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杨笙独行天下游记之四:十七岁的少林寺

[游记]杨笙独行天下游记之四:十七岁的少林寺

2007-07-16    tom.com

杨笙·独行天下游记之四:

【原创】十七岁的少林寺

作者:杨笙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景仰?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许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第一次独自出门远行,一定会为当时选择少林寺而感到惊讶。那时候,在少年的眼睛中,外面未知的世界宛如一幅即将铺展开来的万丈画卷,那画卷上无数的山川、河流、城市、村庄就像天上的星辰一般闪烁,如同大江奔流一般汹涌而来,带着所有幻想的激情,在我的内心深处激起千百重惊涛骇浪。

那时候,我才十七岁。

武侠小说给了我一个关于江湖的梦想。江湖,那是一个与庙堂对立的世界,充满了叛逆、颠覆,坚忍与抗争,十七岁的我渴望着与众不同的青春,来回应着自己血液中风的呼啸。于是,我终于在一个夏天里独自出门远行。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少林寺。

多年过去,如今我已很难回忆起少林寺的风景。回忆很奇怪,路上的很多见闻,一些不经意的发现,一些萍水相逢的人都点点滴滴聚在心头,而唯独那个要去的目的地——曾经魂牵梦萦的地方,居然都想不起她的容颜。不过,记忆的深处,终究有些事没有被岁月的浪花带走……。

“想不想学武?”这是我在少林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每当此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我只是一个学生,实在不是一块练武的料。来游说的掮客,多半来自寺院周围大大小小的各个武馆,每个人都鼓吹自己的武馆是世界上最好的,而每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男性游客在他们嘴里都是最适合练武的——只是未遇明师。

尽管熟读武侠,洞悉其中所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套路,但我还不至于天真到会跟一个路边的陌生人去追寻我的武侠之梦。

直到我遇见了那个人。

那个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瘦削的脸,眉毛很浓,虽说不上剑眉星目,但眉目之间也有一种习武之人常有的英气。

当时我正在千佛殿注意看那些据说被历代武僧踩出来的脚坑,电影《少林寺》曾有这一幕:精赤着上身的僧人,挥汗如雨地在千佛殿里苦练站桩,努力在地上踩出那生命的痕迹。

“好看吗?”他忽然从我背后围观的人群中静悄悄地出现,面带微笑地问道。

“不好看,”我说。稍顿,又纠正了一下,“一般吧。”带着对陌生人淡淡的戒备。

“那上面画得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他手指着墙上的壁画介绍说,“就是电影《少林寺》拍得那个故事。”

“哦,这我知道。”淡然。

“你知道挺多的,是大学生吧?大学生——都很有知识。”

我笑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请他帮我拍一张照片,以千佛殿为背景。独自漫游的烦恼之一就是:自己要成为照片里的主人公,就非要请一个陌生人代劳不可。千百个美丽或丑陋的瞬间就是定格在那一双双素昧平生的手里。

但是,很多萍水相逢的故事也是从这一刻开始。

他满足了我的请求。我道谢之后,转身即待离开,和此前、此后在独自漫游的岁月里曾千百次发生的一样。如果,不是因为他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让我停住脚步,这句话以及后来发生的一切让我至今铭记。

“你要是来学武,肯定会失望,今天的少林寺不是以前的少林寺。”

也许是因为实在想不到会在喧嚣的人群里听到这样一句话,也许是因为实在想不到这样话会突然出自一位陌生人口中。当时的我确实感到有些震惊。

我回过头来,冲他笑笑,问道:“怎么说?”

他也笑了,牙齿很洁白,重复,“今天的少林寺确实不是以前的少林寺了。”

“呵呵,不是号称‘天下武术出少林’吗?”我忽然记起武侠小说里那句常用的话,尽管路上见到的那些烦人无比的武馆掮客和寺门口丑陋恶俗的“少林一条街”,早已经彻底粉碎了我对于这座著名寺院的所有期待。

我想,侠客们若是有幸见到今日少林寺的如斯模样,恐怕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打点行囊、重新退回到小说里面。

“以前的少林和尚还有点真功夫,现在全他妈是些江湖骗子!”不提防他的语调中突然透出一股激愤,我不禁一怔。

“应该还不至于吧?”我小心翼翼地问,“怎么说,现在少林寺也是世界闻名……。”

“坏就坏在名声大了”,他打断我,“一个个只顾着捞钱,没人有心思真正刻苦练功。”

他的眼中有一丝悲愤的神色闪过 ——也许只是当时的错觉,也许是回忆欺骗了我。

“少林寺已经堕落了。”

“那——以前的少林寺怎样?听说许世友也曾在这儿练过功夫,是吗?”我好奇地想要证实一下那个长期来的传闻。

他不置可否地笑笑,这个不置可否的笑容让我开始有些喜欢他了。

“这只是一个说法。解放前有些和尚功夫还是不错的,文革那阵,寺里所有和尚都被迫还俗,很多人还娶了老婆,生了娃……。”

“什么……?”我大吃一惊,“少林和尚……娶老婆?生孩子……?”

