的自然之景,还是不可预测的神秘现象乃至危险?
眼前所见,让我和言大失所望了。
进入了湖区,唯一可以使用的词汇就是:单调。只要向里走了足够距离,甩掉了隆起的湖岸,外面的景色就开始一成不变,是的,完全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地形太平了,没有任何阻挡视线的突出物,整个地平线在四周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地上的干湖床全是青灰的土色,在三十多年的曝晒下干硬、起壳、翘起,到处是一滩一滩的盐花,正如同起伏的水波、浪花,越野车在上面行驶,摇摇晃晃,车子走在罗布泊,倒给象在大海上航行一样。
更让我们失望的是,在罗布泊里根本不需要担心迷路。从进入湖区的开始,我们始终是沿了一条路朝里跑。虽然这路很粗糙,勉强有一车多宽,路面也没任何铺设,但的的确确是一条路,而且它方向正南,笔直笔直,没有一点弧度。继续前进,隔十几公里就有一个路口,和一条东西方向的,同样笔直的路相交。毫无疑问,全部湖区就被这些路把罩上了巨大的网格线。太不刺激了!
据王司傅说,这路是大概在十几年前,探矿的地质队用推土机推的。因为是工程需要,这些路的方向、间隔、走向全部如数学般精确。他看我们因为有路,旅行缺乏难度而遗憾,又补充说,不要觉得有路就好,湖的北半边地形平坦,如果有机会到湖的南边,那里地势起伏得厉害,这该死的路还是撞南墙一样勇往无前跑,开车的到那里就要倒霉了。
在乌鲁木齐,我曾经问周新伟有没有准备了GPS,他很轻蔑地表示不用那东西。看来,的确不太需要,这家伙对周围很熟悉了,每次遇到路口总要在电台里告诉我们,这里向西就是敦煌方向,那里朝东是去余纯顺的墓地,下一个往西50公里的话就是楼兰。
楼兰!从还在上海通电话时,我们就开始动员周新伟同志给我们的探险队增加一个去楼兰的项目,然后在乌鲁木齐,在路上,进了无人区,一再提要求,他总是不愿意。王司傅看我们真的很诚心,便也劝我们下次再说。别看只有50公里的路,楼兰处在雅丹群落之中,地形崎岖,汽车要走大半天,他去过一次,回来的半路车子的钢板就颠断掉。真加上这一段路之后,我们的燃料也不一定够,接近楼兰的最后几公里汽车还无法通行,要靠步行。这样来回一共要增加两天,时间也不一定够。我只能叹一口气。

正前面地平线上出现几个细长条的东西,距离太远,在热空气中微微颤动,周新伟在电台里喊我们:“那就是湖心了!”
罗布泊的湖心,其实也就是一个路口。在几年来熙熙攘攘人群的不断踩踏下,这个路口周围有很大一片已经被踩平,好象一个小小的广场。那些矗立的细长条,就是路口四周散布的一些单位、个人、旅行团带进来的碑刻,某年某月某日穿越纪念,“永远的罗布泊”什么的。地上散落着不少空罐头、食品包装袋之类的垃圾。
王司傅私下和我嘀咕,他觉得这个湖心的位置有问题,太偏北。因为去年他曾经开车从南边进过罗布泊,走了足足一天多才到湖心,这次我们是从北进来的,只走了小半天就到了,这湖心不象是地理位置的中心呢。我以为然,不过,我认为这根本就不重要。因为罗布泊的彻底干涸只有30多年,这之前哪里有什么湖心的概念。今天的这个湖心,是几年前那个百人旅行团进罗布泊时,为了在广袤的湖区能有一个折返点而匆匆制造出来的。我们也是一样的道理,进入罗布泊,总要到什么地方,总要给自己一个返回的借口和吹牛的理由吧。反正里面全都是一模一样的景色,湖心的位置一定要准确?
需要吗?不需要吗?
四周的地上,经常能够看到干枯的芦苇岔,一排一排斜插在地上。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那张罗布人手捧一条1米长的大鱼的著名照片,想到中国科考队员把一条橡皮艇推进罗布泊水面的画面。想到,这些事情和今年仅仅只相差一百年和五十年。
哪里来的什么罗布泊的永远哟。

