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门石窟 |
[游记]龙门石窟 |
2008-05-22 sina.com.cn |
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宜人,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两山翠柏与伊水相映,游览路旁的十几处泉水构成了优美的景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的佳句,今诵尤新。古老的艺术,优美的环境,方便的交通,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学者和游人。 从现存龙门石窟中的碑刻及史志记载来看,营造者有皇室、显贵、民间商会,以至平民百姓,也有少量外国佛教徒留下的作品。北魏时代的代表性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等。 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营造的。公元500年,先在靠近山顶处凿窟,由于“斩山太高,费功难就”,于正始二年(505年)“下移就平”到现在的位置。到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完成,历时约二十四年,用工八十万零二千三百六十六个。窟顶雕饰华盖,地面作莲花池状,前壁两侧的“帝后礼佛图”是当时宫廷生活、仪仗制度及佛事活动的真实写照。 古阳洞是龙们石窟中开凿年代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南北两壁各雕三层佛龛,龛内有身著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的释迦像;有袒上身、下著裙、两腿交叉在狮子座前的弥勒像;有著褒衣博带袈裟的释迦和多宝二佛并坐像。大小龛像造型秀美,龛楣及佛像背光精巧富丽,并有极富变化的装饰图案和佛传纹样,属龙门石刻中的精品。金石学家、书法家所瞩目的北魏书法代表作“龙门二十品”,就有十九品在该洞。 莲花洞由于窟顶刻一高浮雕大莲花而的名,主佛为立姿的释迦牟尼像,两旁二弟子二菩萨胁侍,为释迦云游讲经说法像。 龙们石窟唐代的代表性洞窟有奉先寺、万佛洞、潜溪寺、看经寺、及大万伍佛洞等。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规模最大,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主佛卢舍那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丰颐秀目,嘴角略翘,稍含笑意,微微俯视的双眼恰同信徒们仰视的目光交会,形象既庄严雄伟又不失睿智慈祥。左侧老僧迦叶严谨持重。右侧阿难文静虔诚;文殊、普贤二菩萨身著盛装,佩带璎珞宝珠;护法天王身穿甲胄,手托宝塔,足踏地鬼,身躯壮硕,严肃镇定;金刚力士刚强威猛,袒胸赤搏,咄咄逼人。二菩萨的外侧还各有一头梳双髻、身着长裙、足登云头鞋、含睇微笑的供养人像。这组群像如重星托月,衬映出了卢舍那佛的崇高形象,充分显示了盛唐艺术的至高境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3a5dd0100073l.html24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