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许昌、平顶山游记 |
[游记]许昌、平顶山游记 |
2007-10-17 sina.com.cn |
许昌、平顶山游记 承凉 题记:十一长假结束了,但到此刻才有时间来静下心来记述假期中的见闻感受,不是别的,主要是假期中玩的太疯,累的不行了,从回到学校到现在总算缓过神儿来,写写假期随笔。 今年的十一长假之前早有打算,因为在之前的假期和课余时间先后向东到了开封,向西到了洛阳,向北到了新乡、安阳,就是郑州以南尚未去过,于是约了同学一同向南准备到三国名城“许都”游览一番。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出去之前都会想好要去的景点,设计好来回的路线,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收集景点及景区附近的的相关建筑、遗址的文化渊源与内涵。因为所到之处很多都有一些历史建筑,都有其历史渊源,不了解,就好似一个平平看客,无非是走马观花,没什么意义。这次,也是如旧;本来打算10月2日启程前往,但由于天气和其他一些意外事情,一直拖到4日才开始了本次十一的行程。 10月4日早7点30分,与同学一行三人自郑大新区启程前往郑州火车站,开始了许昌之行。因许昌与郑州相毗邻,所以不到一个小时便到了许昌市区,本次许昌之行也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又名“莲城”。北靠经济繁荣的省会郑州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西靠煤城平顶山市,南接新发展的漯河市,东连农业资源丰富的周口地区。 许昌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钧台在今禹州市三峰山东麓)。 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中心。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后裔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于此,故称许地。西周初期,被封为许国。秦朝改称许县。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为魏五都之一。许昌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许昌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练兵台、屯田处、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此外,大禹锁蛟井、周定王陵、后汉皇帝刘知远墓、古钧台、天宝宫、乾明寺、百陵岗等各个时期的古迹都别具特色。以“三曹”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建安文学,使许昌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许昌曾是秦代丞相吕不韦、西汉御史大夫晁错、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出生地,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清代诗人沈德潜流寓览胜吟鸿篇的地方。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而本次行程,由于时间原因我只在市区安排了两个景点,一个是“春秋楼”,一个是“灞陵桥”,两个景区的渊源恰好都以关羽为主线,对于我这个“关圣人”的仰慕者来说自然算是心仪了。 下午5时许,自灞陵桥景区出来,原计划直接奔往襄城县紫云山景区,但机缘巧合,听卖橘子的小贩说紫云山不过100米左右,风景也很一般,很是打击,于是决定放弃去紫云山的计划,临时改变行程,前往石人山景区,听说那里还不错,不过那是平顶山市的地界,时间已来不及,于是决定晚上住在许昌市区,明天一早动身前往石人山。许昌市区的夜景很普通,和家乡的县城差不多,白天都很累,自然是一夜无话。 5号上午七点左右,我们登上了开往石人山的汽车。 这段路很漫长,整整走了一个上午,换乘了三辆车,先从许昌到郏县,然后从郏县到鲁山县,到鲁山县城客运总站时已是中午12点左右,随后又用时约两个小时,从鲁山县到了石人山景区,很是曲折。 石人山的景致感觉还不错,山也挺高,有2000多米。不知怎么的,上大学以后对爬山颇有好感,特别喜欢爬山这项运动。抵达景区已是下午,于是先在景区找了家宾馆,晚上就留在了山上。这座山应该算是我爬过的最高的山了,从上山到下山,我们既没有坐缆车也没有坐索道,因为我的理解是“爬山就是应该在艰难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惜我非“仁”非“智”,却也同样钟情于山水之间,或许是出于某种偶然吧! 跋涉了漫长的山路,弯弯绕绕,高低起伏,于下午3时许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国家AAAA级景区石人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山脚逗留片刻,配齐所需物品,随后乘景区的专车驶向山中。很快到了目的地,余下的路需要步行了,刚下车嘛,三个人都很兴奋,一口气冲到了第一个景点“通天门”,500多级阶梯不间歇的登了上去。由于时间原因,登到主峰玉皇顶已是不可能了,于是先找了家旅店住下,随后就近登上了北观景台,俯瞰山下的景色,云山雾海,很是不错,5点左右,天色渐晚,山顶愈渐寒,于是下山回房间休息。 6日一大早便起床了,因为前天晚上我提议要去山顶看日出,不过很遗憾,那天天气不是太好,雾气太重,但还是早早的收拾完备向峰顶开拔。一路上时陡峻、时狭险,有很多段路途都是极为险峻的,需要攀援上去。但一路上还是不愿停下,欣然前行。一路上或停或行,或栈道,或栅栏,……最后登上了峰顶“玉皇极顶”,登顶之前一心向往,但等到到峰顶后却又觉得没什么,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得到之前,撕心裂肺,煞费苦心,得到后呢,又会是何种想法呢?! 下午1时左右,由峰顶开始下山。 下午5时许,由鲁山县城登上返回郑州的客运汽车。 晚10时许抵达学校。 2007年10月14日晚23时于柳园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9bca0401000cu89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