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洛阳之行——白马寺

[游记]洛阳之行——白马寺

2007-07-24    sina.com.cn

洛阳之行——白马寺

人说洛阳有三大“风景”:牡丹、白马寺、龙门石窟,这有“天下第一古刹”之称的白马寺是无论如何要去的。

去之前心里一直嘀咕,这白马寺该不会是纪念唐僧取经时骑的那匹白马的吧?幸亏当时没信口开河的说给女儿听。

其实这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不过,它的确与驮佛经的白马有关。

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 “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去之前,老公不知哪里听说,龙门石窟破坏严重,而白马寺保存完好,其实洛阳屡经战乱,数度兴衰,白马寺更是数毁数建,在网上看到一首关于白马寺的唐诗足可证明这点:“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空前发展,每个景点基本都是这样“未成曲调先有情”

驮经的白马,据说是宋雕石刻,这马看上去一点都不神气,感觉有些蔫头搭脑,低眉顺眼的。(五一跟这马合影的人太多,等了半天,也没有寂寞的时候,只好在网上找了一张)

很气派的白马寺山门,牌坊式建筑

树影深深,香火鼎盛

别的地方都叫“大雄宝殿”,这里却叫“大雄殿”

著名的洛阳八大景之一:马寺钟声

据传这口钟曾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现在已完全商业化,门口有小和尚收费,那钟声别说能使人醍醐灌顶,心灵净化,就是心旷神怡的感觉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一片嘈杂

这三尊佛是元代用夹苎干漆造像工艺塑成(所谓夹苎干漆造像之法,大致是先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佛像),此技术自宋后渐渐失传,所以,极为珍贵。

雷鸣一声警醒世间名利客,

音响万里指点苦海梦迷人。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ce3faa010009a436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