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阳游记—新燕衔泥 |
[游记]安阳游记—新燕衔泥 |
2007-07-16 edu.cn |
十五日赴安阳,入住安阳宾馆。安阳宾馆是安阳市第一家按四星级标准装修配置的现代化酒店,宾馆地处市繁华路段,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楼高17层,地下两层。酒店设有总统套房、豪华商务套房、标准房等共计211套。 十六日上午,参观殷墟遗址。下午,游览岳飞庙和袁林。十七日上午,游红旗渠。 殷墟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刻辞,并推论这些甲骨刻辞可能是商代文字。1908年,古文字学家罗振玉派人查明甲骨实为安阳小屯所出。这是殷墟遗址第一次被学术界所知。1928年10月,学术界首次组织了对殷墟的发掘。自此以后,除中日战争期间外,殷墟发掘基本没有中断。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殷墟作为晚商都邑遗址,它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其甲骨卜辞的某些内容,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使《史记?殷本纪》等文献所载内容成为信史。对20世纪初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历史研究中盛行的疑古之风作了正面回应,对中国历史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殷墟是中国所有古遗址中发掘时间最长、积累经验最丰富的遗址。发掘时所创造的许多方法被带到各地,并在考古工作中应用。殷墟也被许多学者称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殷墟所展示的商代大规模的杀人祭祀等一些文化现象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段中的独有现象,殷墟所展示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创造文明成果的技术手段也是独有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铸造了包括司母戊鼎在内的巨型青铜器的块范法青铜器铸造技术。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商文明是世界几个主要早期文明之一。殷墟文化代表了中国商文明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因此,在由中国权威考古学术刊物《考古》杂志主持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中,安阳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名列第一,展示了其无可争议的重要性。 岳飞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总面积4300多平方米,殿庑建筑90余间,是一处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庙内建筑有正殿、精忠坊、施全祠、碑林、肃瞻亭、观光亭、御碑亭、贤母祠等。 正殿是岳飞庙的主体建筑,门楣上方悬挂:“百战神威”、“忠灵未泯”分别为清光绪和慈禧所题。殿内,岳飞塑像端坐正中。塑像上方“还我河山”贴金巨匾,相传是岳飞手书。 精忠坊,建于明正德七年是一座建造精美的木结构牌楼。它由六根大木柱托起五间屋顶,在古建筑学上称之为“三间六柱五楼柱不出头”式。斗拱型制属九踩四昂重翘式。它排列紧凑,吻合严密,飞檐尖耸、勾心斗角,在力学、美学、建筑学方面很有研究价值。精忠坊两侧壁间镶嵌的“忠”、“孝”石刻大字,为明万历年间彰德府推官张应登所题。 岳飞庙的碑林中存放明、清两代官员及文人学士所题的诗词歌赋和修庙记实,现存二百余通,其中著名的有朱元璋、乾隆、徐达、董其昌、海瑞、何绍基等人的碑刻,是中原大地上一处弥足珍贵的书法文学艺术和史学研究的宝库。 袁林,也称袁公林,位于安阳洹水北岸之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墓地所在。1916---1918年由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河南省仅存的少数几个官式建筑群之一。 红旗渠风景区位于林州市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在安阳、新乡、鹤壁、长治、邯郸五个地区的中心地带,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独特,是一处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红旗渠的建成,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不仅使林县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 70年代初,周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建渠以来,先后有世界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前来参观访问。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先念、乔石、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赵朴初、姜春云、彭佩云、李铁映等先后莅临红旗渠视察,并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红旗渠是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历时十年。为建设红旗渠,林县人民献出了81位英雄儿女的生命。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红旗渠的建成,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 红旗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人造天河”、“当代万里长城”。***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文峰塔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今安阳市文峰中路)。是安阳的标志性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人把它喻为安阳的象征。此塔形制特殊,上大下小、呈伞状,在我国古塔中极为少见,在国外也是罕见的。 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使得天宁寺规模达到鼎盛时期,被誉为“南北丛林之冠”。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 ,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政府又进行过三次整修。 文峰塔高38.65米,塔基周长40米。砖身木檐。八角形的塔身立于圆形莲花座上,莲瓣共7层,上下交错,左右舒展,上承塔身,下护塔基,把塔装饰得更为美丽壮观。塔的上身五级出檐,从下往上逐级增大。每层出檐的斗拱又不尽相同。八角檐头系有铜铎,微风吹动,叮当作响,给人以高远静穆之感。塔顶有相轮、塔刹。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余为假门。券门首额,有砖雕二龙戏珠图像。八角均有巨龙环绕的盘龙柱,上加铁链枷锁,非常壮观。八根龙柱之间,有八幅砖浮雕佛教故事图像:正南面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释迦佛说法像;西面为悉达多太子诞生图像;西北角一幅是释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为观音菩萨与善财龙女像;东北角是佛为天人说法像;东面一幅为释迦佛涅像;东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像。这些浮雕造型生动,神情逼真,姿态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塔的正南门前有一平台,高约2米。登平台进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平台正中矗立着一个高约10米的葫芦状小塔刹,大体和北京北海公园的小白塔相仿。 现有天宁寺为古天宁寺的一部分,建筑有照壁、山门、售票和值班室、天王殿、大雄殿、 天宁寺塔、游客服务中心和办公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物旅游景点,天宁寺以其古朴典 雅的风貌迎接四海来宾。 |
转自:http://www.blog.edu.cn/user2/qxjlhy/archives/2006/1504245.shtml2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