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门石窟游记

[游记]龙门石窟游记

2008-06-27    sina.com.cn

真是个难得的机会,还有两天就要开学了,我们居然还能搭上胡总的顺风车抵达洛阳。洛阳是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都,但是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使洛阳慢慢地失去了悠久的辉煌。在我的感觉中,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中等发展城市。这儿有举世瞩目的洛阳牡丹,还有众所周知的双汇火腿肠。当然,此行的最大愿望,便是游览心仪已久的龙门石窟了。

同样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与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上半年4月我们已经领略到了云岗石窟的博大雄伟,这次又参观了龙门石窟,我思索着哪天去敦煌莫高窟看看。

龙门石窟坐落在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水河畔的两岸,分东、西二山。白居易云:“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的秀丽景色果真是名不虚传。静静的伊水在微风吹拂下碧波荡漾,绵延的山峰重峦叠嶂,气象万千。龙门古时又称“伊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伊水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故谓之伊阙”,自隋朝始称龙门。现在,在龙门南口峻峭的西山石壁上,仍保留着两个遒劲方正的大字——伊阙。

相传龙门石窟最早开凿在北魏时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按照大同(北魏早期都城)云岗石窟规模兴建。从北魏、东魏到隋、唐,400余年的时间里,建成了大大小小十万七千多尊佛像。历代开凿的石窟大部分集中在西山,其中北魏石窟约占龙门窟龛造像的1/3。最辉煌时代在初唐,据载当时有八十万工匠开凿,那场面可想而知。数不清的佛、看不完的像,神态各异、造型优美,缕缕阳光洒进洞窟,更为他们凭添了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在那个年代,究竟有多少人为了这些佛像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才使石头拥有了千年不朽的生命啊!然而,谁又能逐一体会每个石像承载的千年历史呢?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露天大龛。最为精彩当属后壁正中的卢舍那大佛,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面容丰满秀丽,姿态淳厚慈祥,相传这尊佛像是仿照武则天的容貌雕刻而成。登上百级石阶,便可一览卢舍那大佛的庄严神相。大佛前的文字介绍说,佛像有睿智的微笑。这若有所思的微笑,仿佛包容了唐代中华繁荣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盛唐气象吧。她的嘴唇轻轻合拢,嘴角微微上翘,神态那么的柔和安详。整座佛像的线条流畅、细腻,给人以无比的亲切和温馨。佛的左侧立着大弟子摩柯迦叶,头像在唐武宗时已被毁坏,只留下一座身躯。右侧是二弟子阿难,造型圆润。还有文殊、普贤二位菩萨,两侧而立。另有两个天王,两个力士。最精妙的是左侧力士,足踏小鬼,面部表情狰狞,侧身而立,目射东方。

佛经说,卢舍那即光明遍照。站在台阶边上,长久的驻足仰视,你会感觉到那双摄人心魄的眼睛总在注视着你。那丰腴秀美的脸庞,雍容大度的气派,让每个来到它面前膜拜的人,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一刻凝滞了。

在伊河的东面,是连绵起伏的东山。东山又称“香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曾居住于此,并号“香山居士”。远望香山,一座古寺掩映于半山翠柏之中,它就是历史上称之为“龙门十寺之首”的香山寺。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因此寺名大振。香山寺与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又与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寺的环境优雅,周围绿树缠绕,寺内烟火袅袅,为这古老的寺庙增添了一丝神秘。

最让我们兴奋的一个发现,在这千里之外的千年古寺中,所有的题匾和对联都出自首师书法所老师之手,这也许是此次游览的一项意外收获了。寺院的大门顶上横着一匾,黑底绿字“香山寺 中石敬题”,先生之笔,厚重而不乏灵秀。大门内侧一楷书联“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悠闲暗诵经”,同印师之笔。张老师教授隶书,楷书少见,而此联法度严谨,魏唐结合,只是受先生书风的影响较大。往前走,一房前联为“世事洞门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落款“培贵书”,呵呵,叶老师的字。往里一探,是间诵经房,心想,也许同印师的联竖在这会更合适些。我对尹兴说,下一个肯定是小青老师的。果然不出所料,迈上几步台阶,那熟悉的笔致映入眼帘,“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舌岂非清净身”,不过,似乎那时赵味更纯粹一些。在正中的罗汉殿上下联,王导手书,圣教笔意,“名寺万千为此间小中见大 高僧十八向彼岸迷里求真”,内容更耐人寻味。再往上是一座佛龛,刘老师的隶书联,曰“稽首礼古佛 掬水洗尘心”,奇怪,此联直接刻在两侧水泥碑上,而其他联则是镌入木匾,似乎更庄重。小玮急着到处搜寻甘老师的联,却怎样也没发现。我说,也许那会寺庙去求字时,甘老师不在所里吧。

顺着香山寺的林荫小道北行五百余步,便到了“白园”,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去世后的安葬处。“白园”二字,瘦硬而挺拔,启功手迹。启功先生是当代最为杰出的书法家、大学者,仰望着这块题匾,油然便生出一股敬意来。“白园”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绿树葱茏,更有留客品茗对弈。我们徘徊于文化长廊之中,欣赏着两壁刊刻的妙书碑文,又是一番感慨。据说,当年白居易等九人在此集结吟诗作赋,世称“香山九老会”。伫立在半山的白园,远眺对岸宏伟壮丽的西山石窟群,俯视宽达百米的伊河,我不禁惊叹白居易当年的生活了,是那么的悠闲惬意,那么的豪迈多姿。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a7a2f010005fv.html2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