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旅行日记,回味那个温暖的冬季

[游记]西双版纳旅行日记,回味那个温暖的冬季

2008-01-19    mylogs.cn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多年来浪迹天边,四处漂泊,我版纳之行的许多照片都不知丢失何处。惟有版纳之旅的日日夜夜,让我至今魂牵梦萦,记忆犹深!当时,我刚从内地小县城一家广播电台辞职,有一些受伤的感觉,心情不好,想一个人找个地方走一走。有一句外国谚语说得好:鹰受伤了往云里钻,鱼受伤了往水底扎。我想,人的心灵有了伤痛,为何不能选择出门远行呢?

一段心痛的插曲:那是上个世纪1987年冬天的事情了。我从鄂西出发,乘长途汽车经湖南张家界,再转乘火车经湘黔铁路线抵达昆明。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对啥事似懂非懂,单纯得像个梦虫虫似的。晚上在昆明火车站散步时,就有女人暧昧地向男人招手了,说过来过来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车站四周的旅馆……之所以想去西双版纳,是因为从《人民画报》上看到过澜沧江畔的漂亮风光,傣家竹楼的动人传说令人神往。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当地农场一位泰国归侨姑娘陈小花鸿雁传书好几度春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我想去看看她。然而,当我千里迢迢寻访到她随父迁居的思茅地区镇沅县城、陡然出现在她家门口时,她的父亲陈炳华老伯不禁抱着我放声恸哭了一场!原来小花年初就因风湿性心脏病复发不治溘然去世。老来痛失唯一爱女的陈老伯几次提笔想给我写信,都因心情沉痛写不下去。至此我才明白,与我通信六年的小花为何在那个春天忽然便与我断了音讯。我青春的旅程才刚刚起步,心爱的姑娘却在我的一片憧憬中骤然与我阴阳两隔,让我第一次体验到生离死别的揪心痛楚。陈老伯安排我在小花生前居住过的小房间里住下。房间里尘封的摆设熟悉得让我触目惊心:小帆船、小挂历,还有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和三毛怀念荷西的《梦里花落知多少》。那些都是以前我寄给她的一些生日礼物呵……天天早上,我独自跑到县城后面的山坡上去跟小花对话。红砖砌就的土坟已经长满萋萋芳草,周遭洒落的阳光、草露、山风和鸟鸣越发突显出这方静土的沉寂与凝重。那个从前采了绿色的春茶、织了红色的绢花千里迢迢遥祝我生日快乐的小花,那个在照片里戴了一顶异国情调的遮阳帽、双眼含笑调皮地望着我的青春可爱的小花,我们本已约好牵手季节,你怎么竟不辞而别去了遥远的天国?……

小花的去世无疑在我心灵的伤口上又抹了一把盐。但我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生者,还有许多路要走,不可能呆在一个地方驻足长留!纵然心痛,纵然哽咽着也得前行……半个月后,我挥泪洒别陈伯父老人的再三挽留,独自走进西双版纳的漫漫旅程中……  

在傣族村寨:我在西双版纳足足旅行了三个多月。自打知道台湾女作家三毛故事的那一天起,我就近乎痴迷地向往她那种浪迹天边的行旅人生:见识那么多的地方那么多的人,该是多么潇洒不凡、令人羡慕!但这种思想在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小县城里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要想实现自己的心愿,毫无疑问就要做出诸如辞职之类的巨大牺牲,否则只能向世俗低头,平庸而过。我选择了前者。我太向往那种四海为家的浪漫人生了。这辈子我性格上的最大缺点――同时也是最大优点――就是敢想敢做,说走就走。尽管当时我的全部积蓄加起来才几百块钱,我还是带着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和泰戈尔的《飞鸟集》,一个人踏上寻找梦中的“橄榄树”的漫漫旅程……

