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明山印象(游记)-赤心木 |
[游记]南明山印象(游记)-赤心木 |
2007-07-24 wz66.com |
这是一个风轻云淡的秋日。清晨,我们一行30余人轻装上阵,直奔南明山。 南明山位于丽水市的南面,北隔瓯江与丽水城区相望,素有“括苍之胜推南明”之美誉,是一处真山、真水、真性情之地。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走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人来说,无疑南明山是个好地方,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真是一处清新幽静之所。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南明山”门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湖水,据售票员介绍,这湖叫明秀湖。湖水虽不清澈,却别有一番风味,那绿干净清晰,毫不含糊。一对小青年人在湖中划船,笑声绵绵,湖水荡起层层涟漪,轻柔地拍打着湖壁。拾级而上,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崖顶有一条细小瀑布,飞泻而下,似飞雪扬花般地洒落在山脚,人们叫她“沥雪瀑”,这是个多么形象的名字啊!那四周是大片的竹林,婆娑修长,摇曳生姿,叶片相碰,簌簌有歌。我们循着小径曲折向前,这林荫小道,古木苍天,苍翠欲滴,给人一种幽静之感。 “之”字形的台阶引着我们来到了南明山的山腹,抬头一看,那腾空而起的石梁犹如从天而降的仙桥,有百余米,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石梁之最。那梁上为古人题刻,“半云”、“悬虹”、“南明洞天”等摩崖石刻几十余处,我们纷纷在此留影。在石梁之下又有明、清名人记游南明山的诗刻碑石六方,各体书法,竞相争奇,书法爱好者们也在那临摹。 穿过天王殿,我们到了修葺一新的仁寿寺,庙宇飞檐,雕梁画柱,香烟缭绕,禅声鼓鸣,诵经吟文,端庄肃穆。寺前有方池,左右各一,碧水映天,小鱼悠然游戏其中。寺后,山崖陡立,峭壁绝险,一石崖像屏风般而立,据寺内小师傅介绍,这石崖叫云阁崖。当我们登上云阁崖,被这里高低错落地遍布的历朝文人墨客的题刻深深吸引住了。“灵崇”二字,隶书,字径一尺四,深约半指,笔法古朴浑厚,据石碑记载,这是南明山58处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处,相传是晋代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题写的。“南明山”三个笔力遒劲,飘逸洒脱的行书,为北宋书画家米芾所书。 从云阁崖下来,我们转弯便到一个长20余米、宽3米左右的天然石洞,称为高阳洞,是由一块巨石覆盖于山崖而形成的洞隙。洞内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有沈括的记游题字、南宋绍兴年间洪水灾害和“处州七千子弟”应征抗日的题记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南明山摩崖石刻于1963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南明山的精华部分。古往今来的多少名人义士不惜墨宝为此留了一份瑰宝,也为历史沉淀了一笔财富。他们的书法或飘逸或遒劲,无不闪现着前人的智慧。 一路走来,南明山的人文景观让人称绝,这是早有而闻。然而这次南明山之行,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看那飞瀑、丹崖、幽洞、鱼池俱有,可谓布局错落有致。还有那石梁、石狮、石佛、石门、石刻、石洞、石鳄等石景,也令我们赞叹不已,留连忘返。在云阁崖的小亭子里,我们可以俯瞰丽水全城,山上山下的风光也一览无余,那楼房鳞次栉比,瓯江舟楫竞流,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难怪古人有诗赞誉南明山:“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 我们怀着舒畅的心情下山,心里还有几许留恋。别看南明山范围不大,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南明山以她绰约多姿的独特风格立于瓯江之畔,为我们家乡增光生色。 |
转自:http://zzxziohltd.wz66.com/user1/ccxm/archives/2006/58977.html1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