“和尚就不能娶老婆生娃吗?”这会感到奇怪的是他,“这在我们这儿也很寻常。”

尽管武侠小说里经常有僧尼因凡心未断、违反寺规而受到处罚的故事,但我对出家人如此大规模、集体地还俗、结婚、生子,仍然缺乏心理准备。

“文革以后,因为拍了一部《少林寺》,寺院名声大的不得了,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来这儿学武,所以,那些和尚又回来当了和尚……。”

“那他们的老婆孩子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一切照旧。还是他们的老婆孩子。”

我不禁感到哭笑不得,生活本身的讽刺艺术果然胜过一切荒诞剧。

“少林寺成了旅游景点后,大伙儿都忙着赚钱,日子不像以前那样清苦,年轻一点的晚上也溜出去喝喝啤酒,唱唱卡拉OK什么的,安心学佛练武的越来越少了……。”

这一次我倒不那么震惊,但是内心里仍然暗叹一口气。

“难怪外面那么多武馆啊……。”我无限感谓。

“哈,那些武馆——,”他脸上露出无比轻蔑的神色,“教得全是野路子,一堆骗子!我跟你说,今天的少林寺,真正有真功夫的只有一个人……。”

“谁?”我情不自禁地问。

“释永空!”

我被他的气势震住。

说完,这个青年人掏出了一张名片给我看,“喏,就是这个人。”

这时,闪电一般,一丝怀疑从我的心里掠过,——你不该让我看名片!

名片上赫然印着释永空三个字,上面有一大堆头衔,好像是什么很大很大的武术家协会主席。他显然注意看我的神色,又说:“如果你真要学武,倒不妨跟这个人。”

“可惜,我不适合练武。”我摇头苦笑着说。这句话,今天已经重复了一千零一遍了。

“那没关系,永空大师就在少林寺,你可以去见见他。”他淡然地说。

“大师……也在寺内吗?”我确实感到无比惊讶。

“是啊,如果你要见他,我可以带你去。”他接着说。

“啊,谢谢,不过你知道……我还在读书,是不可能学武的……。”我有点迟疑。

“没事,看一看又有什么,没人强迫你学武。”他说话很平静。

毕竟,是在少林寺内,中外游客这么多,应该还不至于发生不测吧。此时我实在按捺不住想看一看这位永空大师的巨大好奇心。

另外,我内心里似乎并不讨厌这个青年人,尽管已隐隐猜出他的身份。

如果这件事只到此为止,这一切将成为漫游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两个人甚至可以成为朋友。可惜,生活不是武侠小说。

我跟随他去了一个偏殿,那里似乎有一个办公室,里面有一个小沙弥一样的孩子在做着登记,四壁挂满了学员练武的照片。显然,这是一个武校的报名点。

没有永空大师!

更震惊的是,引我到此的青年人突然对那孩子说:“又有一个学员报名,你登记一下。”

“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刚才说过我不学武的!”我立刻严正抗议,愤怒。

“不学武,你来这干吗?”青年脸上带着一丝冷笑。

我更加愤怒了,但想到独处异地,凡事应当克制。便压抑住怒火,尽量平静地说“既然,永空大师不在,那我先走了。”

“这就想走?先报名,交费!”那青年一个箭步拦住我。

为什么要这样?我的内心里感到一阵刺痛。

“你刚才答应我,只是来看看,不会强迫我学武……。”我提醒他。

“你让我走这么多路,费了这么多时间,你今天非报名不可!”青年反而倒打一耙,强词夺理。

“即使我想学,客观上也不允许,我现在还在读书,学校根本不会让我学武!”

“那你把你的学生证给我,身份证也行,给我看看!”他厉声地说,没有商量余地。

我知道一旦把身份证给他,就会被当场扣押,但是学生证倒是可以给他看看。结果,他看了那本学生证之后,脸上微露惊讶之色,仿佛在犹豫。

我知道事情有了转机,立刻说:“我虽然不能跟你们学武,但是这回我己经知道了少林寺谁的武功最强。这样吧,我有一个朋友,他非常喜欢练武,我回去以后一定介绍他到你们这来学武。”

那个青年,忽然又笑了笑,合上学生证,他的右手缓缓举起到头部,仿佛要梳理头发,却下意识地突然一挥——也许只是我瞬间的错觉。

陡然间,我情不自禁地往后面退了一步。

那个青年又笑了,“这个学校的人,也很害怕吗?”笑容里仿佛有种得意,又有些落寞。他把学生证递给我。

我没想到这么顺利,其实心里已做了最坏打算:不行,就逃,往寺里逃。不过他说的害怕,坦率地讲,倒是没有——不是因为我的胆子多么大,而是因为人在危机中,根本就来不及害怕。相反,只有兴奋,只有一心想要摆脱危机、冲出一条路的无比兴奋。

即使我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兴奋,而且似乎内心里还隐约有一种意犹未了的遗憾,不过我到底在遗憾什么——是嘎然而止的故事结尾?还是这个故事原本就不该发生?

后来,我跟很多朋友说起此事,多数人觉得那个青年可能就是一个骗子,不过有点可怜,最终他也没成功。不过也有人认为他也许真有点功夫,只是不该强人所难。

多年以后,在北京的剧院里,我观赏了果戈里的话剧《钦差大臣》。我忽然觉得,那个青年人是否骗子其实并不重要。

如果整个时代都被谎言笼罩,那么所谓的骗子,也无非只是说出了其中的真相而已。更何况他也许真的是位身怀绝艺,只是怀才不遇的风尘异人——就像武侠小说里常写的那样?想到这里,我不禁微微苦笑。

我忘了,我已经不再是十七岁。

后记:这篇文章记述的是我多年前的一次真实经历,甚至连很多对白都并非虚构。也许今天的少林寺已不再是那样,毕竟,时代也在改变。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文中所提到的“释永空”之名系我杜撰,少林“永”字辈弟子中并无此人,那张名片上印着其实是另一个和尚的名字。

杨笙
2007年5月18日
于北京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yes_lin2008.blog.tom.com

转自: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1166384&blogid=940663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