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忠旅馆订房电话:13803245973 QQ:615837870)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也是滨海长城的精华所在。楼阁如龙首高昂,气势壮观。 澄海楼前身为明代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三十九年兵部主事王致中在观海亭旧址上建澄海楼。“楼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丈有八尺”“楼台高峙海涯,厥象首”。澄海楼初建时为守城箭楼,到清统一,天下一揽,澄海楼渐渐地便成为观海胜地。清康熙九年通判陈天植,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张楷均重修此楼。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山海关,一路烧杀抢掠,老龙头炮台被毁,澄海楼被毁之一炬。仅存下“天开海岳”碑,依然立在老龙头上。 1985年,为了使垂首近百年的老龙头再现当年雄姿,山海关在社会各界尤其是上海人民的?力支持下,修复老龙头,重建澄海楼。到1987年澄海楼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渤海之滨。 重建后的澄海楼完全按照明式建筑复原。九脊歇山顶,二层楼,建筑面积327.76平方米,为了能表达巨龙之首气吞海岳的气势,澄海楼又在原有高三丈的基础增加至14米,远远望去,重檐翼舒,更加雄伟。 澄海楼一层南门上悬有今人摹写的乾隆八年题:“元气混茫”匾一方及对联“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二楼则悬有今人摹写的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雄襟万里”额匾,楼东西壁上还镶有八首明清文人志士的诗作。 进得楼内,可见一楼山墙上挂有复原的明朝绘老龙头图,并展出有清老龙头遗址时出土的各种明代城防武器如铁雷、石?、铁蒺藜等。二楼上则有今人所书乾隆及文人墨客的联句。香案上摆有文房四宝,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名人都曾来此观海题诗。 澄海楼前原有三座石碑,即“天开海岳”碑、“一勺之多”碑、“知圣”碑。现仅存“天开海岳”碑。相传此碑为唐代所立,又名“薜礼”碑。碑高2.65米,宽0.70米。楼东侧竖有老龙头碑记和“爱中华修长城友谊长存,上海市山海关山海情深”长城赞助碑。 澄海楼为观海胜地,文人墨客纷纷到此观海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慕名而至,就连皇帝凡经此地也必登楼一观。文学大家顾炎武、李攀龙、魏源等都在此留下诗篇,清康熙、乾隆、雍正、嘉靖、道光等也都曾“入榆关登楼望海”,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四次到此凭楼观潮,并留下御书墨迹,赞颂了澄海楼巍峨壮丽的大好景色。 老龙头地势险峻,澄海楼更是居高临下,登楼远眺,但见雄关高耸,长城莽莽;海天一色,云水苍茫。山海一览,不禁令人胸襟为之开阔,豪情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