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洛阳游记 龙门、王城公园游记 |
[游记]洛阳游记 龙门、王城公园游记 |
2008-01-22 sina.com.cn |
2007 12月1日,趁老板回深圳之机,终于有机会溜出去玩儿了。 首个目标是传说中的龙门石窑,同事不喜欢看大佛,只好自个儿挂着相机上 游记难写,就以崖壁上的解说与图片为主吧! 石窑寺,就是开凿在河畔山崖间的佛教寺院,虽在形式上与地面的木构寺 佛教石窑寺一般开凿在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地方,其开凿的目的与佛教徒 龙门石窑分布于伊水两岸南北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此处香山、龙门山两相对峙,伊水历其间而北流,形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伊水是流经洛阳的四大河流之一,另外三条为洛河、涧河与瀍河(洛阳便是因位于洛水以南而得名)。隋炀帝都洛阳,因宫城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石窑始凿于北魏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其中北魏时期的窟龛造像占总造像的30,唐代的占60。 伊河之畔,走几步就会看到一条佛语,上面这条是“丘壑易填,人心难满”。 龙门石窑最著名的“卢舍那像”,听说是模仿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来之前看 登上奉先寺的台阶极陡,若有老人同行务必得搀扶着。拾级而上,逐渐浮现在 龙门的大部分佛像都难逃被人为致残的厄运,断头的最多,因五官、表情是最能 一旁的解说词为:“奉先寺大佛,原名大卢舍那像龛,唐高宗初,咸亨三年(公 卢舍那佛名气太大,盖过了环绕在她周围的众佛陀。我还比较喜欢左侧的 出门时便是阴天,逛完东山石窑就开始落雨了,隔岸相望的西山石窑已经模糊 12月2日,太阳终于露脸了。想起昨天在龙门遇到的糟糕天气,愈发珍惜这得来 一到公园就不明就里地被他们拉上一个电动玩具,坐上去扣好安全阀才被得知 其实从网上已经知道,王城公园最著名的是每年四月份的牡丹花会,冬天去逛已 我们只能对着如上成片成片的牡丹花茎遥想刘禹锡笔下“洛阳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美景,并自我安慰即使在四月份的牡丹花会上肯定也只能是看人多于看花。在地毯式的搜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几株牡丹花苞以做纪念。 到王城公园的另一收获是明白了啥叫“河图洛书”,公园里有个河图洛书碑, 大禹在治理洛水时,见到一只神龟,背负玉版,上刻洛书,大禹从洛书中悟出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治服了洪水,划天下为九州。故“河图洛书”被视为传说中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是我们祖先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河图洛书碑四角竖立的龙、凤、熊、羊,是我国古代民族的图腾演化而来,寓意炎黄子孙忠实的守护着华夏文明。(注意到,“熊”居然与龙凤并列为我国古代民族的图腾之一!)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23dd901008201.html10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