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少林寺游记

[游记]少林寺游记

2007-07-16    sina.com.cn

少林寺游记
2000年7月15日
出游少林寺,也许是一种久违了的情怀,是一次寻找自我的游记。
车刚出登封市,迎面压顶的除了暑季熟悉的阴云就是大山,高高大大的山。
我印象中的山,大山,比这山要小、要低,更没有如此的磅礴气势,(请勿见笑在平原上长大之人的坐井观天之感觉)就仅见过的济南的山的确要叫秀丽了。因为远处的天上云笼住了山峰,云山接处或有黑幕或呈白嶂,更有山在云上、山外有山的壮阔背景。用同行的一位小朋友的话说“看,那山把云彩都没了!”
带着一种对伟岸雄奇的崇拜,对山雨天气的恐惧,这山和漫天的黑云布满你的脑海,使人超不出这种氛围。“天欲堕,赖以柱其间”,伟人的名句借用于此于我,那感觉恐无差别。
整理心绪,面对心目中承载“缘”的佛门广大,我辈是否是为了在崇山峻岭中找到自己的“缘”来渡成功德,还是向传说中无边的神秘去探索追求一种超然的力量,去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自我洒脱,先渡我身,再超众生?
来到寺前,小雨mengmeng
,这次要雨中登山了。胸中酝酿着一种诗意,要比《雨中登泰山》多一些实在的感受。不过我绝不是合格的游记写作家,比起李建吾要有山上山下的差别了。
千年古刹,大乘胜地。山门外听不见钟声罄耳,只闻众生喧哗。几株古松,两尊狮像,“少林寺”三个金光大字的匾额仰首即见,和我们在电影及VCD碟片节目里看见的几乎别无二致,只是两旁角门外有两扇看似铁制的朱漆门,
似乎于胜地庭祖有所不相称,俗气由此昭然。
门口正对功德已满的我佛依然在功德箱前向众生讲述无字真经,再进是和关公庙(许昌)一样的千年龟鳖驮着石碑,除了我看不懂和来不及看的,还有现代人塑立的争位之炫,一株千年(杜梨)古树-----传说为达摩老祖所植-----依旧枝繁叶茂,粗大的树身里容下多少自我?(如非传说,谁人所植将被湮没,唯有溶树)
“大雄宝殿”高立巍峨,两角的鼓楼下用钱撞钟的声音传不过山谷,三位佛像威严庄重,加上香烟缭绕,使我不敢正视。
斗拱画梁下的佛,比想象中的要拥挤得多,“大雄”却不大,斗室之地,怎容下武林侠客的比武论高低?我前后审视,只有这么“大”,我心中未能集结的愿在佛面前象阴阳鱼的图像在旋转,旋转中寻找皈依的法门
,从流金挂塑到佛圆睁的眼睛,高大的佛呵,我心中若有佛,咱们就不必谁朝拜谁了吧?
只是我心中仍然旋转的思绪,未能在远自天竺国流传而来大兴盛世的佛前有“缘”而渡,也许是造化不足,也许佛已经厌倦这个红尘。
还是方丈室和“方丈”之大小相称,只不见四大皆空白眉白须的慈善方丈,还有主持的面孔。

藏经阁此时已空空寂寥,更没有阁楼之分,那漫天的秘笈却沿街布满了小小摊位。历史的长河中记载除下武学的,禅也空了吗?

最后是练功堂。壁画沉浮几百年,地面上布满了可疑的高凹不平的所谓“坑”。十八罗汉堂,七十二绝技,中华武术的瑰宝此地皆空。多亏我们不是立雪程门的求武学者,少林寺武艺绝天下,也在我俗子眼中绝尘。

心中的少林于眼中的少林差之千里。它好像是书上所描绘的缩影,一切都那样的拥挤窄小,连我这流浪客要寻找的自由神灵,哪怕是飞天也没有容身之地。在练功房东壁,南海观音披着灰尘在享受人间的祈祷,四处挂满了“有求必应”的黄色锦旗,一派拥挤而繁华的景象。
我身边的女子忽然跪下去,虔诚无比的样子,浑身珠光宝气,一袭黑衣旗袍,跪都不象跪的富态样,面对神灵,默许心愿……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俯视你辖下的芸芸众生,让他们收获多少因果呢?
我想心中也算虔诚,而心愿似乎没有具体和明确,肯定是有,许多许多。从小到大,许过的誓愿都飘远了,到风中化成诗,到水里变成沙,到书上成了风花雪月,一切是空。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一见不如百闻”。
我只有些怅然,拥挤的社会中我连个迫切的心愿都没有了,拥挤的寺院中我连个知心的神灵都没有了,少林一游,果真要只身向佛,孑然地面对心中胜地。

