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娲皇宫游记之拜娲皇宫娲皇宫 |
[游记]娲皇宫游记之拜娲皇宫娲皇宫 |
2008-04-18 yiqilai.com.cn |
出了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县城,车子沿着平平展展却又弯弯曲曲的公路疾速前行。公路右侧是嵯峨陡峭的高山崖壁,左侧即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漳河。时已初冬,河滩上的芦苇皆已变黄,在风中摇摆起伏。大约行驶了十几里后拐入一个山凹,车子在一座石坊山门前停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坊山门前广场上一座高达十几米的白色女娲塑像。抬头远望,一排翘檐青墙的庙宇高高悬在临近山顶的崖壁上,在清晨的雾气中朦朦胧胧,缥缥缈缈,宛如仙境一般。 沿着盘山道路朝上走,半小时后即到达了娲皇宫。娲皇宫始建于北齐,距今已有1430多年的历史。之后,明嘉靖、万历和清咸丰年间陆续修建,形成了一组古建筑群,总面积已达76平方米。那最高的建筑就是娲皇宫,共四层。 第一层为娲皇阁,起基于石窟,殿内的坐像为娲皇圣母,披着人们进献的锦袍,仪态端庄,美丽慈祥,坐像面前摆着水果、点心、鲜花等供品。我是极少给神仙佛像之类的烧香磕头的,只给曲阜孔庙里的孔夫子像鞠过一躬,可这次,我为女娲这位我们华夏子孙的老祖奶奶点燃了一把香,我用双手将香高高举过头顶,默默地许了一个愿,然后把香插在了殿前的香炉里。 第二层为清虚阁,女娲盘膝而坐,左手托玉盘向人间施布吉祥,右手持玉壶浇洒甘霖,意为普渡众生。我不禁想起曾在电视上见过的汉代石刻上人首蛇身的女娲伏羲交尾碰杯的图案来,娲皇宫石坊山门前的广场女娲塑像下的浮雕上也有类似的图案。传说开天辟地时,世上仅存的女娲、伏羲是一对兄妹,如果二人不结合,人类就无法繁衍下去,但兄妹结合又极难为情。于是二人就从两个山头各往下滚一扇石磨,倘若两扇石磨滚到山下合为一起,即是天意同意二人结合。果然如是,女娲、伏羲进入石洞洞房,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婚礼。女娲不敢看哥哥,羞怯得以一把草扇遮面……从此就有了华夏大地上的子子孙孙。打那之后,后世结婚时,新娘子总爱拿一把扇子或一块绣花手帕遮脸,据说就是从女娲老奶奶那里继承下来的。 第三层为造化阁,女娲手托一个男孩,为抟土造人姿态。我们正参观时,恰好有两个年轻女孩跪在塑像前的锦垫上磕头,旁边一位老者颔首笑道:女孩在此下拜,这是对了。两个女孩红着脸笑了起来,迅即离去。 第四层为补天阁,女娲手捧五彩石,炼石补天。这也是女娲最伟大最悲壮的功绩。相传,当时水神共工为争霸天下向火神祝融挑战,结果战败。共工恼羞成怒,便一头向西北极的撑天柱不周山撞去,造成天塌地陷,天河之水倾泻下来,形成汪洋大海,人畜淹死无数。女娲迅速在高山之上支起一口大锅,将五彩石放入锅中炼成石浆后用一柄勺子舀起,将天的缺口补平,使子孙们得以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走到阁后往外一看,只见八条铁索系着补天阁。古人在高高的悬崖上建起这样一座雄伟的庙宇,也是一个奇迹了。遗憾的是,当年的设计师、建筑师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留下的却是刻录着历代官吏重修此宫的石碑和碑文。 相传女娲的生日为农历三月十五,每年三月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娲皇宫赶庙会。平时前来祭祖的人也不少,我们下山时就碰上几帮用布兜装了塑料娃娃、鲜艳的塑料花以及香纸朝山上走的女人,年龄多在40多岁以上,她们的神态极其虔诚。朋友说,这些女人们是来还愿答谢的,她们曾到女娲老奶奶这里请了娃娃,现在,她们的儿媳、女儿或孙女已生了娃娃了。 我们下到石坊山门前的女娲塑像广场,太阳已从中皇山顶升了起来,天地间一片金光灿烂。坐在山门前小憩时,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一二九师司令部在漳河边的赤岸村驻扎了六年。一次,日军野心勃勃地窜进山来,企图偷袭一二九师司令部。当时敌强我弱,八路军迅速转移,部队来到中皇山脚下时,正好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领着部队隐入中皇山深处后,随后向山外一挥手,顿时大雾弥漫,日军迷失了方向。八路军借着浓雾掩护,趁机反击,全歼了日军……听完朋友的叙述,我想,一二九师由弱到强,几年时间里由最初的8000多人发展到30多万人,战功累累,兴许也是得到了女娲老奶奶保佑的缘故吧。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5%A8%B2%E7%9A%87%E5%AE%AB%E6%B8%B8%E8%AE%B0%E4%B9%8B%E6%8B%9C%E5%A8%B2%E7%9A%87%E5%A3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