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门石窟(下)

[游记]龙门石窟(下)

2008-07-01    sina.com.cn

一部凝固的历史——龙门石窟

梁俊霞
/文

迎着深秋的细雨,踩着历经千年冲刷而不垮的青石古道,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淡雾轻锁,翠柏翁郁的西山和香山相向而立,宽阔的伊河从中穿过,两边张开的山襟似卢舍那大佛无限伸长的双臂,将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揽入怀中。又似盛世大唐广纳四海,喜迎八朋的泱泱大气。绕岸环山一列霜染的红叶婉若大唐的三千佳丽,漫步在垂柳拂水的伊河边,仿佛来到梦中的白堤,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观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相映成趣。

抬头仰望这部凝固的历史、文化的盛宴。这依山势而凿,由大而小,向山顶层层递进,始创于北魏,兴盛于大唐,终结于北宋,长达500余年,大规模营造出的一座座密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的石窟。记录着世事的变迁,承载着朝代的更迭,携着欢歌,记着伤痛。拾阶而上,轻移慢挪在一座座石窟前,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捉摸,用心灵去感受。这大窟小龛,穹顶洞壁,窟里窟外,都随窟而变,因窟而异,刻凿着或大或小,或站或坐,或歌或舞,形态各异的佛像。无论是北魏古阳洞、宾阳中洞中的秀骨清姿,潇洒飘逸……还是唐代潜溪寺、万佛洞中的饱满丰盈、典雅大方……既是个性的张扬,又是和谐的统一。站在奉先寺与开凿于唐高宗咸享四年的卢舍那大佛进行心灵的对视,当年盛极一时的奉先寺已化作千年风雨,卢舍那大佛慈祥的目光仍然一如既往的关心俯视着她的大唐臣民,嘴角微微露出神秘的笑意,这是胜利者的微笑,这是征服者的微笑,这是乾与坤、天与地完美结合的微笑,更使蒙娜丽莎望尘莫及的微笑。这些精美绝纶的佛像把对比、夸张、烘托、渲染、写实的雕法运用得恰到好处,透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无数次劫难,众多的佛像已残缺不全。但留下的一袭飘逸的裙裾,一双婀娜的手,一双丰润光滑的脚,一片细微的小指甲,一块块隆起的肌肉,一根根凸显的肋骨……无不彰显着那个时代对人性美的追求,女性的丰满,男性的阳刚表现的恰到好处,传神达意地透射出天人合一、灵肉结合的艺术风格。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文化、艺术、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等精髓,

漫步在通往香山的大石桥上,一只只白鹭在烟雨中低翔,一只只鱼鹰在伊河中追逐。置身于香山的秋菊翠柏中,倾听着香山寺悠扬的钟声和诵经的梵音,品味着真草隶篆,欣赏着浅浮雕艺术的一件件精品之作。追思这座中国最大的皇家雕刻艺术宝库。这2300多座洞窟,数十万尊的佛像,
2800多块碑刻题记,70多座佛塔,若是没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开拓创新精神,若是没有大唐雄厚的人力物力做支撑,没有以后几个朝代的延续,怎会在龙门留下这千古绝唱。这就是中华儿女,人心向佛,人心向善最好的明证。遥想当年有多少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离家别子在归家无期的日日夜夜里,餐风露宿,用生命之火,智慧之灵,艺术之手,神来之笔,一刀一钎诠释着心中的佛,把顽石化作永恒。在佛前,仿佛闻到了淡淡的墨香,看到了当年的车鸣马嘶,听到了开山凿石之声。当现代的人们津津乐道,不远万里去追寻罗丹、米开朗斯基罗的雕塑艺术时,可曾想到自已身边的艺术,可曾想起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一双双粗糙不堪充满魔力的艺术之手。

“古寺有情迎过客,香山无恙慰诗人”。低呤着香山寺两侧的对联进入与卢舍那大佛一衣带水的香山白园。细雨中的白园格外幽静,即富苏州园林的神韵,又有文人墨客的雅致。穿过青竹环绕的小径,跨过盈盈一碧的白池,沿着青谷旁崎岖的山道,拾级而上,伫立于琵琶峰白居易的墓前。郁郁葱葱的松柏环墓挺立,密麻丛生的迎春抱墓入怀。花草有情,柔柔身躯为诗人遮挡着风霜雨雪,讲述诗人当年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的洒脱。松柏有灵,涛涛松声,颂唱着诗人的高风亮节,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为民请命、为民造福的的宏伟壮举。人何尝不是佛,佛又何尝不是人,人活在岁月中,佛活在人心里,白居易不就是一尊最大的佛么。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75e30100072e.html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