寺院的西面行有百余步便是塔林。佛立在寺中,寺中修行的历代高僧则休息在这里。背依五乳峰,面对玉冠山,流水潺潺,这塔林比起香烟袅袅的寺中似乎更有一些庄严。
圆顶的,方顶的,唐代的,宋朝的,……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座落不一,二百多座塔风雨斑斓形成了塔林。代表地位尊卑不同塔的大小则不同,给无争于世的僧家终结时开了个错误的玩笑,尤其是1997年新入土的“高僧”,不见其人,只见其塔,高。
雨后的塔林清新干净,四角里不时冒出一从从绿草来。游者甚众,不仅扰了清修,还在壁上刻下“×××到此一游”的游记铭志。这中原的塔林也许是古都洛阳传来的王气,尊卑尚分。而今塔林管理者为了展示于众,在一些小塔铭志上写着“童×(记不清或者当时看不清?娈?孪?脔?栾?鸾?)”,可能是年幼的高僧,也可能是后人的狗尾续貂,总之一种俗气四荡,死后的高僧也难得安生。只有后山上的枣树林一片葱绿,多少使我想起济南柳埠秀丽山色中万佛崖下的那些古色斑斓的塔林来,还有那卖柿子的老者。
我幻想的飞翔和现实中丝毫相似的体味是不一样的。遥遥地望去,少室山高入云天。山、云、天三者接处是一条长长的索道倒垂下来,万山葱绿,我要乘索而上。
上了这简单的、四面无遮体的索道,孤身一人看着滑轮转动、云梯晃动真有一丝悔意。刚开始20几米的路就象我想象中的在树梢上自由飞翔,只是对索道座椅的安全性和简单化有所怀疑。紧接着下面是一个峡谷,水流声淙淙入耳,甚至哗哗地有些震响,乱石排列,树木阴茂,我的手和脚一动也不敢动,心也提到喉咙口了。
看看前面的乘客,有男女老少,其中或有惊叫,或有故意放声歌唱,或有恶意呼喊“救命啊!”也就有些缓然,毕竟命运此时并非在我手中。
涧溪一过,弯路横在下面,远处右侧碑刻“俗家弟子武训处”,总编倒没有忘记俗家弟子的故事。
在往上行,脚下便是那不知名的树,两侧山峰在远处屹立,便如我想象中的飞翔一般,不过总有一种十分的不自在之感觉。
索道遥上山巅,回首少林寺已在一片云霭模糊之中。只有塔林还象从月球遥看地球的长城有轨迹可寻。北面的五乳峰连峰而起,也许是武侠小说中的五指峰。下面的世界就象一条河流,少林寺不过是峡谷河流中的一个拐弯,少林寺文化却是历史河流上的光辉一篇。

索道的尽头才是山的一半。循路上行,“二祖庵”座落在这高绝之地,再向上可能是所谓“钵盂峰”,对游者来说,铺地方砖已尽,小路之前有小垆当卖,平空十余平方米的圆顶,可以止步了。
记得通二祖庵路旁有碑记“少室山”,这才不过几十米高便在路绝之际有碑铭“嵩山”,我不知少林地形,却也猜得是拍照人为创收而做的里程碑。
在碑旁有两块大石悬空而出,下面西望是峡谷,一片郁郁葱葱。远处高山缝隙里的水流淙淙,遥可见闻。那薄雾轻纱似的云飘来飘去,一派人间仙境。“仙”离不开山,令我吃惊的是一束云飞来,忽然幻化成白龙的形状象我飞来,我心等待……山风一过,龙已成仙无影无踪。
更象高处望去,山外有山,山上有云,云山相接而天云一体。使我心惊叹大自然造化无穷,真不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雄奇壮伟,扼腕叹服。
下山的索道上就我一个人。我没有忘记在山顶的树林中留下游记,不是铭刻,而是采用《西游记》孙悟空的手法留下纪念。一个人从山上飘向山下,北面更加烟云雾霭,天地混沌,而此山则清朗可记。树梢上的雨滴洁白透明,在脚下晃动而过,使你想“俯身散马蹄”,却又不敢轻易造次。
回首山在云中,天在云外,世间云天有接处,然此行心得:山高,云高,天高,只有天在最高处。
尘世里铺面繁华,酒肆林列,还有武校栉比,各种纪念品充斥。我真想用一种不俗气的,带嵩山、少室山、少林寺山水历史灵气的物事纪念此行,然而世事如洪炉,我只好把少林寺的山门留在背后,身入俗尘,影印以记。但心中雾气腾腾,欲云欲雨,无处洒脱。
此番游记,或可遣怀,也许心中终不能自我成佛。

2000.7.17完记于许昌2002.05.18重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178c8f010004kt2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