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南游记:白马寺和关林庙 河南游记 |
[游记]河南游记:白马寺和关林庙 河南游记 |
2008-06-10 scene.net.cn |
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即春秋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三殿厅内有关公秉蜡看“春秋”的坐像及卧像。第一座殿内三殿内有两座关公像,左边是关公夜读《春秋》,右边是关公睡像。读书像关公长髯几乎垂到地面,凸起的“将军肚”据说是这座像的精华。据说古时候为了把人像塑得威武,通常采取两种做法,一是把像塑得高大,一是给人物塑一个将军肚。关公睡像有个机关,按动机关这座像就可以坐起来,但现在机关坏了,所以看不到塑像坐起来的样子。 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也称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篆书“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亭前有石坊,高6米,宽10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作三门道,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值得欣赏。关林俗称关帝冢。关羽墓在轴线建筑最后。关冢平面为不规则的八角形,围墙用砖砌,占地约250平方米,冢高10米,犹如山丘,传说关羽的首级就埋葬在此冢内。 关羽(公元160─219年),,是三国时蜀国大将, 又名关云长山西解州人。据说关公原本并不姓关,而是姓冯,因打抱不平伤了人命,避祸出逃。至一关前,见有捉拿他的画影图形。关公就随手抓了把鸡血涂在脸上,又指关为姓,指云为名,居然骗过了盘查他的官军。但此后,关公脸上的鸡血却再也洗不下去,于是关公就以红脸示人,成了赤面长须的英雄。关羽一生, 以侠义和骁勇见称。不论是诛文醜、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单刀赴会、刮骨疗毒,都表现出他的勇猛刚毅。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把作为盖世英雄的典范来称颂。特别是历代的统治者出于他们的政治需要,更是为关羽搽脂抹粉,捧为神灵,尊为“武圣”,似乎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完人,实在是太言过其实了。不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对关羽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关羽的致命弱点是骄,自命不凡,不可一世,而且至死不悟。刘备封五虎上将,他不屑与老将黄忠为伍;孙权与他提亲,他说是“虎女怎嫁犬子”,凌辱使者,恶化了与东吴的关系;而当东吴采用骄兵之计,起用并不出名的陆逊代吕蒙为将,陆逊致信问候,他又说“书生不足畏也”,掉以轻心,直至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凡此种种都表明,称其勇是恰如其分,谓其智则黯然失色。其实老百姓对此倒是十分清楚的:民间劝说别人力诫骄气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过五关、斩六将要唱,失荆州、走麦城也不要忘。”真是一针见血。说到忠义,关羽也是义有余而忠不足,华容道上捉放曹不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总观蜀汉诸臣,论忠义,文不过诸葛,武不过赵云,选择关羽总不会是因为京剧脸谱的定型——红脸表示忠勇吧?
|
转自:http://www.scene.net.cn/youji/HTML/17005_4.html33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