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会仙峰游记

[游记]会仙峰游记

2007-07-18    qingyun.com

会仙峰游记

那年七月,我还不满17岁,正是有时间没有钱的时候,人生第一次出门旅行。
高考刚刚结束,分数还没有出来,当年在我们那个小县城能考取大学是了不起的,尤其是文科,每个班决不会超过两位数,同学的心中都是迷茫且彷徨。就有几个好事分子鼓动,说要出门旅行,一扫积年考试遗留的晦气,自然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大家先是天南地北说得快活,但一算经济帐,便都哑然,最后决定就近到会仙峰一游。会仙峰在武夷山脉中段,徐霞客称它“势临武夷俯闽赣”,在周边小有名气,据说风光不错。
最初按计划是要邀全班同学同行的,但乡下的同学都已回家了,又没有电话联系,城里的同学倒是大都愿意去,临近出发,又给家长拖回去几个,说是害怕山上有蛇云云。临动身清点人数时,只有16人,男、女生各八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集体采购了大瓶雪的(一种碳酸型饮料)24瓶、面条15斤、榨菜若干,扑克牌、红花油、创可贴,蛇咬片也是必不可少的。经费来源有二:一是腆颜向家中索要,每人从20元到50元不等;二是变卖了多年积攒下的课本、参考书,考虑到也许还要补习,又偷偷留下了几本,与收废纸的人争论半天,最终还是按照废纸价格卖了,其中不乏崭新的参考书;大家一致痛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黄金当铁卖;又感慨十年寒窗,读书百卷,最终只换得一罐雪的。
清晨5点,我们在家长“小心点”“注意安全”“早点回来”的叮嘱声中登上了一辆旧中巴。票价每人三元。初次出游,又没有家长在侧,每个人都显得兴奋,沿途对着窗外的景致指指点点,激扬文字,挥斥方酋。前排有个女生唱起了《橄榄树》,立时引来了几人的附和,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然后又变成了合唱,车厢里充斥着“流浪”。但后排的人不干了,说唱得太难听,要把她们赶下车。
车行约1个小时,前面已是莽莽群山,右侧出现了一条山路,蜿蜒向前。司机把车停下:前面开不进去了,顺着这条小路往里走30里路,就到了山脚下。大家一听都面如土色,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和司机约好次日下午4点还在此处等候,便开始收拾行礼下车。
出发前,大家重新分工。男生负责食品和饮料,女生负责杂物,安排妥当,开始跋涉。路面是细砂子路,大约有两米来宽,基本上以上坡为主。时值夏季,正是草木最茂盛的时候,早晨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雾气,嘴里似乎有种甜味。被笼罩在薄雾中的大山若隐若现于飘渺的烟云之间,有“山锁碧烟笼中”之感,随着阳光渐浓,青山逐步露出了它的本来面貌。行走间乍一回头,只见两面高山,郁郁葱葱,有如屏风一般,大家都不由喝了一声彩。
路上不时要经过小溪,架有长木作梁,上铺片竹而成的小桥,约1.5米宽,没有护栏,走在上面颤颤巍巍,下面水流湍急,颇有些怕人。溪水由山间瀑布汇流而成,清澈见底,河中怪石横生,意态各异。我们纷纷卷起裤脚下河,爬到石上,背靠瀑布照相留念。瀑布落差在二三十米间,两到三级,水花飞溅到背上,清凉宜人。远远看到一大瀑布,在40米以上,从崖上飞泻而下,有如白练挂在山间,声音隐约可闻,可惜离得远了,不能一亲芳泽。
