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变得如此迷人 上周我第五次去北戴河,一出火车站就感到北戴河变了。 北戴河的公路宽了,干净整洁;路两边的绿化经过精心设计,修剪的各种造型很有特点,像高低两个红酒杯的一组造型排成一行,向来到北戴河的游人举杯敬酒;一片片低层小楼身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但大部分戴一顶红帽子,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向过往行人展现着妩媚动人的风貌。 北戴河给我此次行的第一印象是比韩国美,比过去美,她像一位少妇,散发着成熟、恬静的魅力。 1979年第一次去北戴河是我和先生旅行结婚。当时的北戴河除了海边有首长住的二层小楼和疗养院的楼房外,基本是比较破旧的红砖、灰砖建成的平房;窄窄的街道、公路随处可见垃圾;大片的农田种植着庄稼;为数不多的商店空荡荡的没有多少商品;除了自然生长的大树,没有人工绿化的路边灌木丛。 当年我们每天都去海边。从我们的住处到海边有一条很幽静的路,参天大树高傲的站在路的两旁,外国人建的小洋楼在严实的围墙里翘望着大海。我最喜欢从这条路去海边散步,听着树叶低声的吟唱和大海宽宏的歌声,光脚踩着沙滩柔软的细沙,走在海边任凭海浪冲击着双腿,偶尔拉一下先生的手,从内心发出爽朗的笑声。 1993年我第二次去北戴河,是带着儿子、侄女去度暑假。两个孩子一见到大海,争先恐后的穿好游泳衣就冲进了大海,吓得我一边大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一边赶紧抓住了侄女的胳膊,男孩就是男孩,我儿子迎着海浪往里游,一个浪打过来把他冲到了岸边,他用手抹了一把脸再次冲锋。“宝贝儿小心!这儿可不是游泳池!”我两眼紧盯着儿子的身影叫喊着。侄女被我攥着胳膊,用另一只手拍打着我的胳膊“姑姑,你放手,我也下去。”“不行,你戴上救生圈再下。”边说边给她套救生圈,拉着她往海水里走。 那时的北戴河沿着海边建起了不少疗养院,主要街道整修的宽敞了也干净了,商店多了,游人多了,人文景观多了,什么西游记城、游乐城啦,也像大城市一样吸引着孩子和掏着家长的钱包。怪楼安装了荧光灯,从灯下走过的穿白衣服的人,衣服透出闪亮的荧光,我儿子挺着胸脯显示着老师送给他的白背心,背心上“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一行黑字还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和议论。看着孩子的高兴劲儿,我满脸堆着笑容。 1998年和2000年我又去了两次北戴河,从北京开车去急急忙忙办完事儿就往回赶,连海边都没去。北戴河留给我的印象就是高速路好走,四、五个小时就到了,比79年我坐火车还快一个来小时。 这次我在北戴河玩了四天,每天晚上我都坐在海边,虽然空气适度大,能见度不太好,看不清远处的海岸线,月亮菊黄色的圆脸蒙着一层面纱,没有星星的相伴显得孤孤单单,但是享受着海风的按摩,听着海涛欢快的嘻笑,看着周围建筑物的灯光造型和远处闪烁的五颜六色的灯光,轻声的和表妹聊着天,心情像大海一样豁然开朗。 夜晚的北戴河在彩灯的装扮下流光异彩,魅力无限;满街的游客熙熙攘攘;路边的餐馆、小吃、海鲜露天滩儿人声鼎沸;碧螺塔被灯光装点的通体透彻,一只淡黄泛绿的大大碧螺立在海边,周围搭起的观海平台白色的灯光和平台栏杆缠绕的红色彩灯,呈现出和谐迷人的美,海水中忽隐忽现的碧螺塔使我如进入仙境一般。我坐在观海平台上久久不愿离去,周围的几桌外国游客一边吃着海鲜、喝着酒,一边叽叽咕咕兴奋地说着。 每一个人,中国的、外国的、当地的、外地的,都是那么开心、愉悦。大海平等地带给人们欢乐,宽容地接纳着置身于怀抱戏耍的男人、女人,一如既往的唱着自己的歌,为岩石洗脸,为沙滩揉面。 人如果有大海的胸怀就不会有烦恼,有大海的奉献就不会斤斤计较,有大海的气魄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爱大海。 我喜欢变得如此漂亮迷人的北戴河。 本日志转自乐趣园论坛-> [原创]北戴河变得如此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