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南之行——洛阳游之白马寺

[游记]河南之行——洛阳游之白马寺

2007-07-24    blogcn.com

河南之行——洛阳游之白马寺

坐上了开往洛阳的旅游团车,很庆幸当天所跟的团是个小团(多人旅游是热闹的,但更多的是麻烦),三个桂林艺术学院的高级领导(好象是一个前任校长外加两个现任主任)、两个韩国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韩国驻华大使官……头衔多多、普通话超级标准跟他的未婚妻)和我们组成的7人小团。

旅游的第一站来到了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它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寺庙。寺的外面有近年新建的石牌坊、放生池和石拱桥,其左右两侧是绿地。听导游说每年如果有什么节日都会见到有人来这里放生鲤鱼。我们走近一看,里面鱼满为患,还真有点担心生活在里面的鱼会因缺氧致死。人是这样,没想到鱼也难逃脱跟人相似的悲剧,呵!门的两侧左右有两匹石马,大小跟真马相当,感觉挺温驯的。白马寺的山门在明代的时候重建,是一并排的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在佛教中称为“涅之门”。

(白马寺门,由于寺庙里的佛是不给照的,接下来惟有用文字表现啦,发挥想象的时间到咯,咔咔……)

白马寺自建寺以来,兴废、重修了好几次,在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阁等,都坐落在一个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的偏殿则相互对称。

在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内供置弥勒佛,他们管它为“欢喜佛”。从小到大看到的弥勒佛都是笑口大开的,看到它,就会觉得再烦恼的事情都可以一笑而过。在家乡的“五通宫”里也供奉着这尊佛。家乡那里,有副对联这样写着:“大肚能容看穿世间大小事,开口便笑了却天下多少愁。”不知道以前在哪个地方也看到类似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事。”都是对他或者应该说对人生的诠释。如果做人能做到象他那样,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咯!另外在殿的两侧,是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在弥勒佛的背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守护神,在我看来有点凶,呵呵!他手中的降魔杵还有很特殊的作用哦,好象说降魔杵向天(不怎么确定,反正就是向着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表明该寺庙管吃不管住,不过只针对僧人。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它是寺内主要的殿堂。以前有什么重大的佛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殿内的正中央供奉有7尊佛。正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情景。此次讲经,他并不说话,叫“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涅磐会上”的“捻花示众”。释迦牟尼的左侧,是大弟子摩柯迦叶。在这里的“不语说法”中,只有他懂得佛的真正用意,所以他破颜而笑。右侧站的是另外一个弟子阿难,他博学多才,被称为“多闻第一”。摩柯迦叶左侧是文殊菩萨,他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通常来说,进入寺庙,看到手持经书的,一般都是他啦!阿难的右侧是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功德圆满以“行愿”。听说向他许愿会很灵的哦,不过我没有去试过。东西各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婀娜多姿,也称“散花天女”。在大佛讲经的时候,他们就在上面散花,好象“天花乱坠”一词是源于此。

在大佛殿的东南角悬挂一口明代的大钟,重两千五百多斤。据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僧人敲击,钟声就会响彻四周,经久不绝。更玄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25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同样的,如果老城钟楼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会立刻响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马寺钟声”。究竟是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

随后来到了大雄殿。其实应该称为大雄宝殿,只因里面珍藏了稀世之宝,就把“宝”字去掉。实际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为。殿内的23尊元代“夹苎干漆”造像,全都是由丝、麻制成,每尊重量仅有3到5公斤,从元代到至今700多年来未经修缮,色彩依旧很鲜艳,可是国内罕见的珍品啊,不怪乎会成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啦!真佩服古代人,能够造出那么多奇特的东西!该殿的中央,有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跟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了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的杀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鸟的要求。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源于这个传说吧?!殿的旁边设楼梯,可供人上下,真不愧为"殿中楼阁"。天棚上画着莲花图案,色彩艳丽,墙壁上挂着万尊木刻"壁佛"。三尊主佛皆盘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乃娑婆世界教主,尊称为“大雄”,即像大勇士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左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主佛的两侧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两位“护法神”。手持法器,守卫左右。殿的两侧还供置了十八罗汉。罗汉,为梵语的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的理想果位。殿中的十八罗汉造像,坐姿不同,手持各异,神情奇特,最特别的是西侧一尊罗汉,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典雅的女性形象,呵呵!这可是寺内造像艺术最为精湛,装饰最为富丽的一层大殿。

接引殿是寺内第四重大殿。按佛教的说法,佛教徒修行到有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这个殿中,正中主尊就是阿弥陀佛啦。他右手向前下伸,意为接引;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是观音菩萨,左侧是大势至菩萨,这三尊佛合称“西方三圣”这个殿是白马寺最小的殿。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在清凉台上。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

关于白马寺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好听的传说哦。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5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天夜里,汉明帝在南宫梦见一个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飞绕殿庭。第二天,他遍访诸大臣,有一名为傅毅的人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日“佛”形如陛下所梦。汉明帝信以为真,便派大臣蔡扎秦景等十八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汉使西行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人,并得到佛经和释迦牟尼佛像。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以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第二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西修造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特命名为“白马寺”,并专门安排两位印度高僧长期禅居寺内,译经传教。在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可以看到各有一座圆丘冢,里面就是安息着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墓前石碑上还刻有宋徽宗追赐二位高僧的封号。在清凉台上还有两位高僧的塑像,他们寄托着中国佛门弟子对两位高僧的敬敬慕之情。

白马寺是佛教在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祖庭”。算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虽然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呵呵!

(摸摸这个东东,可以带来好运的哦,不知道我今年会不会走好运呢?呵呵)

PS:下一站——广化寺

转自:http://www.blogcn.com/user31/xunel/blog/53829273.html6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