走了3多小时,大家都已累得失去了欢笑的兴致,前面到了一个小村落。村里大约只有10来户人家,山里面潮气大,都是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人住在二楼,底楼中空,看上去有点向少数民族的竹楼。我们找了一家看上去比较富裕的人家问路。家中只有女主人和小孩在家,女主人姓什么已经忘了,只记得她约莫30多岁年纪,颇为健谈,与她交流中得知这个村庄叫九方,离会仙峰山脚已不到五里。她告诉我们,本来有一条近路可以直插山脚下,要近得多,而我们走了一条远路。值得安慰的是,那条路上人烟稠密,景致远不如这条路。
这里村民与外交往甚少,每月出外两到三次,采购点生活必需品,也少有外人经过。主人对我们非常热情,留我们用午餐,整整做了一桶饭,菜肴以青菜为主,另外还加了个炒鸡蛋,由于青菜品种不多,她每样菜都炒了两盘,山里人的热情由此可见。我们都是十七八岁,正处于一生中食量的鼎盛时期,一路上早已饥肠辘辘,便把那桶米饭消灭的七七八八,不好意思之余,互相打趣指责对方是饭桶,把主人一家一个星期的米饭吃光了。
谢过主人,继续上路。后面这段路以下坡为主,全在山林中穿行。外面的阳光全被层层叠叠的树叶遮住,穿行其间,颇有凉意,偶然传来几声鸟叫,听上去竟有几分凄惨。走了将近1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座凉亭,那是供爬山之人休憩用的,总算到了山脚下。大家一致决定不再休息,立即开始登山。
上山的路却很好,基本上都是石阶,据说是当初善男信女为在山上修庙,捐资修建而成,不知当初耗费了多少人力。这也是国情中一大特色,据说明治维新后日本乡村最好的房子一定是学校,而于我们则是寺庙,一样都是为将来打算,只不过我们考虑得更加长远,修行来世罢了。
山势陡峭,满山葱翠,但感觉景色还不如路上好。刚走两步,就遇上一个樵夫背着一捆柴下山。我们向他打听上山路程。他讲:你们伢崽(本地方言,指不满20岁的小孩)脚健,1个半小时就够了。此话令我们信心倍增。我上路时身上背了4大瓶雪的(当时还不流行喝矿泉水),一路上已经喝完2瓶,此时身上还有两瓶,攀爬三四百米后,感觉不胜负担,正好和友人分享,轻装上阵。殊不知这种饮料越喝越渴,再爬几百米后,只觉口干如火,向同学索要饮料,被告知早已消灭干净,一看手表,已经爬了2个小时,却还只到半山腰。众口一词,大骂樵夫骗人。接下来已无心欣赏沿途风光,大家边向上爬,边找泉水,谁知一路上瀑布不绝,尽在无路可达之处,或是相隔太远,看得到喝不到,更令人心急如火,又迁怒采购雪的之人不会办事。
夜色降临之际,我们总算到达离山顶还有数十米的一座寺庙,入眼处先出现一口大水缸,放在一山泉眼之下。众人喜出望外,一拥而上,如长鲸饮水,喝个痛快。几个平时爱扮淑女的女生,也顾不上风范,以手代勺,喝得满脸是水,抬头一看,相对莞尔。
庙中居住着两个老人,都是五六十岁年纪,虽然穿了僧衣,但头上还有头发,令我们称呼起来颇觉为难。最后还是姑且称他们一句大师。我作为代表,向他们说明我们想在庙中留宿一晚,伙食自理,并送上香火钱20元。“大师”看样子不大高兴,但禁不住我们人多嘴杂,最后很勉强地答应了。
几个女生很自觉地去煮面条,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在庙里闲逛。这个庙中供的是观世音菩萨,据说很有灵验。在菩萨跟前我们都跪下来拜了三拜,祈求菩萨保佑能考上一所好学校。其中一个同学抽了签,付了10元后被那个年长一点的“大师”拉到一边,神神秘秘地说了好一阵子。
天完全黑下来了,点亮了煤油灯,一碗碗清汤寡油的面条端了上来,大家累得狠了,就着榨菜,一个个狼吞虎咽。为了和“大师”处好关系,特意叫了两个长得最清纯的女生端了两碗面条过去,请大师用膳,被大师很坚决地拒绝了。餐后照旧是翻扑克牌比点数,我和其他三个因为点数最小,被安排洗碗。到厨房找抹布,打开碗橱,发现里面放了三四碗菜肴,都是香菇、木耳、油豆腐之类,上面油光晶莹,令我们大吞口水,艳羡大师生活水准不低,难怪看不上我们的素面。
