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郑州诗选21 |
[游记]郑州诗选21 |
2008-05-22 sina.com.cn |
①石曰琮,清新郑知县。字宗玉,号璞公,济南长山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新郑知县,后升羌州知州。 杜少陵墓① 刘青藜② 万里清明节,回头忆北邙。 可怜出巫峡,曾未到襄阳。 故国三千里,羁魂二十霜③。 蹉跎稷契志,终古恨茫茫。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二 [注释] ①杜少陵墓:即杜甫墓,在今巩县康店乡康店村邙岭上。明嘉靖《巩县志》:“杜工部墓在县西南孝义保。”清乾隆五十四年《巩县志》:“杜甫终于耒阳,槁葬之。至元和,其孙始改葬于巩。”民国十八年《巩县志》按:“墓旁有冢二,相传为宗文、宗武墓,在康店岭上。”今墓区为杜甫陵园。 ②刘青藜(1663-1708),清诗人。字太乙,号啸月,又号卧庐,河南襄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积学能文,工诗。平生专意于诗,以古乐府一百十五首得名。有《高阳山人集》、《金石继录》。 ③二十霜:杜甫卒厝岳阳平江。四十三年后的元和八年方归葬故乡,二十年非实指。 宋陵①行 刘青藜 前有嵩高后北邙,伊洛纵横盘中央。 青龙掉尾紫金接,天水遗冢纷低昂。 殿宇灰飞松楸尽,残碑断碣横夕阳。 伊昔东都全胜日,朝陵仪制何炜煌。 金吾百里传罢呼,黄麾仗络鼎湖旁。 素衣步入司马门,百官鳞次鸣璆琅。 岁时二仲奠宗正,冬日捧献来嫔嫱。 七世相沿成故事,青城祸起殊凄凉。 怀愍蒙尘琅琊南,翠微不守熊罴亡。 骊山银海九嵕匣,摸金何代无中郎。 神台壆裂特讳词,南山虽锢得无戕。 十二金牌弃两河,护陵刘湛空相偿。 涧水流涸亦偶然,可怜父老夸祯祥。 五国游魂置脑后,含桃那问金粟冈。 转眼崖山飓风起,兰亭真帖尤堪伤。 冬青树上灵禽飞,法惠②遥祀复何望。 雪晴日暖西京道,昨朝夹马今隋仓。 历历兴亡在眼底,临风三叹独傍惶。 回头却忆陈桥驿,黄袍拥戴日无光。 —乾隆五十四年《巩县志》引《高阳山人集》 [注释] ①宋陵:即北宋皇陵。位于巩县城西南部,陵区分布在黄土高原漫坡的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一带。北临黄河,南依嵩山,洛水在其北由西向东流过。占地面积约156万平方公里。北宋皇陵的营建,自北宋建国的第三年即乾德元年(963年)开始,先后经160多年。北宋共9个皇帝,除最末的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死于漠北之外,其余七帝均葬于此。另外,赵匡胤于乾德元年将其父赵宏殷迁葬于此,称永安陵。此后又陆续建立了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总称七帝八陵。除赵弘殷和杜氏合葬外,另建(同茔而不在同一个墓穴中)皇后陵21座。另有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144座,名将勋臣墓7座。近年又发现各帝系子孙墓200余座。 ②法惠:诗人在文下自注:寺名。 登巩县①南城楼 刘青藜 独上城南百尺楼,山川回合古东周②。 螭碑万笏插龙尾,雉堞千寻跨虎头。 洛口仓③空余故垒,平津④桥断冷荒洲。 东风杨柳垂垂绿,极目斜阳动客愁。 —乾隆五十四年《巩县志》引《高阳山人集》 [注释] ①巩县:此处指巩县站街镇老城北之旧城。 ②东周:战国时期国名,周考王元年(前440)封其弟揭于王城(今河南洛阳),为西周桓公。周显王二年(前367),西周国惠公封其少子名班于巩,称东周国,班为东周国惠公。此国立于下都之东,故号东周国,人称巩伯国。其都城在今巩义市康店镇康店村,大体相当于今巩义市和偃师市所辖范围。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灭于秦。 ③洛口仓:又名兴洛仓,位于今巩义市孝义镇东北15公里七里铺以东,双槐树村以南高原上,濒临黄河、洛河交汇处。这里地势险要,地层易穿窑。漕运方便。《资治通鉴》载:隋大业二年十月,“置洛口仓于巩县东南高原上,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窑,窑容八千石”。大业十三年,李密、翟让率领瓦岗军攻克洛口仓后,又扩建全城,周四十里。今仓城遗址可辩,有一段城墙,长1000米,宽10米,高3~6米。唐开元二十一年(733),沿用隋洛口仓,又名兴洛仓。 ④平津:指小平津,为于巩县与孟县交界处的黄河南岸,与孟县隔河相望。 广武山中宗人所居曰陈家沟 去年曾一投宿今再过之为题其壁三首 陈鹏年① 买山依广武,奕叶羡吾宗。 拂枕河声近,当檐树影重。 战征传楚汉,质朴见黄农。 未得期深入,东南遍各峰。 两至覃怀路,频因水患多。 横流非故道,比屋在颓波。 目极桃花浪,心惊瓠子歌。 我行还相度,遗躅此岩阿。 每廑深宫虑,仍烦敕使临。 挽输军国计,饥溺圣人心。 捧土惭何补,回澜力敢任。 揽衣中夜起,遑问二毛侵。 —民国《河阴文征》 [注释] ①陈鹏年(1663~1723),清大臣、诗人。字北溟,号沧州。湖南湘潭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授浙江西安知县,历官山阳知县,海州、江宁、苏州知府,署布政使,出署霸昌道,回京修书,官至河道总督,兼提漕运总督,以清廉著称。卒谥恪勤。其诗颇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著有《沧州诗集》、《道荣堂诗集》、《喝月词》、《历任政略》、《河工条约》等书。 青龙山①洞 孙汝工② 携筇信步入山隈,古洞幽深翠柏栽。 路向荒阴留白雪,门临石磴长青苔。 尘封佛像无今昔,游历人踪有去来。 闲觅残碑摹古篆,夕阳欹下几徘徊。 —乾隆五十四年《巩县志》 [注释] ①青龙山:在巩义市中部偏南,古称霍山、天陵山。亦曰东西盘龙山,宋时建陵于此之阳,遂得名青龙山。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海拔1042米,面积56平方公里,中有后寺河将山分东西青龙山,异山合体,中有数十峰。山中有汉明帝时所建慈云寺,西南数里有宋时诸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2d4f01000abg.html6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