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家乡罗山 |
[游记]家乡罗山 |
2008-05-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中原野叟 > 日志 2006-05-20 | 家乡罗山 罗山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岸边,铁卜的九里关是古时连接中原与荆楚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特殊,中原文化与楚文化在此相融交汇,构成独具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色。 罗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罗山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繁衍生息,并以其智慧在辛勤的劳动中不断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春秋时期罗山为申国地,传说周宣王封申伯于谢的“谢城”可能就在高店乡一带,汉代改称黾 阝县,北齐改置于高安县,由于县南十里有小罗山,又名龙山,县南百里又有 大罗山,所以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定名为罗山,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罗山文物资源丰富。古遗址、古墓葬遍布全县,已发现石器时期的遗址七十多处,古墓葬三十多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玉器、青铜器、木漆器等文物。其中莽张天湖发现的后李商周墓群,闻名中外,是江淮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小殷墟”之称。出土的鸱号鸟 提梁卣和玛瑙红玉镯是国内罕见的珍品。该墓的发掘,为著名的殷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不仅填补了豫南地区商代考古的空白,而且为研究商王朝与方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 罗山是一块红色土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时期里,罗山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土地革命时期,罗山人民参加暴动者达一万一千余人,有六千多人参加了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淮河以南扩军八千人,其中罗山参军的就有五千多人;铁卜河家冲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县城福音堂是中原军区参谋长王震和美方代表、国民党代表签订《罗山协议》的旧址。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董必武、李先念、贺龙、王震、徐海东、郭述申、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浸透了烈士的鲜血,一大批罗山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罗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罗山人才辈出。巍巍大别山,滔滔淮河水,养育出千百个中华民族优秀人才。三国蜀大臣费礻韦 被史家称为蜀汉“四英”之一;清嘉庆道光年间治河名臣黎世序,道光皇帝念其治河有功,死后加奉他尚书衔,晋赠太子太保,谥襄勤公,并赐三通碑为表其功;清末丁振铎29岁中进士,先后在翰林院、武英殿功臣馆、国史馆任职,编纂了大量文史著作。民国时期,万昕、万晋兄弟俩开创 了我国营养学、测树学的研究;历史学家、文学家尚钺被朝鲜人民领导金日成尊称为“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轸、张玉龙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前夕率部起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杰出代表黄中岳、尚优如、胡日新、尚伯华、刘志敏、张霁民、桂干生、李雨膏、陈孤零、李堃、杨厚益、桂思桥、吕重等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国后,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们遍及全国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兴盛、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辛勤地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罗山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歌舞之乡。罗山民歌有山歌、小调、田歌、灯歌、儿歌等。其中山歌、小调流传最广,内容多以抒情为主,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形象鲜明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愿望。《茶妹子》、《编双草鞋送红军》等民歌和红色歌谣是民歌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几次以不同表演形式赴北京和郑州参加汇报演出和调演,并获大奖。罗山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舞狮舞仍然盛行。 |
转自:http://ceodmk.blog.sohu.com/3290563.html5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