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开封府

[游记]游开封府

2007-07-16    tuniu.com

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被朝廷任命为权知开封府,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到三年六月离任,包拯做了一年有余的开封府尹。一年多的时光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显然算不得什么,但正是这段短暂的时光在历史上抹下了重重一笔,令世人永记。

春日,一个细雨纷菲的日子,我踏上开封故地,循着历史的余味,寻觅那已远去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痕迹。

坐落在包公湖西畔的开封包公祠久负盛名。包公祠原是古人为纪念先贤而建,始建于北宋末年。金、元、明、清以来,祠堂时坏时修。重建的包公祠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

步入大殿内,迎面便是一尊高3米多的包公铜像,但见包拯蟒袍冠带,正襟危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这正是集历史、思想、艺术于一体的包公写照。像两旁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历史文物与典籍。包拯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由进士及第累至枢密副使(全国主管军政的副长官),做了约26年的官。尤其是任职开封府时政绩卓著,“包青天”、“包龙图”、“包待制”等响亮的美称传颂至今。

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在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谓京官的花名册),细细看去,惟有包拯的名上有一条深深的凹痕,应是人们在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上指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这正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最真实的见证。

开封府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历尽千年沧桑,又加黄河水患,原有建筑荡然无存,今开封有识之士请专家多方论证设计,按照宋《营造法式》,以宋代开封府衙原型将其修复。重建的“开封府”位于包公湖北岸,占地六十余亩,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包公祠相互呼应,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旧时,开封府因坐落在皇宫之南,号称“南衙”;在天子脚下,又称“天府”;是北宋国都,又称“东京开封府”,地位非常重要。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登基前均曾担任过开封府尹。由于皇帝担任过开封府府尹,所以后来任职的官员均加一个“权”字,“权知开封府”即是临时主持的意思,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包拯在开封府任知府的时间不长,但却最负盛名。包拯权知开封府时已58岁,他上任后大胆改革诉讼制度,让百姓直接登堂入室告状(过去皆为转呈),开通惠民河道,打击扰民的皇族势力和泼皮无赖,以威严治京,使京师秩序大为好转,威名无人不知,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包待制”。当时开封府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府以人名,人以府重”,千百年来,开封府以其“廉正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府衙文化名扬天下,受到历代百姓的敬仰。

重建的开封府由大堂、议事厅、梅花堂、潜龙宫、明礼院、府司西狱、清心楼、校场等五十余组古色古香的华美建筑组成。府前照壁獬豸腾空,府门耸立,低廊曲徊,峰披银瀑,湖潜金鳞。戒碑镇府,冤鼓惊堂。入此衙,抚今追昔,足戒贪夫之心,堪丧刁徒之胆。府内陈列有在此担任过知府和官员的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的生平事迹。他们执法严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行政有方。显现出“公生明、清勤慎”的道德正气,造就了以“清廉刚毅,除暴安良”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传奇。

有意思的是,除了静止的景观外,在这里还能欣赏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等现场表演活动,使人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的含义,不枉此行。

资讯链接:

开封包公祠与“开封府”均坐落在包公湖畔,相隔仅500米。

包公祠占地l公顷多,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开封府” 占地面积53亩,与大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开封博物馆等共同组成包公湖风景区。在开封乘坐1、4、8、10路公交车可直达。周围200米内有三星级涉外酒店开封宾馆和东京大饭店。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0 次, 发表于 20点24分, 推荐给好友

hgb123去过的地方 更多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5882619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