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戴河游记4 |
[游记]北戴河游记4 |
2007-07-26 sina.com.cn |
北戴河游记4——2001年8月4日星期六、阴转雨 早上,我们离开了和平旅店。昨夜睡前,大家伙在洗漱间洗了澡,服务员比较不满意,不过也没深说什么,到底是旅游观光城市,人民的素质也较高。早餐过后,我们乘车去了老龙头。这里是长城最终端,望海楼直插入渤海中。原址建于明朝,为中山王徐达兴建山海关之后所建,是陆海两用的战略防御体系。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毁于战火。85年中央下达修复古代文化遗产的文件后,当地政府积极行动,根据考古工作人员的挖掘勘探,以及史料记载,历经7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在原址上修复了老龙头。虽然在气势上有逊于原貌,但是终于使长城更加完整了。 循城墙东上,是瓮城,为集结兵力之处。绕出来,透过墙垛可以看到苍茫的渤海湾。古代士兵就是在这里抵御敌军的进攻的。城东北角高耸一阁名曰“澄海楼”当然也是观敌嘹哨所用,上有一些明代闻人所作诗句,更有清世宗,清高宗所留的诗文赝品。清皇帝回家乡祭祖时必经此地,察看防务,军事重要性可见一斑。 到达城墙北端,向城内观看,城内西侧是一排排院落,居住官兵。操场上布有点将台,以及迷魂阵,插有八色旗仿照八旗兵。我从北城墙循梯而下,首先是把总署,原来把总只相当于现在的少校军官。建筑也比较简单,分为住所和议事厅,以及左右厢房。再往南走,则是虎神营,是士兵的营房,为圆形建筑,院内有仿制的攻城及防御武器,有云梯,塞门刀车,一只明代的战船。东侧依次是碾坊,练功房,和一个下级军官的住所紧挨南侧的粮仓。西侧第一间是牢房,之后是马厩和伙房分为灶间和食堂。灶间的大锅真是罕见足有两米五深,看来是当时的主要炊具,居中是议事厅,靠西北侧的一角如今被布幔遮住上写着:人体干尸展览馆须交5元钱方可入内。里面是两具人体干尸标本,均是明代的,南面的是一具男尸明万历年间的进士,享年76岁。北测是一具女尸生前身高1。65米,重达186斤,这样的体重,竞是一双三寸金莲支撑的。死时年仅33岁,生有两儿一女。干尸毛发俱全,保存的比较完好,一个女游客看了一眼就吐了起来。墙上挂着介绍干尸的种类以及形成的原因,颇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东墙根是两个展柜,里面放着两具干尸的陪葬品。其中男尸的殓衣还保存的很完好。 出了虎神营向南便是总兵署,门口有石狮,两侧墙上分别写着壁垒森严,国干兵强。这里驻守的总兵相当于现在的正师级干部,是这里的总司令,其住所也是最有规模的,有正门侧门,院内有遮雨的回廊,雕梁画栋,两侧厢房分别作为书房和仓库,居中是行令房,是将帅发布命令的场所。如今置有泥塑再现当年的情景。在往里走,两侧有候客室其中一间以被卖字画的商贩挪作它用,居中是议事厅,绕过去就是首长住处了,挂断牌子写着夫人房,里面1/3是卧室,2/3是起居室,后面是一个小花园。 紧挨着总兵署是一座海神庙,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了。我没有进去。又回到南门楼城墙,绕城墙观瞧,这里的游客不多,可能是路线长又无景点之故,走一走渐感疲劳。此时发现北侧的城墙一直延伸很远,应当是与长城古迹接壤。原来1号来时,客车经过之处必是这段城墙的延续,那天还以为是山海关。这时感觉腹中饥饿,向下去却无路,只好又从原路绕了回去。下门楼出城,回到街上,计算了一下时间,大约2个小时,不过还是走马观花,后来想起还应有个记功祠,里面放着明清两代的山海关镇守勇,出来之后,却忘了是在什么位置了。应该是在把总署和虎神营之间吧。 13点吃了一碗方便面。下午下起了细雨,返回车上去下一个目的地--山海关。到达那里雨还没停,有人提议在外面照几张像算了,大家都赞同,于是下车分组照像,与天下第一关合影。最后全体留影。 晚上5点,我们一行人到达兴城市,这里也是我们要游历的古城。住宿又成了问题。只好派人打车去找旅馆,等到7点多也没回来,剩下的人只好就近找了家朝族饭店吃了顿饭,8点多找宿的人才有回音,又是分住两家旅店,不同与昨夜,这回是有家属代孩子的四家入住吉祥旅社,而且在组织的照顾下,我和家人住进了三人间。室内很简单条件不太好,而且蚊子出奇的多,洗漱的功夫叮了几个大包。刚要入睡的时候,看到窗上竟趴着一只小壁虎,在飞快的攻击蝇虫。趁此机会,赶紧睡觉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1b42a1010003k4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