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居住地黄帝故里 |
[游记]我的居住地黄帝故里 |
2008-06-27 sina.com.cn |
景点简介 黄帝故里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 据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北,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历代都有修复。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立有“轩辕故里”碑。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 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有众多史料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在河南新郑,故河南新郑也是黄帝故里! 明《大明一统志》:“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现存于轩辕故里祠的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大殿碑记》曰:“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行在北有轩辕丘遗迹,乃当年故址!后成了旅游景区,每年农历三月三都有亿万炎黄子孙来此寻根拜祖!06年4月1日起景区门票免费。 主要景观 黄帝故里景区分五个部分组成。整个景区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前门区“秀”:中华第一古枣树、银杏树、国槐、松柏苍郁参天。盘龙二石坊跨甬道南北峙立。中华第一桥——轩辕桥古朴典雅,姬水河潺潺横流,乾坤晷盘屹立中道,中华第一碑——华夏祖石碑立于前门东侧,展示中华人文荟萃。祠殿区“神”:中华第一祠——黄帝故里祠,正殿中央塑有中华第一大帝——轩辕黄帝塑像,两配殿分塑黄帝元妃嫘祖、次妃嫫母像。鼎坛区“雄”:有甬道铭文、民族图腾柱、鼎坛、回廊。鼎坛树九鼎,中华第一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5米,重24吨。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坛四周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轩辕丘区“圣”: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文化艺术苑区“趣”:有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展示。 旅游攻略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曾经毁建,明清修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故里祠中有前门、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座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嫫母像。祠后建有黄帝宝鼎坛,树九鼎,黄帝宝鼎置于中宫,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为天下第一鼎,其它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置八卦之位,鼎前有青石甬道铭文镌刻万年历史故事;两侧立有56个民族图腾玉柱;鼎坛四周建有楹联回廊,挂有当代名人歌颂黄帝功德的楹联。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黄帝故里景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旅游观光。 景点历史 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下游一带居住着上万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这些大小部落,为了对付其他部落的入侵或对外扩张,往往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时,在这些部落中,有三个最为强大的部落。一个是居住在黄河中游南部嵩山东麓的有熊(今河南新郑市)这个地方的有熊部落,其首领是姬轩辕。他是一位很有智慧和能力,集政治家、军事家和科学家为一身的领袖人物。一个是居住在黄河下游济水一带(一说在今湖北北部与河南南部)的最为强悍善战的九黎族部落,其首领名叫蚩尤。一个是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部落,神农氏的首领称炎帝,已传到第八代榆罔。《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生而异德,黄帝以姬水成,故姓姬,炎帝以姜水成,故姓姜。”由此看来黄帝和炎帝还是同胞兄弟呢。 据说,在神农氏时代,炎帝是天子,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都要听从天子的命令。但是这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没落,各氏族部落之间互相进攻讨伐,特别是九黎族部落,到处抢杀掳掠,使百姓深受其害,而神农氏炎帝榆罔又无力加以制止。这时的有熊部落正兴起,其首领姬轩辕经常出面调停部落之间的纠纷,以理服人,对不听劝告者,就以武力征服。这样,许许多多的部落已不再听从炎帝榆罔的命令。姬轩辕事实上已代替了炎帝榆罔的天子地位。炎帝榆罔为了挽回自己的天子地位,就出兵攻打那些服从姬轩辕的部落。这样,越是攻打,那些部落就越是归姬轩辕。于是姬轩辕就率领他的六七个部落在阪泉(在今河南扶沟境内,一说在今河北涿鹿县)与炎帝榆罔大战。经过三次大的战役,炎帝榆罔大败,归服姬轩辕。这样,两个部落联盟又联合,乘胜征讨肆虐百姓的蚩尤部落。姬轩辕与蚩尤交战,用的兵器是木棒、石斧、骨簇,而蚩尤这时已用上铜兵器,因此,初战连连失败。姬轩辕见一时不能取胜,就采用诱敌深入战略,将蚩尤引诱到地理环境陌生的涿鹿山(在今河北涿鹿县,一说是山西解县)之中,使蚩尤士兵粮食断绝,体力疲惫,然后乘着天降大雾,不辨东西,带着指南车,冲进蚩尤兵营,生擒蚩尤。 新郑最早称“有熊” 河南省新郑市在远古称“有熊”,这在历史书有明确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1986-1993年版《汉语大辞典》说:“有熊,古地名,传说黄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不仅历代史书这样记载,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 以上历代文献、地方志和碑刻,告诉我们,从战国的《竹书纪年》至今,一致记述新郑古代为“有熊”。当代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常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新郑这个地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说从文献上来看,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作为‘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经《史记》和《史记三家注》等书记载下来,应该说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怀疑这一点。”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4eb2c001000d0a.html4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