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的地图上,西双版纳是最南端的一个州,首府景洪市,东西面与江城、思茅相连,东面和西南与老挝山水相连,邻近泰国和越南;在世界地图上,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而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和"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对于西双版纳的美景我向往已久.于是在春天还没有光临北方的日子里,我坐上了寻梦的飞机. 凌晨2:00飞机抵达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一出机舱,迎面而来的是热热湿湿的空气,闷热的天气让我想起了"蒸笼"与"包子",坐在旅游专车里,静静的夜色与路两边的椰树吸引着我,这样的景致伴着<<夜光下的凤尾竹>>在梦里无数次地出现过,只是没有想到我已经来到了梦里..... 没记住宾馆的名字,只是导游告之周总理曾经下榻过这里,一早起床,拉开窗帘,惊呆了,这不正是我想见到的景色么,美极了,满院的高大的椰树,窈窕纤细的槟榔树,矮壮粗实的蒲葵,还有菠萝蜜树,棕榈树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争奇斗艳的花卉和果木葱郁的绿荫之中,让我目不暇接,早餐是自助式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餐点,比较偏于清淡,在版纳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打洛,一个与缅甸相临的边城小镇,它因为与缅甸的一个叫小勐拉的小镇接壤而出名,同时这里还有中缅219号界碑.来到打洛的第一件事就是过边防,每一个游人都需要下车接受边检,看着边防军那张被晒得黝黑满是汗水的脸,那样认真负责地工作态度,不由得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于是大家非常自觉有序地配合着边检工作,我们先后参观了缅中友谊大金塔,禁毒展,参观了小镇的街道与赌场<现已被关闭>,说起寺庙一定要注意,无论在版纳还是在缅甸,进入寺庙里一定要脱鞋的,女子是不可以上寺庙的二楼的,这些要求都是表示对神灵的尊重,这里的寺庙与内地的大不相同,金壁辉煌,这里人都信仰小乘佛教,如果您是看过西游记的人,您一定会记得,唐僧取得真经时的画面,完全的一样,同样壮美辉煌的寺庙,发着金光的佛塔,那样虔诚的香客,那样丰富的热带植物.到处都体现了对释迦牟尼的信奉与敬仰,对于缅甸小勐拉的印象,似乎有点超出我的想像,完全被中国化了的小镇,街边店铺的牌扁,最醒目的大字是中文,下边的小字才是缅甸文,行人中很少见到当地的缅甸人,商家就更不用说了,与所到过的边防小镇的商家一样,没有太多的出国的感觉,只是看到219界碑我才感觉,哦,刚刚是确实到了缅甸了. 从缅甸的小勐拉回到打洛,不能不看的地方就是独木成林,因为榕树的生命力很强,任何一枝落到土里都能生长起来,所以就有了一棵树长成一片树林的景观,来到这里你会为这强劲的生命力而感叹,看过美景.当然不要忘记品 尝当地的新鲜水果,叫不上名字的,没有见过的,全要尝尝,价钱也很公道,这也是一种美丽的回忆,民以食为天嘛,离开独木成林与八角亭,我们要去参观奇异山寨体会民族风情,还要去罗梭江漂流,在西双版纳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够细心,够耐心,你就会找到吸引你的亮点,在版纳一处平凡的风景,也是一种独特的美,不要放过每一个感受版纳的机会,比如在从一个景点到下一个景点的路上,会看到不同的树种,从有"南国美女"之称的椰树,到北方少见的橡胶树,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稀有的动物与鸟类.在民族风情园里,你可以见到云南各各少数民族的不同的风情,民俗,还有表演,有吃生肉的,有项圈层层在颈上的,有吃土的,眼花暸乱,记也记不住,最让我关心的是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服饰,真的很漂亮,很有特点,抓拍,合影,录像,倒也忙得不矣乐乎,恋恋不舍地离开风情园,一出大门就有五六个傣族小姑娘围了上来,你可以与这些小朴哨拍照<美丽的小姑娘的意思>,条件是一位一元拍一张,看到她们还那么小,并不情愿地在大人的摆布下,强笑着,不由心生怜悯,于是叫过所有的小姑娘,与她们拍了两张照片付过钱后,便乘大巴赶去罗梭江体验漂流. 罗梭江竹排漂流,与我之前在本溪太子河和冰峪沟的两处漂流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这次漂流所用的是竹排,并且上面是有两排坐椅的那种,很舒服,而一般的漂流多数是用充气筏.