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双版纳印象 |
[游记]西双版纳印象 |
2008-05-22 bokee.com |
去西双版纳旅游是我的夙愿。“月光下面的凤尾竹, 轻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甜润像果子露……”,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我一生魂牵梦绕。 圆梦的时刻总是姗姗来迟,但激动的心情依然按捺不住。2008年1月18日暮色四合时分,我乘坐的班机终于缓缓降落在版纳机场,急切让我忘却了矜持,张扬的赞美惹得迎接我们的彝族导游小胡娇笑不已。在小胡热情甜美的“猫多丽”(俊男)、“少多丽”(美女)招呼声中,我们登车前往景洪市,我知道,亲近版纳的时刻终于到了… 基诺山寨 翌日,早早出发去看热带雨林,路上小胡向我们隆重推介基诺山寨。基诺山寨位于版纳州基诺乡,旧称基诺山,因世居基诺族而得名。基诺族是1 9 7 9 年6 月我国确认的最后一个民族,即第5 6 个民族,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 基诺族现有人口约为2万多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 山寨依山傍水,沟谷幽深,蛙鸣鸟唱声此起彼伏,亭亭玉立的椰子树和绿意盎然的芭蕉林中,基诺人家的竹楼时隐时现,缕缕炊烟伴着袅袅薄雾在凤尾竹苍翠的叶间浮动。“咚、咚、咚...”,雄浑厚重的鼓点震撼群山,闻声而至,原来是基诺山特色浓郁的大型舞蹈表演——鼓魂开始了。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造物主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 一步跨越人类社会几千年,基诺人依然这样平静的生活着,仿佛一部凝固的神话。 望天树 不到云南,不知道彩云之美,不到西双版纳,不知道植物之秀。走进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首先打动我的就是那冲天而起、直通九霄的望天树,这种龙脑香科柳安属的特产珍稀树种,只有在我国云南才生长。望天树树体高大,干形圆满通直,不分杈,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而树干则象伞把似的,西双版纳的傣族因此把它称为“埋干仲”(伞把树)。高达80米的望天树,即便在热带雨林,也算鹤立鸡群了,聪明的版纳人以望天树粗大的树杆为支柱,建起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空中树冠走廊,站在树桥上俯瞰山涧,哪里还能看到树根,入眼的是掩映的丛林,迷离的雾霭、苍翠的青山和斑斑点点的阳光... 榕树绞杀现象在这片原始森林里随处可见,被导游形象的比喻为“小蜜傍大款”。小鸟觅食榕树籽后,随粪便排泄到棕榈、铁杉树干上(或者风将其吹落到这些树干上),这些树籽一旦发芽,便快速生长,枝蔓相互连接直入棕榈、铁杉树根部,完全依赖汲取棕榈、铁杉树的营养生长,当榕树枝繁叶茂时,棕榈、铁杉树却因营养不良干枯死去。 这就是自然,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澜沧江—湄公河之夜 “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明月中”,这是明代诗人木公颂扬云南各民族能歌善舞的诗句。刚到版纳,导游小胡就告诉我有两场晚会一定要看,一是勐芭拉娜西,一是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由于时间关系,权衡再三我们选择了后者。 澜沧江—湄公河之夜的演出在曼听公园,单是“曼听”二字已经让人神往,据说这个公园过去是傣王的御花园,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来到晚会现场,正赶上热闹盛大的欢迎仪式,一群热情好客的爱尼姑娘小伙、一个以黑为美、以黑为贵的民族,以他们高亢悦耳的歌声和欢快优美、刚柔相济的舞蹈,欢迎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宾客。从他们中间走过,你会被他们用腚部轻轻触碰而融进歌舞的海洋。来到广场,沐浴美丽傣族姑娘用鲜花洒来的圣水,跳一跳爱尼族的竹竿夹脚舞,敲一敲雄壮的象脚鼓,真是心花怒放,美不胜收。我们深深陶醉在神秘而古老的民族文化中。 |
转自:http://pi0505.bokee.com/viewdiary.24923147.html2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