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韵 秋韵 嵩山不仅以中岳而闻名,更是以少林寺而享誉中外,而我今天所讲的却仅仅是山,是嵩山七十二峰中的一座或几座。 说到山,不光是构成其主体的岩石、泥土,更包括了依附于它的一切,也正是这些融入的元素带给了山不同的风情。仅仅是山不一定是鲜活的,见识过大漠戈壁山川的苍茫,领略过江南山峦的秀美,这里应该归属于北方的雄浑,线条刚毅,生动而不婉约,如果来上一群登山的人那就更显生机了。 今天给这片大山带来生机的是我们地矿二院的攀登者,我们选择从嵩阳书院作为出发点,卢崖瀑布为终点的行进路线。嵩阳书院因山而名,因人而名,儒家文化在大山中耀出了夺目的光彩,在这里传承了一代代的文采诗情、墨香风流。没有比这里作为出发点更适合的了。 踏上这条探古寻幽的小路,乱石林立,一下子把我们从城市的水泥路上解放出来。没有雷同,只有山的韵味。清晨的阳光混合着草木的清新,斑驳、宁静而富有生气。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是没落的,而我却不以为然,那不能涵盖秋天的韵味,特别是山里的秋。 登山产生的热量,让我们大汗淋漓,盛夏亦不过如此,总觉得穿的太厚了,山里的秋不是加件厚实的衣服来抵御寒冷,而是寻思着如何脱掉衣服而不着凉。 在我的家乡,登山更通俗的叫爬山,手脚并用才是爬,一是安全,二是快捷,我也是爬山的忠实支持者,撇句普通话还是叫登山吧。 登山乐,乐在征服的感觉。当大山被踩在脚下时,胸中的坦荡,眼中的虚空,再大吼一声,说不出的痛快。 两个多小时的攀登,用阿宝的话说是小CASE,的确对见惯了大山的地质人来说亦如家常便饭般普通。这里不是嵩山的至高点,却也让人体会到了“山高人为峰”的气概。简单的坐下休整,补充下能量,觉得浑身又充满了能量。 站在山顶,可以停下来好好欣赏下秋天的山了。猛记起“九月九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刚过重阳节,想来此时在山顶遥望亲人为时未晚,祝福家中的父母和远方的朋友。带着虔诚的祝福再凝望这风景时,连山林都显示出了柔情。 正午的阳光透过黑槐浓密的枝叶,一株不知名的小树,偎依在高大的黑槐旁,还有些娇嫩,光晕星星点点的落在它身上,却也为它带来了欢愉,迎着山风,轻舞着细枝,小山雀在枝间跳跃。莫名的远离了喧嚣。 片刻的宁静被黑槐树下冒出的山民打破了,原来是山药熟了,山民们忙着在山岭间寻觅。仅仅是采摘的艰难就无形中抬高了它的价格,纯天然的山药贵些也有所值。 下山的路颇为轻松,整齐的石阶点缀在青灰色的石板路上,连接了几家山户。感谢那些开山筑路的人们,让我能轻松的欣赏路边的美景。 走过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线天,回忆起挺拔的山石,路边的野菊花,枝头的红叶,回味着秋的韵味 一幅浓墨的山水画。到处是酣畅,到处是悠闲,又让人怎能不忘情山水间呢? 路在脚下延伸,斜阳从崖顶射来,干涸的卢崖瀑布更能给人遐想。站在崖下,可以想象在雨季,落日给升腾的水珠镀上金边,任他们击碎在坚石上的景象。不远处有几个水潭,被岁月抹平了棱角,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才能在如此坚硬的石英岩上刻下自己的痕迹。亿万年的时光,亿万年的冲刷,在近乎永恒的嵩山石英岩上落下深深的烙印。真的希望自己的脚印也能落在那坚硬的石英岩上,见证自己走过的路。 边走边想,渐渐的与山融为一体,成为山的一部分,成为山韵,秋韵的一部分。 嵩山拾情 为你采下一片红叶, 不同于满山的青翠, 承载秋天的诱惑, 闪耀出山林的浪漫, 不忍飘零,相依相伴。 为你采下一束野菊, 傲立于秋风的挺拔, 抗争风雨的束缚, 不屈不挠,越醇越香。 为你采下一粒坚石, 沉寂在时间的长河, 见证我不变的诺言, 经历岁月的磨难, 历久弥新,不离不弃。 【已阅读:141次】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