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永泰寺:青山飘渺,漠漠余香——登封之行(二) |
[游记]永泰寺:青山飘渺,漠漠余香——登封之行(二) |
2007-07-18 sina.com.cn |
减字木兰花·高云常驻 高云常驻,留待青山飘渺处。 酿起炊烟,掠过茅庐三两间。 莲池消瘦,一任东风吹弄皱。 唯有白花,漠漠余香伴着她。 在少室山下住了一夜后,我便启程打车准备去长途汽车站回郑州。在出租车上,司机问我一个人出来会不会寂寞。我说会,但是有自由。他又问我,去了少林寺,有没有去少林寺的上院看一看。我愣住,忙问少林寺的上院是什么。他笑着说,就是永泰寺啊,你没有听说过么?它是中国所有寺庙的老祖。我于是改了主意,要司机把车直接开奔永泰寺。 永泰寺,如果有一百个人熟悉少林寺,十个人了解嵩阳书院,那也许只会有一个人听说过永泰寺。 这里,曾经和两位谜一般的公主大大有关。一个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女儿明练,另一个,便是唐中宗李显的七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 “明练,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女儿,出家后法号总持,拜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为师,和道育、道副、慧可为达摩四大弟子。”这是我所能查到的关于明练公主的所有资料。她的父亲梁武帝萧衍本就是中国最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是少年时代的才子。中年时从臣子一跃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梁朝;皇帝不好好当,却几次入寺当起和尚。后来想当回皇帝了,85岁高龄又赶上侯景作乱被饿死在皇宫。作为萧衍的女儿,一个公主出家这本就是个动人的故事,然而明练公主的出家却更加迷离。都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既然南朝有这么多的寺院,作为一位南朝的公主,为什么会选择离开皇宫,离开故土,到敌对的北国来出家为尼?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收徒极严,神光立雪、断臂以明志,这才感动了达摩收入门下,传其衣钵。而作为一个女子的明练公主,又是如何通过初祖的重重考验,得以入得禅宗门下的呢?再说说永泰公主,明代费必兴在《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和达摩面壁、慧可断臂得法同为佛教禅宗中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的千古不朽之事。话讲得如此的郑重,看来永泰公主的故事对于禅宗佛家而言的确是意义深远。北周一朝,有皇后十人全部信佛,其中出俗为尼的就有六位,而同是北朝的北魏的情况也差不多,公主动不动就出家修行在当时是很流行的。不过,永泰公主能入禅宗,修习大乘佛法,确实为不易。至少比老唐去西天取大乘佛法的经要厉害得多。 永泰寺并不大,游客也不多,没有少林寺那看似恢弘的气势。 走进山门,一棵高大的古树参天而立,不仅占据了我的整个视线,也笼罩了整个永泰寺。一位中年比丘尼看见我,双手合十对我说,这是裟罗树。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传说中佛祖涅磐于其下的裟罗树,佛家有三宝树,生于无忧树,悟于菩提树,死于裟罗树。这娑罗树上系着香客们寄托心愿的红丝带,迎风摇曳。婆娑枝叶间,串串白花,四片素白色的小花瓣,组成一朵花,又攒在一起,犹如宝塔型。漠漠含香,虽然淡若游丝,却又悠长持久。 刚才的那位比丘尼,给我讲了这棵裟罗树的来历。传说有一位无名的天竺僧人带来了一株娑罗树的小树苗,当时树苗栽在洛阳的皇宫门外之时,不死不生。永泰公主见了,把树苗捧在手中,带到了嵩山从前明练公主出家修行的寺庙中,问佛祖道,我要把树苗放在哪里呢?佛祖说:随时随地。公主就把树苗放在大雄宝殿外的天井上,果然活了,一长就是一千五百年多年,长成一把伞,一座亭,树荫盖顶,老百姓都把这树叫做佛祖的凉伞。从那一天起,永泰公主便出家,在此常伴裟罗。寺名也由原来的明练寺更名为永泰寺。 永泰寺是出名的“尼寺”。所以处处都透着精巧细致,连天王殿和中佛殿旁都摆放着盆盆鲜花。 斜坡上的小石碑,其实很精致,但没有什么人关注它。 本来这尊观音是属于禁止拍照之列的,但是我手快,又装了一把傻,所以才留下影子。 永泰寺内的水池,波平如镜,但风吹来却泛起淡淡涟漪。潭中一只金蟾,水里两条金鱼,如同琥珀般通透明净。 皇姑楼,这便是永泰公主的金身所在。 进皇姑楼里必须脱鞋,且不让照相。走进楼里,永泰公主的金身打坐在麦秸秆编制的莲台上,手结宝印。旁边坐着一个老年的比丘尼。我俯身下拜,捐了功德。老师太向我微笑,并示意我拿一本《地藏本愿经》回去看看。那边一个游客大大咧咧,用手去摸墙上的佛龛,老师太脸上变色,却细细的说着一口吴侬软语:可不敢乱碰的…… 皇姑楼外的木雕佛像,美轮美奂。 永泰寺小巧玲珑,只消小半天就可以览遍。我出得寺去,再一次回头望了望门里的那棵裟罗树,深深的想了想那个女子。忽然想起了《红楼梦》里描写惜春的曲子《虚花悟》,一路吟诵下去,竟似痴了: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0a97201000a924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