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傣家竹楼 旅游攻略

[游记]西双版纳傣家竹楼 旅游攻略

2008-04-22    gytn.net

西双版纳江边湖畔的平坝中,傣家竹楼在槟榔、椰子、芭蕉、柚子、木瓜等丛林翠茵的掩映下,影绰隐现,玲珑别致。

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大,既采光又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竹楼的一端设有楼梯,拾阶登楼,先是走廊,正面是阳台。阳台上放置水缸,人们在这里洗漱、晾晒衣物和纳凉。室内以一道竹篱笆隔成堂屋和卧室。楼顶呈A字形,覆盖以茅草编成的“草排”。大概是由于它像一顶被支撑的大帽子,所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年诸葛亮到西双版纳的时候,一个叫岩肯的青年人向他请教建造什么样的房屋才能让傣家人住得更舒适,诸葛亮想了想便在地上插了几根筷子,然后将自己的帽子往上一放说:就照这个样子盖吧。

傣语把竹楼称为“很”,据说“很”是“烘哼”的变通音,“烘哼”为凤凰展翅之意。相传竹楼的创建者帕雅桑目蒂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为傣家人建造一种既适用又舒适的住房,可是试盖了几种都不理想。后来,天王神帕雅英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飞到帕雅桑目蒂面前,用各种肢体动作引导他建成了特别适应南亚湿热气候、防潮湿、防蛇兽的竹楼。于是,帕雅桑目蒂就将这种竹楼命名为“烘哼”。人们为了记住帕雅桑目蒂这位建房始祖的功绩,把“烘哼”改为“很帕雅桑目蒂”,即帕雅桑目蒂的房子。后来,住房形式不断变化,人们便把各式竹楼统称为“很”了。现在多数竹楼已改为木楼,楼顶的“草排”也被瓦所取代,楼墙上安设了玻璃窗,但传统的竹楼建筑形式却依然保留着。

转自:http://www.gytn.net/gyart/news_view.asp?newsid=15321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