行程也很短,我们一行六人,由于体重的原因,选择了当时最大的一只竹排,当地的一个傣族导游全程为我们讲解,竹排上提供每人一个斗笠,防晒,而它的另一个用处在后来让我们利用的恰当好处,我注意到每个竹排上都有一个垃圾筒,与丽江所提倡的小网兜一样,人性化地强调着保护环境的意义,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协相处,罗梭江勐仑段江水平缓而宽阔,这段漂流全长3.5千米,约需1.5-2小时,当然这全是导游讲解的,顺流而下,观两岸风光,看傣家风情,好不暇意,正忘我时,一阵欢呼声吸引了我们,原来我们是第一只抵达水上集市的竹排,上边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免费分发烧烤的肉串,烤鱼串,水果,甘蔗,四月份吃新鲜地甘蔗,李子,小芝麻蕉,味道真的比在北方所吃的大大不同,而特殊香料调制烘烤而成的烤鱼让我赞不绝口,导游热心地提示,不够的话可以再要,因为这些全是包含在门票里的可以按需索求,一个同行的朋友,更是动作快,导游话音刚落,一下子跳到集市上,自已动手,丰衣足食去了,拿了不少的我们喜欢的时令鲜水果,放在我们每个人的斗笠中,吃着,看着,笑着,闹着,听着导游详细地讲解与歌声,200元的门票,其实真的很物有所值的,因为以前在冰峪沟旅游时,独自撑过竹排玩,于是很自信地请求撑手让我撑一会竹排,不拿不知道,这杆有大概三米长的样子,我是有劲使不出,那竹排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就是不听我的话,没办法,摆了几个很帅的姿势照了几张照片,很不情愿地把杆完壁归赵了,在版纳旅游,不得不提的就是防晒,不但要涂好防晒霜,而且也要用防紫外线的太阳伞,就算是做到双重保护,要不然的话就会晒得与古天乐称兄道弟了,我们的运气真的是不错,不但看到水傣的姑娘在用竹篓捉鱼,还真的见到了傣家少女江边沐浴,当然她们是在她们民族特有的一种宽松的大筒裙里沐浴,傣家祖先真是聪明,省去了建更衣室的费用,也减少了不少麻烦,对于傣族人来说,往你的身上洒水是一种祝福的意思,也表明了她们的好客,我们就受到了很热情地欢迎与祝福,我们也祝福了一下她们,虽然身上都淋湿了大部分,但是心里却是开心的,很久没有这样子放松神经,体会回归童年的感觉了,导游说这里的人生活得无忧无虑,我也感觉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很单纯,质朴,热情好客,罗梭江漂流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右岸是缅甸,而左岸就是中国,人在江中漂,左右赏的却是两国的风光,漂流的终点,就是"中缅第一寨勐景来"因为这个村寨很特别,村子的一端是缅甸人,另一边却是中国人,因此而得名,“勐景来”是傣语,“勐”是村寨,“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追赶一只金鹿,来到此地。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龙的影子。人们就来到这里守候天子的到来,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故称其为“景来”。勐景来景区里傣族村还保持着原有的建筑风格,走进村寨,只见橄榄树、椰子树、棕榈树和芭蕉树互相映衬,青翠碧绿。座座傣族村寨掩映在茂密的椰林深外。傣家竹楼四周有竹篱笆,房前屋生各种热带水果挂满枝头。身穿艳丽的筒裙的傣族少女窈窕婀娜,挑竹箩筐悠然而过,或者停下来兜售竹箩里的菠萝、芒果、芭蕉、柚子、椰子、菠萝蜜、木瓜,还有多依果和西番莲。这实在是一幅典型的西双版纳风情画,令人心驰神往。在这里你可以花一元钱品尝傣族老爷爷做的米酒,很地道的口味,你也可以花几元买几根甘蔗,用很原始的压榨机,榨糖水喝,真的很甜,这里是手工艺制作的大课堂,手工织品,手工印染,手工压榨,天然的,原始的,让你留连忘返,那竹楼边上的甜酸角树,那压弯枝头的青芒果,值得一提的是傣家的水井,这里的水井与别处的不同,傣家的水井罩建筑技艺精湛,一座井罩就是一件艺术品,有的像华塔拔地而起,尖顶挂着一串串的银铃,清风吹来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有的东西两面是两头泥塑白象,北面雕刻交尾双龙,凤凰展翅,金鹿戏水,傣族真是一个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的民族,虽然万般不舍,但是却又到了要离开的时间了,真是"一日做客打洛,夜夜梦回勐景来",再见了中缅第一寨,再见了神奇秀丽的打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