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年前的北戴河之行候车大厅夜半版 |
[游记]十年前的北戴河之行候车大厅夜半版 |
2007-07-16 tom.com |
十年前的北戴河之行 候车大厅夜半版 最近心里比较闲,便将不少时间用来了回忆,真是”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那些当年无比闪亮的日子,距今已经是十年的光阴了。而常回忆起年少时的事来,是不是意味着我已经有些老了??(心里小声对自己说”不是”) 少年的时候除非特例独行的孩子,一般都是很爱拉帮结派的,而且通常是男女搭配,这个在典型日剧中也通常可以见到,比如”东京爱情故事”,”爱情白皮书”等等等等,人们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是各行各业,放之四海皆有用的。 高二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和谐的”四人联”,老大和老三是两个胖男生,老二老四是两个瘦女生。在文科班里渡过了非常快乐的一年,我老四是也。 老三大号李鹏,人高马大,除了学习其它都很好,会吹长号,会写有错别字的小诗,心底善良,爱照顾女生。那时候我们寄宿,因不满学校的食堂,便托关系去外边单位的食堂去蹭饭,我和三儿去的是距学校一条马路的一个机关,于是每天中午和下午三儿便骑着他的”大洋马”驮着我去吃饭。要在路口左拐时,三儿就叫我”伸出你的爪子”以示后边的人我们要拐弯。虽然在学习上找不到北,三儿总是很快乐的,有时候下了课,就听到他在教室后面大声地叫”四儿,过来!”很急切的样子。跑过去,他会塞给我一个信封,(可不要多想哦)里面装的是饼干而已,我也什么不问,嚼着饼干就走了。生日的时候送礼物是个带眼镜的可爱的小人,最喜欢了。 可是到了高三,大家都得考虑将来,即使自己不明白,家长也会替你作主张。高三的冬天,三儿应征入伍了。临走给大家写了诗”呼啸的汽笛带不走我的心。。。”云云比较罗唆的长诗,内容都忘了。之后因为一些小猫小狗的爱情,”四人联”也名不副实了。 次年九月,我一个人离家上京,三儿也到了河北昌黎的某某部队。两人算是挨的比较近,大一的冬天,三儿便不停地召唤让去看他,顺便让我这个”山里娃”看看大海。才上大学的我还比较胆小,除了北京不太敢往远地去。就拖拖拖,过了年,要春天了。找了个伴打算去看三儿。 之前先查了路过昌黎的火车,找了一次晚上走,清晨到的车次然后提前几天写信通知了三儿去车站接。可是没太多旅行常识的我们并不知道,很多火车要走很远的路程,为了让更多的人利用到火车,它通常会限制不卖太近的票。而我们所选的并通知三儿的车次恰好便是此中,它不卖到昌黎的票。这是在出发前买车票才知道的。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别的车次,选来选去都是深夜到达的,有心打道回府,可是都通知三儿了,想想他眼巴巴的神情,还是去吧。 那天好像坐的是到锦州的火车。那时候东北腔还(四声)没像现在那般流行,但同样听着挺好玩的,我和同伴的唐坐着硬座,和不知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了人聊天,刚经过规律的半年大学饮食生活,我们俩都胖嘟嘟得,还是像小孩吧,知道我们要在半路下车,聊天的人们好像还有些担心。 过了几个小时,广播说昌黎车站到了,我和唐下了车,在昏暗的站台灯光下,走进了候车室。 深夜的候车室灯光一样得昏暗,我和唐背着书包,唐烫了头发,显得大一点,估计我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这是后来看和三儿的合影的感觉)想想和那个肥皂剧”候车大厅”没有啥差别。 倒也没几个人,有的枕着包裹睡得不管不顾,有的呆坐在那里,偶尔有到站的车上下来脸色 忽然,一个人影向我们靠近!还迈着正步!! 嘴里喊着什么,听着有些耳熟。”一起,你,桑,用”“哦哈哟狗匝衣吗斯”“孔你其娃”。就我仅有的半年学习经验也听出了这是日语。再定睛看,是个老人,头发花白。4月的天了,他戴着一顶棉帽子,穿着棉衣,拿了一根棍子,冲着墙迈步走去,到头了又折回来接着走。到大厅中间时,他停住脚步。挺胸向空中挥着手,像要发表什么讲演的将军,这回他说的是“同志们,团结起来,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四周除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的我和唐,其它的人好像都已经司空见惯的没有任何反应。老人呆了一会又大踏步地走了。又去小卖部买口香糖时,大爷说这个老人每天晚上这个时间都来,他也不多说别的,也不跟别人搭话,所以大家也不太知道他的来历。也许老人就这样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不知道现在还每个晚上都去视察吗? 熬着天光有些亮的时候,看到门口来了两个兵哥哥,高大的那个四处打量,接着听到了熟悉的叫声”四儿”,啊!见到了阔别一年半的三儿。讲了讲刚才的奇遇,倒把他吓了一跳,可那会没电话,没呼机手机,又能如何呢? 安顿到部队的招待所(有点军队家属的感觉),先睡了一小觉。然后到三儿所在的班里去参观,为了夏天即将到来的军训进行了一下感官上的准备工作,果然是东西很少,被子整齐又不倒。还拜读了三儿新近的”诗作”好像没什么长进,还是感叹词不少。但是有心的三儿把分别后大家写给他的信都整理起来,像是每人一集,他枯燥的时候还在上面勾勾画画作眉批状,说给了他很多的支持,倒是觉得自己这个做朋友的价值,心里美滋滋得 后来三儿带我们去了北戴河,好像是坐公共汽车去的,远远得看见了颜色发黄,一点也不干净的海,虽然失望还是下了车一路狂奔过去。时节还早,游人也很少,况且我这个“山里娃”还不会游泳。我们就沿着沙滩走,踩在细细的沙子上面感觉还不错,还随着海浪拣了些贝壳,刚漂上岸时,觉得挺漂亮的,后来干了也就那么回事了。还有就是在沙滩上写字等着水淹上来,对着看不见的尽头乱喊乱叫。 当时没有照相机,就找那些海边背着相机的人给照相,还照得那种一张照片上好几个人头的(应该是几次曝光可以达到那个效果吧)岂料那个人左一张,又一张,最后一算,居然要收我们60多块钱,身着军装的三儿一脸正气地与他们交涉,说”人家两个是北京来的大学生,又没多少钱”云云,居然奏了效,最后只收了20块。我和三儿还表情严肃地合影一张,三儿看着好成熟,其实才比我大不了几个月,一样不到19岁。 反正也没什么事。我们三个在海边溜达了半天,在小商品街东挑西拣,也没花了几块钱。然后就顺着大街走,看马路两边密集的众多疗养基地,对房子品头论足,最后又坐车回去了。 第二天三儿大早叫我们去爬离连队很近的碣石山,在上面看到了远处的海,从远处看,青青的,比昨天的好多了。据说那就是当年曹操做“沧海赋”时所在的位置。长须枭雄在高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俱往矣! 十几岁时的路程尚不懂得欣赏风景,岁月便像随道内的火车,不肯多一点停留,呼地一声冲出了山洞。 昌黎也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三儿在那里呆了三年后回到了家乡,在工厂工作,如今已经是几岁儿子的爹爹了,不知道少年时写的诗还有没有?是否还有像我这样的朋友? 20030607 [size=3][/size] |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599475&blogid=33949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