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县城乘坐白色的“版纳”一号游船顺江而下去橄榄坝,澜沧江两岸的漂亮风光尽收眼底。时值初冬,两岸金色的芭蕉林和竹林一丛丛、一片片,象浓墨重彩的油画一般泼洒在沿江两岸,衬映着起伏隐现的白墙红窗的远近村落,一派诗情画意,令人沉醉。我在小县城时哪里见过这般美景?可惜当时我的经济条件只能带一部“珠江”牌傻瓜相机,用的是国产彩色胶卷,拍出的照片色彩不正。那暖暖的金色占据着游人大部分视野,浓郁得象要滴下来一般,倒映在绿色的江面上,让人看得发呆。一位身着和服留学生模样的日本姑娘赤脚站在船头,微微扬起的脸宠上双眼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不住地用中文对身旁的同伴说:太美了,太美了!……

有人说,到版纳不到橄榄坝,好比到北京不到八达岭长城,等于没到北京。橄榄坝之所以受到游人推崇,是因为这里完好地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是版纳最具特色的傣家风情园。船泊码头,我通过橄榄坝(傣语叫勐罕)区委书记李军先生的安排,住进了澜沧江畔傣族村寨的岩罕大哥家。岩罕三十几岁,话不多。经常是天黑我们开始吃晚饭的时候,他独自腰挎竹篓、头戴割胶灯出去了。不久便捉了一大篓“麻拐”(田鸡)回来,用开水倒进篓里一阵抖动。之后是去皮、开膛,用油炸得香酥酥的,下酒。那时人们尚无禁食野生动物之类的意识。我吃不惯田鸡的头,偷偷扔给桌下主人家的大黑狗“二黑”吃。它对生人很凶,我有点害怕,想讨好它。不料被岩罕发现。他说:兄弟,你要知道狗是不吃田鸡的。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傣家村寨的特色大多是依山傍水而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种着漂亮的凤尾竹、椰子树和槟榔树,寨子里显得干净、漂亮。旖旎的热带自然风光加上傣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这片土地罩上一层浓郁的异国情调。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这里的冬天无雪少霜,阳光如夏天般炽热照人……岩罕和他的妻子都是傣族人。随着时代的变迁,他家的竹楼已经“进化”为木楼了。只有二楼的阳台还是竹条铺就,走在上面沙沙作响,饶有趣味。站在楼上放眼打量,但见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屋建筑很像一顶顶“孔明帽”。后来有人告诉我,傣家的房屋就是按照孔明帽的外形设计的。传说古时候孔明曾到过这一带安营扎寨。现在是冬闲时节,地里没有什么活儿,岩罕夫妇便用自家购买的机器加工米干(米粉),然后由岩罕与合伙的妹夫等人轮流开着手扶拖拉机到十几里路开外的村寨去沿村叫卖。我天天跟着他们走村串户,兴奋不已!每到一个寨子,把车停在树荫下,岩罕便用傣话朝寨子里敞开喉咙喊:哎——烤酸罗!(卖米干罗!)说是卖,其实大多是用米换。一斤换一斤,秤很旺,互不另找钱。闻声前来换米干的人,有大妈大嫂也有小姑娘,极少有男人。换时几乎不说一句话,换完一笑,走了。通常要等米干卖完,晚上六七点钟才能回家。有一次,经过一个漂亮的傣家寨子时,看见赶集归来的一队队傣族妇女妆扮得花枝招展,紧身上衣短至脐部,腰肢又细又软,一个个系着漂亮的银腰带,在斜阳下闪闪发光。看见我在拖拉机上举起照相机,她们大大方方向我招手欢呼,其中两位漂亮姑娘竟笑着踩着单车一阵猛追。偏巧这个时候拖拉机转弯拐上另一条路。待我重新回过头来,后面马路上已空无一人。岩罕头也不回地在驾驶座上高声笑话我:金孔雀飞到另一片林子里去了,你找不到了!

转自:http://www.mylogs.cn/lvxing/2008-01-11/0111P302008.html2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