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开封到纽约繁华如. |
[游记]从开封到纽约繁华如. |
2008-05-22 tom.com |
接上一篇 从开封到纽约 繁华如过眼烟云--驳CNN辱华报道的回应之一 开封,身下叠压着六座古城,通体覆盖着历史的土壤。 数千年后,震惊世人的每一项考古发现,都像一个断代层,清清朗朗地昭示出这座城市非同一般的阅历和家底。 在七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魏国迫于强秦的威胁,于公元前364年将国都东迁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开封,从此作为一国之都,跟历史上著名的人工运河鸿沟一起,承袭着风雨,一路高歌。 130多年后,大梁固若金汤的城墙、给大梁带来繁荣的运河鸿沟,合着孟子、孟尝君的传奇和气度,还是消融在秦军的威力之下。 开封,从一国之都降为一介普通县城。 几经沉浮,在大梁被黄河淹没1100年后,开封再次成为五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后,不管局势动荡,还是朝代走马灯似的更替,开封的地位却日渐上升。加上后来定都开封的北宋王朝所营造的160多年的和平,为开封在公元100 0年屹立于世界都市之林,获取了坚实的资本。 于是今天,剥落开封身下六座古城的底色,其中最为厚重的,当然是一派青砖黛瓦的北宋。 脚下,曾经的王都霸气 北宋皇城的发现,缘于一次湖底清淤。 在开封龙亭前,有一东一西两座湖,分别以北宋的忠臣杨家和奸臣潘家命名。奇怪的是,杨家湖清晰可见,而东面的潘家湖却浑浊不堪。 1980年代初,为潘家湖清淤时,考古专家在湖底深处发掘出台阶、走道、水井等。经考证,那就是被淹没300多年之久的明代周王府。在被世人惊扰之后,周王府干脆把自己身下10米深处的北宋皇宫,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 淤泥下,庞大的灰砖房基,空旷的殿壁走廊,残垣断壁。经考证,这正是赵匡胤上朝的大庆殿。那些残存的台阶、散落的棋子、以及带有“福”字图案的瓷器和碗碟,仿佛在显示一场猝不及防的变故:主人为了躲避灾难,一去再不回头。 历史的碰撞和严谨,总是交织着历史的唏嘘和感叹,接踵而至。替潘仁美背负数百年恶名的潘家湖,也终因此贡献而清澈坦荡地走向新生。 此后顺藤摸瓜,摞在开封城下第一层的清代古城,隐藏在最底层、无法深入水中探寻的大梁古城以及大梁肩扛的唐代中原重镇汴州城,都经受了考古检阅。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罕见的“城摞城”景观。 其中,东京城的规模最为庞大,真实地展示出了公元1000年“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世界中心城市的风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宽阔豪华的北宋东京御街,“垂柳荷花交汇两边”,风光旖旎。如今就隐藏在开封老城区纵贯南北的中山路地下8米深处。当人们把考古发现的外城正南门(南薰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古州桥、宫城正南门(宣德门)遗址,以及北宋皇宫范围内的龙亭连起来,惊奇地发现,东京御街竟然跟中山路重叠,且中轴线对应,不倾不斜。 头上车水马龙的喧嚣,就这样在当初皇帝祭祖、举行南郊大礼的御街上,来来往往。曾经丰盈的王都霸气,已渐行渐远。 原为东京第一道军事防御屏障的外城墙,也深埋在2米至8米的地下。但是它的轮廓和大气、以及合约29公里的周长,仍然激起后人无数的感慨。 宋代之后,所有依城而建的城市,再也没有突破过它原来的框架。开封文物工作队提供的宋代地图显示:彼时很多城门所在的位置,就是今天城市外的村庄。 或许,这才是开封亦悲亦喜的轨迹所在! 资产十万以上者,比比皆是 无论如何,北宋开封的城市设计和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都举足轻重。它不仅完成了自先秦经汉唐到北宋的都城中轴线的发展,而且冲破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让商业和民居完全走向了融合。 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所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程民生教授告诉记者,唐代的长安是棋盘式的,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互不干涉,却极不方便。说它是城市,却不具备城市的便利功能。而宋代则完全打破了这种界限,把里坊制的围墙,统统改变成开放式的街道。居民们面街而居,把工商业的经营范围扩大到各个角落,桥头巷口、南河北市。 “此后,取消了宵禁,市场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早开到晚。” 可以提供商业繁华佐证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上有一段街道,文字记载宽约20米,“初时车马盈余,后来侵街现象很严重。”程民生教授说,“最典型的是,虹桥上也有十几个经商的人,桥上虽然不安全,但是照样有人摆摊设点,可以想象当时的繁荣景象。” 瓦子勾栏(娱乐场所)、舞蹈、影戏、杂技、说书等,在《清明上河图》上精彩纷呈。一边,石板铺地的巷弄前人来车往,市井百态尽在其中。另一边,在拐角的戏曲茶馆里,终日浅浅的荡漾着韵味绵长的地方戏。 抛开其他因素不说,脉络一般迤逦在城市肌体的水系,毫无疑问地成就了东京的繁荣。号称东京城的四大河流,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全都穿城而过,它们携带着三分之二的黄河水,衔接着南北交通,承载着把南方一带的物资源源不绝地运抵京都的重任。不经意间,开封当仁不让地走上“天下之枢,万国咸通”的地位。从而,也弥补了北宋建国者赵匡胤的遗憾。 赵匡胤在开封以北20公里的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据说他最初并不愿意把都城建在开封,而想定都洛阳或者长安,“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但是开封运河的优势,成为大臣们反对在别处建都的强力理由。心有不甘的宋太祖,虽然继续留守开封,却将身后的皇陵,设在同洛阳比邻,距离开封百里之遥的巩县(今巩义)。 经过宋朝九帝168年的营建,开封终于在11世纪至12世纪初,成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时任节度使柴宗庆曾如此感叹开封的盛况,“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当时的东京街道,充斥着骆驼队从丝绸之路带来的各种货物,临街而设的茶馆和商铺上方,黄色的旌旗猎猎作响,辉映着人声鼎沸的翘角飞檐。 这一时期,瓦市和定期市场贸易的形成,大批的富商大贾出现,火药的应用、印刷作坊的发展,的确为北宋皇朝提供了炫耀的资本。根据宋朝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京城资产百万者居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人数而言,约百万以上,“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 像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一样,商业贸易极度繁荣、人气一路攀升的开封,开始吸引全世界眼光的关注。
|
转自:http://blog.tom.com/lkzouj/article/1441.html2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