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西双版纳的日子(一) |
[游记]在西双版纳的日子(一) |
2008-05-22 sina.com.cn |
几个小时的休息后,我们的车继续行驶,临近中午,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去,我们到了一个傣族寨,这是爱人工作的一个地方,靠近路边的一个傣族村寨,傣族村子都是依传统伴水而建的,这个寨子占有了公路和水源的双重优势,小溪环着寨子,而公路就在村子一侧,所以交通和生活十分便利,经济也较发达。当车子停靠不久,周围就聚集了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和老人小孩。我听到几个傣家妇女从寨子里走到公路上,嘴里在喊着,“小陆媳妇来了。”然后就是听不清楚的傣话,看来老公在这里工作开展得不错,当时这架势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知道,老公的人缘是一方面的原因,傣家人好客和热情是主要的,更何况,当时我还帮他们运来了他们等待很久的化肥和地膜呢。其中一个女人上来和我说话,用着不太熟练的汉话,我们俩相互打量着对方,她很漂亮,鼻子和嘴巴长得小巧玲珑,笑起来很甜,穿着黄色的紧身小上衣,红色筒裙,腰间系一条银色腰带,我讶异这样的搭配穿在傣族女人身上一点也不觉得俗艳,却尽显女人的妩媚和活力,我后来知道,她叫咪罕,是村文书的老婆,比我大二岁,女儿在上小学,她是我在版纳生活很长时间以来认识的最漂亮的女人之一。我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招呼着身旁来回跑动的小孩,因为路边的车子总是不断地啸呼而过,也许是生活在公路边的原因,村民们对这些来来往往的车辆早已习惯。 把车带到了指定的地方,交给了爱人,我的任务算完成了,虽然试验和生产基地还在80公里外的地方,但接下来的路程有了爱人和咪罕,旅途虽然漫长却是轻松愉快的,我开始注意起窗外的景色。 这是秋末初冬的午后,西双版纳的气候却是温暖宜人的,不断展现在眼前的是碧绿的青山,茂密的原始森林,绿色或黄色的田野和散布其间的稀稀落落的村寨,清新的柏油路两旁是长满枝杈的黑心树,当地的人管这种树叫砍头树,因为这种树生长力极旺盛,当砍去树的上部,它很快就从旁边密密地生出枝杈,并且长得粗壮起来,所以被人们当做薪炭木,广泛种植。而公路两旁的丘陵地带就是橡胶林。在我印象里,菠萝是和椰子、香蕉一样长在树上的木本植物,那时才看到大片大片坡地上种植的象剑麻一样的草本植物是菠萝。总之,那时的我,对西双版纳的一切都是好奇的,我当时心里装下的,远不只是这么多。 汽车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面是清新、洁静而平坦的,但公路蜿蜒盘旋,车速很慢,8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三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那个离小镇几百米的基地。说是小镇,其实也就不过以十几家小商铺为中心,周围散住着百来户橡胶农场的职工,方圆几十米的地方,有一所小学,一个卫生所,一个邮电所。早晨,附近农场职工或村寨里的农民们会挑来自家种的蔬菜瓜果之类,再加上一个肉铺,这就是一个临时的菜市,去晚了菜卖完了就没有了。当然饭馆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个录相室,但我从末光顾过那个地方,而且,我也没发现有旅社,或许,那时我也根本没在意。 其实当我一踏上这块土地,准备开始我和爱人创业之旅的时候,我知道,我们此行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艰苦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还是轻声问爱人,我们住在哪里? 乡村的夜色总是静溢而安详的,空气清新而湿润,远处闪烁着几点灯火,耳边偶尔会传来依稀的歌声,那是傣族姑娘的歌声,当歌声邻近,你会看到一群群傣族姑娘打着手电筒,一个个修长身材,穿着花花绿绿的筒裙,头上插着各色的花,唱着,笑着,从你身边走过,然后在身后留下一股浓浓的香气,她们是来自附近山里的少女。傣族少女的美丽是出名的,这和她们喜欢打扮有关,哪怕家境很差,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女孩子们常帮父母下地干活,但她们头上总裹着严实的头巾,戴着宽边的草帽,不用防晒霜,烈日也烘烤不到她们白晰的皮肤,所以,我见到的傣族女孩子们大都是漂亮的,比汉族农村里的女孩子清秀得多,或许是因了气候湿润的缘故,还与她们的饮食清淡有关,但主要的,是她们青春活力爱美的原因。所以,她们会在每个傍晚,这样一路芳香地乘着夜色远道而来,聚集在录相室,或是路边的小商铺前,舒展她们的歌喉,绽放她们的笑颜,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她们寨子里没有通电,又远离公路,与外界隔离,她们中很少有人会说汉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5d7f3010008l8.html2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