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田石门洞

[游记]青田石门洞

2008-05-22    sina.com.cn

一进“石门”,两侧百仞悬崖之间,顺着一条干涸见底的小溪,踏着林荫小径前行,顿觉深远幽邃,凉意爽人。行走里许,豁然开朗。清代乐清人施元孚《游石门洞记》有“中有良田数亩,为亭,为寺,为精舍,联络其间。碑石森列,松竹交荫”的描写。而今“良田”成了一片草坪,“寺”、“精舍”没见着。环顾四处,只有一酒店一厕所供人纳食与方便。左拐再入,远处一瀑布赫然入目,近处渐现一亭子。这大概就是有名的“憩雾亭”。以此亭为参照,施氏在游记中写到“亭之东南峭壁千仞,中悬飞瀑。瀑下为潭,潭左为洞,洞下好事者累石为台,环以曲栏,以憩游客”,此格局至今无多变化。站在亭下,石门飞瀑悬挂眼前,直泻数亩大的大水潭。水潭左边的一个天然石洞下,古时的“累石为台”,现已由水泥砌成了观景平台。观景台的入口处,有一巨石如铺,旁立石碑“国师床”,相传为刘基读书处。史料载,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14岁时离开文成黄田入处州(即今丽水)读书,在石门洞潜心力学,十年寒窗,研读《春秋》等经书,写出《春秋明经》。我想上这块巨石一躺,体验一下刘诚意苦读的感觉,无奈一农夫袒背光脚在上躺得安稳自在,毫无“让位”之意,我只得作罢。

瀑布下的大水潭足以让游人童意顿生。亲戚们纷纷登上几条小船荡起了双桨,我与大姑夫不再另辟蹊径了,换上泳裤直扑水潭畅游起来。游到瀑布底下扶住岩角,让陆游喻为“喷薄三百尺,万珠落跚跚”的天上之水冲个痛快、洗个淋漓。“濯足山下潭,戏惊蛟龙蟠”,陆游把瀑布下的水潭比作龙潭。我与姑夫“两条俗龙”,独占这天下第若干福地的石门潭,岂不快哉!小叔看得眼馋,泊岸收桨,拖着我的两位表弟也下了水,热闹了一番。

古人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已在潭水中当一回“俗龙”的我们,定要再登上石门山,做一回“凡仙”。

我国古代山水诗开宗谢灵运,是石门洞景点的最早发现者和探幽者。公元423年,谢公首游石门洞,登临赋诗,留宿幽居,被传为“东南第一胜事”。自此,石门洞被誉为全国三十六洞天之一而闻名遐迩。谢康乐写石门洞的诗,就有一首叫《登石门最高顶》的。炎炎夏日要攀上这陡峻的石门山,得要股劲头。不擅攀登的妻女两人,由我前护后助,一步一咬牙地蠕蠕而上。拐过山腰,忽然眼前一亮,石门两峰已尽收眼底。俯瞰两峰,按古人的说法是一鼓一旗。细细揣摩,确有类似。

一天的走马观花,石门洞这个历代游客的好去处景致果然不虚,但心头总是隐隐增添许多遗憾。且看,山上洞下的潭水浑浊不堪,“俨似城郭”的景区内谢客堂、灵佑寺、刘城意读书堂等名胜遗迹,我都无从见着。石门洞因斯而名的两扇石门,仰望为卧龙伏虎锁关、俯瞰如巨鼓旌旗列阵的双峰,却被一巨型的铁架连接:金温铁路竟从龙、虎两座名峰的腹肚中掘洞架桥穿过,不禁令人扼腕痛惜。为金温铁路呼号催生的南怀谨老先生如知此状,不知有何感慨。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9e5ad010005wc.html6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