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少林寺游记

[游记]少林寺游记

2008-04-07    live.com

4月2日

出差了半个多月,园地疏于打理.为不至于荒芜而遭弃,贴旧文章一篇以塞责。成于02年,屈指6年一挥间,叹岁月之匆匆,人生之苦短。嗟乎。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因其坐落在河南省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2002年12月,我来到了河南登封市少林寺。那天早上,我们从开封出发,三个小时后来到了少林寺。天还下着小雪,连绵的嵩山披上一层白色的头巾,显出了几分妩媚,使得这座充满阳刚之气的大山多出了一丝腼腆。在来少林寺的路上,导游已经给我们大体介绍了少林寺的一些基本情况,所以我们也知道了童星释小龙就是现在少林寺方丈的弟子,不禁心里多了几分好奇。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武术学院,足足有一百多家。车停下来后,我们在导游安排的一家餐厅吃饭,很多的山野菜,居然很是可口。餐毕,数十人浩浩荡荡地向少林寺走去。同行的人都来自北京,其中,很多人相识,所以免不了互相打趣,甚至有几个人打起了雪仗,好像到了少林不来点带“武”的就不合时宜。其实,也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曾经有过仗剑行江湖,行侠仗义除恶扬善的梦想。否则,金庸的小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读者了。是啊,现实生活实在是太平淡了,人们太需要英雄了。前些日子,有一部美国电影很流行,《蜘蛛侠》。也许不管是蜘蛛也好,苍蝇也好,人们喜欢的只不过是一个“侠”。那么什么才是“侠”呢?我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民族。儒家教给我们的是“温、良、恭、谦、让”,是服从,是安分守己。但生活有时候不是服从就能平安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太多的时候,善良的老百姓不能安分守己的活着,因为政府所能提供的不能保障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尤其是在战争年代,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维持,所以人们发出了“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的感慨。当正常的渠道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人们开始期盼“超人”的出现。这种期盼,反映在精神领域,就是宗教;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侠”的出现。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侠”?本领超群、除恶扬善的人就是“侠”。如果说,儒家讲的是“恕”道的话,那么“侠”讲的则是“直”道,讲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武力来解决问题。可以说,“侠”是破坏性的人物,然而事实上,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大多是具有破坏性的人物,比如战争英雄。相反,大多数和平年代的建设者更不容易被人们记住,虽然他们的功绩要比那些“侠”们大得多。“侠”的出现和流行是政府统治不力的产物。可以这么说,一个侠客众多的时代,就是一个法制不健全的时代,就是一个政府的力量薄弱的时代,比如中国的封建时代和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关于“侠”的记载历史久远。唐传奇中就有了“侠”的故事,到了汉代,司马迁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就有专门的章节《游侠传》。当然,今天,人们还在期盼“侠”的出现,已经与政府统治无关了,更多的,只是人们对平淡生活的一种映射。行了不久,我们来到了少林寺门前。寺门上“少林寺”三字据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笔。事实上,少林寺与李世民的确颇有渊源,正是因为少林寺派出了五百僧兵才帮助了李世民最终成就了帝王之业。感激不尽的李世民没有忘记少林寺的恩情,所以,少林寺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成为了皇家寺庙并从此虽然历尽朝代更替而一直香火不衰。当然,更多时候,提到少林寺,人们想到的是武术,而忽视了它是佛教寺院。在少林寺藏经阁侧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老子、孔子和释加牟尼的头像,这三人的头像正好拼成了一张图。导游告诉我们,说这叫三教合一图,预示着少林寺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兼容并包。这也是“三教九流”一说的来源。这幅石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渊源。在这三教里,道教是“国货”,据说创始人是老子李聃;儒家能否成为“教”还很难说,而佛教却的确是“进口货”。佛教起源于印度,据说是乔达摩息达多创立的,他是一个王子,在菩提树下苦悟了81天,终于悟道成佛。佛教宣传轮回,讲因果报应,认为,人活着是苦的,但只要人们一心向佛,就能免坠轮回,免受人间苦。佛教因其宽恕,劝戒人们多行善事而在中国很快流行开来,当然,也因为它所宣扬的“忍”、行善等观点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与少林寺同在河南的龙门石窟,就是这种支持的例证。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还与一个人的功绩分不开,那就是六祖惠能(他有一首著名的揭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自身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正是因为惠能和尚创立了禅宗,才最终使得佛教实现了“本土化”。比如,在印度佛教里,观音是女身,但到了中国的寺庙里,观音却变成了男身。当然,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本无形,男身女身并不重要,佛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只要是有佛性就是佛。少林寺从唐代成了皇家寺庙后,它在中国的佛教届的地位便得到了巩固,可以说,世俗的力量开始与宗教的力量进行了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与欧洲不同的是,世俗的力量起了主导作用,宗教的力量处于劣势,所以少林寺还需要皇族赏赐的土地和庄园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行(现在,在少林寺的练功房前还有一口很大的铁缸,据说是以前少林寺用来做饭的锅,当然要在那么大的一口锅里做饭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有有了很强的功夫才能做好饭。用这么大的锅来做饭,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少林寺的人数众多,也说明,皇族对宗教的力量赏赐不菲);而在欧洲,宗教的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要大于世俗的力量,因此,皇帝的加冕要得到教皇的授权。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都能得到世俗的力量的垂青。比如道教,秦的时候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因为秦始皇想靠道士们的仙丹长生不老(徐福曾经带领五百童男女受命去找仙岛,仙岛没有找到,他所带领的那些童男女据说却成了今天日本人的祖先。很荣幸的是,徐福是我的本家)。但后来,仙丹终于没有炼成(但这却是化学的开端,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长生不老也杳无指望,道教便慢慢失宠了。作为佛教和武术的正宗,少林寺向来反对武力。但如果像少林寺所说的那样:天下武术出少林的话,那么,很显然,“侠”具有的武功也来自少林。少林寺作为佛教寺庙,讲究的是仁爱、向善,反对血腥和杀戮;而“侠”虽然也讲仁爱、正义,但却不吝武力。最反对血腥的地方因为武术,成就了很多“侠”,这实在是一个悖论。谈到武术,这也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在少林寺看到过少林僧人的练武堂。练武堂里深及数寸的脚印,说明了少林寺僧人的刻苦和对武术的重视。武术作为少林寺的“三绝”之一历来受到人们更多的瞩目。也许是小时候武侠小说看多了,也可能是因为电影电视中对功夫的描述过于神奇,我的印象中,所谓的武术就是摘花捻叶皆可伤人,轻轻一提就能飞行。长大后,终于也开始怀疑起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了,武术真的有这么厉害?其实说到底,武术只是一种修为,技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们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是说它的技击功夫有多么厉害,只是说,作为一种修为,它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Chinese gongfu 是少数几个英语直译的词,它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参观中,少林寺安排了功夫表演,但每人要收费200元,我因为舍不得花钱而没有观看,没能够看看真正的少林功夫,真是遗憾。这足见我也是俗人一个。

4:33 | | 1 | | 0 |

转自:http://huilonghome.spaces.live.com/Blog/cns!388F40DB2E179506!229.entry2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