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白园关林忆先贤 |
[游记]白园关林忆先贤 |
2008-05-22 sina.com.cn |
河南印象(十三)人文洛阳——白园关林忆先贤 2007-06-26 03:58:59 大中小 标签:连锋美图休闲旅行 从香山寺出来往前走就是龙门石窟的最后一个景点——白园。 白园,是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陵园。位于龙门东山琵琶峰,西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南与香山寺为邻,占地面积近50余亩。1961年与龙门石窟一起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建有乐天堂、道时书屋、诗廊、听伊亭、白亭、翠樾亭等仿唐建筑。环境优美,景点错落有致诗歌与书法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是龙门风景名胜区内一座让人留连忘返的纪念性园林。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白园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坟茔所在地。说起白居易,虽然和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其实从文学成就上是没法和那两个比的,唯一比他们强的是官做得比较大,而且相比李白的坎坷和杜甫的一生穷困,他的一生应该说是相当惬意的。虽然有过“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的遗憾,虽然也曾司马青衫,天涯沦落,但他同时也是个深谙道家黄老之学,深懂世事进退的智者。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 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虽异匏瓜谁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公元833年,在做过几任地方官之后,白居易被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朝官制,中央职官任命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叫做分司东都。其实分司东都只有御史是实职,其余多是优待退闲的官员。对于别人来说,这自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无权即无利。但对于早已灰心于仕途,渴求隐逸的白居易来说,真是再满意不过了:“贫穷心苦多无兴,富贵身忙不自由,唯有分司官恰好,闲游虽老未能休”。公元842年,白居易索性退休,回到洛阳,结束了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他有点得意地说,“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了事人”。自此以后,“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和尚般的生活,“世缘俗念消除尽,别是人间清静翁”,由早年的欲兼善天下走向了彻彻底底的独善其身。公元846年,诗人溘然长逝,葬于洛阳龙门山,即今日的白园之中。 白园不太,人也不太多,从一个不大的门进去,满目全是绿色,除了树,到处长着爬山虎。园里响着幽静的古乐,几处凉亭,一家茶社。白园有青谷、墓体、诗廊三区,从青谷沿着园里的小径一路走进去,曲径回廊,幽静之极,宛如世外桃源,没多久就到达白居易的墓地。白居易墓坐落在琵琶峰巅,背靠龙门东山,前面是陡悄的土坡,坡下边是宽宽的伊河。关于这片墓地,有许多传说。有人说,因为诗人生前喜欢伊阙风光,特意嘱咐后代将他葬在这里,好在死后也能静静欣赏伊阙胜景。也有人说,诗人遗嘱葬在琵琶峰巅是另有深意。他在长期的官场生涯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仕途冷淡,寄情于山水。而且,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步自己的后尘,去官场空耗生命。于是,诗人交待:从今后,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他研究了风水学,看到琵琶峰前面陡峭,下临阔水,是块绝地,是选墓址的忌讳之处,就故意舍弃北邙那人人向往的葬人的风水宝地,将自己的墓址选在这前临绝地的琵琶峰巅,以断了自家的官气。据说,白居易的后代,不知是自觉遵守祖训,还是真给诗人断了官气,当官的还真是寥寥。 白居易最著名的那首《离离原上草》。 白园内幽静的青谷。 拾级而上,亭台楼阁,藤蔓绿枝,令人心旷神怡。 离开白园,从龙门大桥返回。 桥头上的龙门二字。 龙门景区内鲜花盛开。 还真的是有“龙门客栈”的呢。 龙门客栈前面是一排排卖洛阳特产的商店,我逛了个遍,挑了好多纪念品,有洛阳唐三彩、牡丹饼和一些手工艺品,还在一家小餐馆吃了一碗炒饭。 终于要离开龙门石窟了,我的下一站是关林。 洛阳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傍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兀立于关林广场上的舞楼(又称千秋鉴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所在。 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 这是关门大门,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 立于仪门左右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杆竹子,一杆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杆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743db0100098d.html5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