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明上河园:流年光转,楼台不复——开封之行 |
[游记]清明上河园:流年光转,楼台不复——开封之行 |
2007-07-16 sina.com.cn |
水调歌头·醉醒不觉冷 醉醒不觉冷,却道酒伶仃。 一川灯火明灭,隐约使人惊。 疑是流年光转,再欲将身投梦,梦已不成形。 夕影入楼后,渐渐近尘冥。 好风紧、烟水碧、暗香凝。 梁园公子何在?歌舞竟声轻。 刹那楼台不复,满目凄凉春草,惟恐叹凋零。 空对荒城路,且把泪相盈。 记得刚刚去洛阳的时候,在去白马寺的出租车上和司机聊天,问起了另外一个有“七朝都会”之称的城市开封。可司机很不以为然的说,呵呵,开封么,脏、乱、差。我很诧异,问及原因,他说是由于开封的地势,所以政府曾把那里当作洪水泛滥时的一道防线,慢慢的,古城也就落寞荒芜了,虽然一些古迹犹在,但整个城市的氛围比起同是古都的西安,就差的很远。 但是毕竟是一面之词,既然来了河南,不去开封还是会有遗憾。于是我仍然来到了这座古城。 前几天,逛够了庙宇,因此也就没在去大相国寺和开封府。而是破天荒的去了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建造的清明上河园。 一进门,看见一片火红的蝴蝶花,这是其中的一朵。 进正门,便可看见张择端的雕像。 这里是按照《清明上河图》为依据所建造的,也是后人仿造,旧年的痕迹,已经不复存在了,总觉得虽然也是雕梁画栋,却没有古色古香的内蕴。 这一片船坞和江水,看着可曾眼熟? 这家酒店的名字叫做“潘金莲酒家”,门前摆着武大郎炊饼,不知有谁会去这夫妻店里吃饭。 小马车,我觉得那鲜黄色的油漆刷的非常失败。 在这里,什么店铺都要加上“大宋”二字,例如:大宋烤红薯、大宋剑炉。 来游乐的大爷大妈,神情甚是悠闲。 一间仿宋朝民宅的小屋上悬挂的一个大葫芦。 上善门,应该是取上善若水之意。这可能就是画里那座宏伟的楼台。 站在一座小山丘上,眺望远处现代楼房建筑,与这里有些不大搭调。 有的游客懒得走路,因此以车代步。 汴梁擂台,比武的地方。 远处的水榭,湖面上波光粼粼。 砖红色的墙壁,是否真的记载着曾经的故事呢? 四方院,这里变成物品流通处了,卖一些小工艺品,却不知在宋朝,到底是谁家府邸。 这座塔,也是画中颇为瞩目的建筑。 起风了,柳条随之乱舞。 这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身着宋装。比如这个牵着矮马的老大爷,正在一遍又一遍的吆喝着,左顾右盼的找着雇主。 大宋小吃街,每当看着“大宋”两个字,我都想笑。但心里又有些酸楚。 出得门来,我沿着包公湖一路向前走。风很大,渐欲迷人眼。街上依旧是熙来攘往,但却找不到一丝古城的痕迹。 一直走到宋都御街,这是一条类似于北京琉璃厂似的长街。两旁有酒楼以及一些当地土特产、工艺品的店铺。几个农民工在朱门下享受他们的午餐,看着风尘仆仆,不知他们吃完这匆忙而简陋的午餐后,又要去哪里谋生计。 长街两旁,有很多当地的小吃摊,都是一些特色的小吃。有不少游客在此大快朵颐。 长街一直向前延伸着。 宋都御街的牌楼。 已经快是下午时分,我逛了这般许久。早已是饥肠辘辘,坐在当地某一有名的包子铺要了开封灌汤包和桶子鸡,还要了两瓶汴京啤酒。饭馆里人头众多,也只能和人拼桌,结果享受变成了果腹。这汴京啤酒喝进嘴里索然无味,于是又要了一瓶,鸡肉入口冰凉,包子也不如想像中的可口。三瓶啤酒下肚,可能是前一晚没休息好的原因,我有些昏昏欲睡。看着门外依旧肆意的风,吹动着行人的衣衫。却没了好兴致。也曾经是这里,那是多么鼎盛的一番景象: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然而如今,虽然依旧是这里,虽然依旧是熙熙攘攘,而这热闹中却透着几分破败和苍凉。她现在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曾经的全盛却荡然无存。听闻开封政府鼓励当地市民穿着宋服,听说还有古道热肠者穿着宋服上班的。但这形式上的复古又有什么意义呢?人说“一苏二杭三汴州”,这一座曾经经历过三千繁华、七代富丽的城池,如今却不复当年。那天波杨府,那大相国寺,现在只是单纯的旅游景点。如果精神不能传承,那么作多少花哨的包装也是徒劳。酒意朦胧中又想起高适的《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汴梁城,洒家去也,但愿有一天,你能让洒家再看到那一片繁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0a97201000ab25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