生者的荣耀和死者的悲哀
近几年以来,进入罗布泊地区的旅游者很难回避余纯顺这个名字。真的走进他的墓地,这种感觉尤为强烈。碑上的字刚刚描过,还鲜红欲滴。墓碑前,码放着大量的未开启的酒瓶,这些酒品种、产地各异,从标签褪色的程度看,是几年来被陆陆续续不断放进来的。在人迹罕至的罗布泊,这里因为聚集了浓浓的人气而显得显赫非常。
封土后,砖块砌成的余纯顺依然四劈八叉地躺在那里,保持着96年倒下时的姿势。能把自己和罗布泊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以悲剧英雄的身份进入历史,这位一生都在和名利的困惑做斗争的苦命勇士,应该可以满足。
我曾经了解过不少有关他的资料,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我无法释怀:除了这最后的新疆旅程外,他从88年开始行走,整整8年里,在很艰苦的条件下走了很多地方,包括西藏阿里那样的极端环境,倒也平安无事;但是刚刚出了名,在记者和企业家们的前呼后拥下,装备和后勤支援条件好得无以复加,却偏偏再没有走出来。这究竟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巧合,还是根本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余纯顺倒下的地方有一圈小小的隆起,也许从前是一个小岛,现在正好组成一个院子。里面除了墓碑,还散布着好几块其他纪念碑。答案也许就隐藏在这些外来的碑刻上。
这些由某某个人所立的石碑,无非记载着立碑人在进入或者穿越罗布泊过程途经此地的时间以及他们行动的方式,虽然文字上都表达着对余纯顺的怀念,但却给我强烈的印象,这些立碑人的真实企图,似乎只是想借助这样的形式,来把自己的名字和余纯顺捆绑在一起。这是一种很简单的逻辑:既然我做到了余纯顺所不能做到的,他都这样出名了,那有什么理由我不比他更伟大?
今天的中国,有不少这样的人物。他们或徒步,或骑自行车、摩托车以及其他的各色工具,或者穿州过省,或者勇闯禁区,或者飞跃天堑,制造着一个个古怪的轰动。其实这些行为本身还是很意思,能让人热血沸腾,甚至可以在500年前地理大发现时代的航行和探险中找到渊源。但是更多的人——和那些开诚布公地宣布要找黄金和香料的哥伦布们不同——刻意回避着功利性的心理,却把“浪迹天涯”、“壮举”、“创造世界记录”这样的词汇常挂嘴边,似乎自己真的别无所求,仅仅是想为国争光;而祖国的荣誉,也似乎真的全系在他们的匹夫之勇上。
我看到的,只是一种急于改变生存现状的渴望,只是想象力的贫乏,只是从自卑到盲目自信后的洋洋自得。貌似在征服自然,其实却早已经被内心的狭隘重重击倒。所以,很多人就此根本不能达到初衷;终于保全生命的,也无法自拔,或者还会忘却强加在自己头上的宏伟志愿和国家荣誉。这是一种将荣誉作为幌子的投机之举,是一种没有经过周密算计的蛮干,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有些媒介喜欢把这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中国人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冲破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囚笼,克服浮躁的心理,踏踏实实地静下来,好好做一点事情,做一点对今人和后人真正有用的事情。
余纯顺用身家性命为代价,终于在罗布泊掩盖了自己的种种是非曲直,换得了一张通向荣耀之门的入场券。这扇大门,也在他身后轰然关闭。那些人以为自己的行为在某一点上超越了老余,因此也可以不朽的人们,却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在我们离开罗布后不到一个月,一个川人成功地在最困难的六月徒步穿越了罗布泊。是的,这点他成功了。但是,有多少人记住了他的名字,甚至有多少人知道这件“壮举”,他自己又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呢?
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未留痕迹。余纯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土垠
离开湖床,天色有些昏暗了,我们在离湖区不远的一条干河床上准备扎营。土地非常干硬,要找个能插牢帐篷地销的地方也不容易。
我发现岸边坡上有几根枯木,正在奇怪,周新伟在一边看上去很随便地说,那就是土垠嘛。
土垠!这是在罗布卓尔地区的重要遗址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地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站,包括码头、粮仓、兵营等部份。更重要的是,土垠是在1930年,由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黄文弼先生发现并首先勘察的,这是罗布泊地区少数由中国人自己发现的历史遗迹之一。
联想到从离开罗布泊湖心以后,周新伟一直在卡表算时间,我疑心他是早计划要在土垠边住一晚,存心不事先说的。
站在坡顶四望,土垠的良好地理位置立刻显露出来。土垠本身是一个百余米宽的半岛,北面就连着龙城雅丹,东西两侧是两条宽阔的河流故道。我甚至惊喜地发现,我们正是在著名的孔雀河道上扎营。两条河流在眼前汇成一处,河道陡然放宽。几十年前,浩荡的河水就是在这里汇入三千里罗布大泽。
但在坡顶环顾,土垠早已面目全非,引人注目的只有直立和斜撑着的3根大木料。除此以外,到处是今人乱挖形成的一个个小坑大凹。根据资料,此地应该有8根木料,还有粮食遗留。大量的扰乱痕迹似乎比遗址本身更能证明这里曾经是一个古代遗存。
面对这样的景象,我们8个人中的大部分都不去费心寻找什么古物。但是我们还是再次打扰了土垠之神的千年沉睡。是夜狂风大作,我们的3顶帐篷的地销全被吹开,其中两顶吹瘫,一顶吹跑。太阳升起来后,头顶和西边的天空依然乌云漆黑,并且在干燥的罗布荒原上落下硕大的雨点。

