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清明上河园作者:心澜问水

[游记]走进清明上河园作者:心澜问水

2008-05-22    sina.com.cn

莫负丹青绝尘来——走进清明上河园

作者:心澜问水

当这一幅用笔精致的民俗长卷、这一件历经沧桑劫难的艺术珍品、这一幕摇曳千年的繁华旧梦、这一段流转于光阴与画纸之间的物相市声,真的走入现实,走近我们的时候,除了那份身临其境的欣喜感慨之外,还有一点恍惚,一丝迷离,犹如走进一座时光逆转的古老故事当中。

张择端,字正道,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画家。少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并习画而自成一家,并由“工于界画”走上了市肆风俗画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道路。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汴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民生建筑、繁华景象与自然风光,充分体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为。

走进清明上河园,在这座以画卷为蓝本建造的艺术园林里,品味千年古都的市井意趣,颇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之感。

徜徉于21世纪的阳光下,于万水千山之外,携一袭书香卷气、云水襟怀,漫步于柔漫柳枝的绿荫里,看两侧的青瓦古屋、拱桥碧水,还有木刻艺人那会心的一笑,都无法掩饰我们对远去的生活场景的追寻与想象。正如画卷题跋中的赞誉所言:“若城郭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小大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计。盖汴京盛时伟观也。”

走上这座著名的横跨汴河的木制虹桥,聆听桥下的流水,仿佛千年前的汴水滔滔,浪花涌动。虽然没有大小船只穿梭往来的热闹与繁华,但依旧无法让我们挥去对远去岁月的回眸,对久远历史的怀想。

《宋史·食货上三》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天禧三年(1019年),汴河漕运粮食竟达八百万石,成为北宋时期漕运粮食的最高纪录。北宋时期的汴河漕运,已成为把经济重心的南方和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东京开封连结起来的运输大动脉,也是北宋中央政权的生命线。可谓是“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 汴河与漕运,漕运与清明,清明与河市的繁荣,就这样结下不解之缘,周而复始,延续一百五六十年。(1)

时间是一条河,民间是一条河,而这生生不息的世界则是生命之河,世为时间迁流,界为十方维度,这是佛家给予世界的定义。当画家把他的画笔从宫廷转向民间,他笔下的画遂成为对市井民俗与风土民情浓缩的经典,时间不可复制,现实不可复制,而艺术却是可以表达和再现的,当我们从满纸云烟的丹青巨构的背后走进这被复制的艺术之中,清明上河园已不再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园林,千年之后的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在此刻可以用心去感知,你会惊异于画家对汴京清明上河之状的典型描绘,对世态炎凉的看破,对人间百态的明察。置身画外,洞悉个中真性,并将其容纳压缩,成为挥洒历史画卷的大手笔,那些隐含着个体悲喜的细节成为一种闪烁其词的永恒,跨越了过去与未来。在辽远的时空之外,力透纸背的线条与水墨,让我们在今天的朗朗晴空下,有了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有了一次关照生命真实的游历,这是心灵的高度与艺术的高度合二为一的一个过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db3ad0100064u.html5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