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的西双版纳,阳光热烈而不焦灼,生活在版纳南部勐腊县的哈尼族人正载歌载舞庆祝自己最大的节日——嘎汤帕节。 人们为了过节而聚集在田野中平出的大场子上,在这里我听到了很多关于亚洲象的事情。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终年高温多湿、常夏无冬。这里生长着大片的热带雨林和特种珍奇动植物,被誉为中国“动植物生命的摇篮”。这里生活着大约200头亚洲象,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 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仅生活在非洲和亚洲。为了满足对象牙的需求,猖獗的盗猎使非洲象的数量在过去的20年间由130多万头骤减到今天的不足50万头,而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只有不足5万头。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墙上的一份海报上,我看到了一幅被大象毁过的田地的照片:一大片种植在山坡上的玉米几乎全被踩平、枯死。 近些年随着人的生产活动扩张和大象栖息地的缩小,大象不得不进入人的领地来获取足够的食物,很多村民的庄稼因遭到大象的侵犯而几乎一年颗粒无收,人与象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目前亚洲象保护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首先是大象给村民带来的损失赔偿问题。其次就是盗猎,尤其是境外盗猎。如果不与接壤的老挝和缅甸合作,我国很难制止盗猎。 在中国,野生亚洲象的数量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严格保护和禁止贸易的目录。 由于亚洲象的数量下降,这里的草皮已经减少了很多,从而影响到依靠草皮植物为生的小啮齿类动物的生存,以及它们带动的一系列生物链。大象在森林中食取高处树叶,这样阳光才能够摄入低处使其他植物生长。大象的生态意义还有很多,总之它能够促使其他生物生长,使人们赖以生存的森林更加茂盛。 从版纳回来的盘山公路上,我们看到不断有载着钢筋水泥等生产资料的大货车驶向密林深处。我们最担心的是短视,人类急功近利的做法将最终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耳边响起了那支熟悉的歌谣:美丽的西双版纳,哪里有我的家……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