雅丹
天色湛蓝,空气清朗,周新伟和王司傅先把车开到前面去了,四周立刻静寂无声,四周是土黄色林立的雅丹。我们在龙城里散步。
中间是一条平整宽阔的道路,雅丹很规则地分布两边,或连绵象新村公房,或直耸如岗楼。各个雅丹高度相近,走向一致,排列有序,我们就仿佛置身在高楼密布的城市街道之中。
土垠要靠努力辨别,才能想象那里曾经是喧闹的古代驿站;在雅丹中间,则必须保持清醒,才不会把这纯自然之物看作人工。
雅丹是流蚀地形,最初地形平坦,在风和水的共同侵蚀下,表层覆土逐渐出现沟槽,沟槽继续发展,由浅入深,由窄到宽,最终连绵成片,残存的土壤矗立其中,反而如平地突起。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雅丹最早被发现的地方。由于此地发育还在中期,沟槽和雅丹密集,相互交错,且雅丹还能连成长条,象无数巨龙卧地,故得名“龙城”。
走在龙城深处,看不到外面的蛮荒景象,我们几乎忘了周围几百里袅无人烟,自己身处无人区腹地,有点乐不思蜀了。

奢侈
为了和驴友区别,我不用FB,而用奢侈这个词来能形容这几天的日子。意思差不多。
坐车之奢侈:我们一共是8个人,分坐两辆半旧的进口越野车,因为两辆车是进罗布泊的最低配置了,万一有事能有个相互照应。喜欢西部的人当然知道那种大型越野车有多么宽敞。在别的地方,我的最高记录是同样的一辆车里坐10个人。
吃饭之奢侈:还是要感谢周新伟,不辞辛劳地把煤气罐、灶具统统扛了进来。再者虽然“女子探险队”的名称并不符实,但半边天依然有3个,干起这个来得心应手。于是每天早上我们能冲热奶茶,晚上则可以下面条,再一人喝一大碗由卷心菜、番茄、罐头大肉构成的杂烩汤。
喝水之奢侈:当然是水!出发后我们才发现水并不是那么严重的问题。两辆车上,一共装了6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600毫升。再加上迪坎尔加满了2个1米高的大水桶,还有买的黄瓜、番茄。反正就在车厢里,想要就拿,完全敞开。我们一共才8个人,在无人区里的时间是两天半,那么,你可以自己算一算每人每天能有多少水可以消耗。我和言多买的两瓶水,最后完整地带回了乌鲁木齐,连盖也没有打开。
在罗布泊湖区里,地形太平坦了,我们这支女子探险队经常为找不到可以分开男女的地方唱歌而发愁。
白天景色之奢侈:前面说过啦。
夜晚景色之奢侈:我并不是没有见识过西部晴朗夜空上的多得吓人的星星,但是,在绝对没有灯光、车辆、乃至风沙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定定心心坐下来数一数,一个个星座地辨认过去,自然就是不一样的感受。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们在那里闪烁,可以清楚地察觉出远近不一的立体感,可以看到横挂着的银河,可以看到缓缓飞行的人造卫星,等等等等。
好了,让我来堆砌一遍:白天,畅快地捧着水瓶子,横七竖八地半躺在车子里,和成群的野生动物一起奔跑在罗布荒原上;晚上,是端着热腾腾的菜汤面,坐在荒漠的深处,背靠千年废墟看星星。
是为奢侈。

掠过核试验场
返回途中,我们一再要求,周新伟同意带我们绕路,接近一下核试验场。
其实离核心区还远呢。我们到达的,只是相隔几十公里的两处外围警戒哨遗址。一是六十年代的土坯房,二是七十年代的地窝子。两处的房顶全都塌了,只剩下残垣断壁,看上去酷似著名的楼兰“三间房”。

转自:http://www.gaibar.com/zjsh/2007-09-03/20070903023342_50532.html39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