山上无处可去,打牌又嫌灯光太暗,大家决议早早休息,明早登顶看日出。与大师商量住处,大师带我们到了一间大房,里面仅有一张通铺,宽约2米,长7-8米,铺盖被褥皆无。大师转身就走,留下我等在房内发愣。山上天气较冷,没有被褥就无法入睡。大家咬牙切齿,“大师”也很快降格为“和尚”“秃驴”。后一同学讲:这个寺庙做法事时能接待20桌客人,肯定有许多被子、毯子,大家分头去找。(当地风俗,许愿之人还愿时多会向寺庙捐献毯子、被子)山上平时少人上来,房门基本上都没上锁,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几个大柜子,里面装的都是毛毯。每人发两床毯子,一层铺,一层盖。把通铺留给女生,男生到隔壁打地铺。睡觉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天醒得很早,听说女生已经起来煮稀饭去了,心里痛快难以形容,打算再睡个回笼觉。刚合上眼,突然听到有人在骂,一看两个大师手持棍子,怒目圆睁,彷佛庙里的金刚。原来是怪我们用了他们的毛毯,又把毛毯铺在地上。好男不跟女斗,好人不跟和尚斗,我们自觉理亏,赶紧起身。出门看到几个女生满脸委屈,原来大师跑到厨房,用棍子把灶中的火熄灭了。锅里的稀饭半生半熟,又吃不成。这下犯了众怒,双方对峙争吵一通,和尚见寡不敌众,关上房门,高挂免战牌。
饭是吃不成了,我们勒紧腰带,继续向峰顶进军。从寺庙到峰顶道路不远,但异常险峻,特别是最后二十米,感觉山头就像一整块石头,全部靠走“之”字型的石缝攀爬。当时年轻气盛,坚信无限风光在险峰,不到峰顶非好汉,手足并用向上攀爬。(后来我们才知道,一般登到寺庙就算到顶,这一段因为过于陡峭,少有游客问津)几个女生基本上是靠我们连拉带拽登到顶处。峰顶面积狭小,风声呼啸,脚下白云环抱,举目四望,群山环抱,千米以上的高山比比皆是,古人讲“这山看着那山高”,确是至理名言。要想“一览众山小”,还得到北方平原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峰顶没有树,令几个“××到此一游”的创意破产。
下山的路程就像绸缎一样滑溜。我们一般都不走台阶,而是踩着台阶两旁厚厚的落叶飞快地往下跑。软软的感觉从足尖传来,清新的气味从两旁掠过,感觉十分舒畅。如果觉得有危险了,就向上一跳,抓住根树枝一荡,速度就降下来了。大约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已到了山脚凉亭。整编队伍后,我们沿原路向回,到了九方,又到上次用餐的那位妇女家中小憩。女主人依然是非常热情,再次留我们用餐。盛情难确,我们把随身携带的药品全部送给她,另外给了80元钱,她死活不肯收,直到我们讲明不收就不在她家吃饭,她才勉强收下。席间我们说起和尚的刻薄之处,女主人告诉我们和尚肯定是嫌我们香火钱给少了,一般上山起码每人要给10元。
告别了热情的山里人,我们沿着来路返城。路上风景依旧,但大家都是背着包,埋头向前走,少有人说话。离家越近,脚步却越来越沉。来到我们第一次合影的瀑布前,几个女生嚷嚷着要再次合影,她们紧紧抱在一处,脸上却留下泪来,男生则相互打着哈哈:苟富贵,勿相忘。
终于走到了相约的路口,汽车没来,却下起雨来。我们挤在一间废弃的粮库屋檐下避雨,望着回家的路,心中茫然,不知是希望汽车早来还是晚来,或者干脆就不要来了!
将近6点时,汽车终于到了,司机下车时连声说对不住,路上车出了点毛病,我匆匆的爬上汽车,回头再看那条山路,依然是那样蜿蜒着向前,在细雨中显得有点模糊。终于汽车一拐弯,我再也看它不见了。

后记:会仙峰海拔1355米,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境内。曾吸引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攀游历览,并在他的游记中写下了数百字的记述“秀色排空,葱苍倚迭,磴道委悬,瀑流飞挂”,山中特产藤茶,生长在密林深山,凝云积雾之中,具有清热解毒,降暑解渴,减肥润肤,预防顽疾之功效。据说现在会仙峰已经作为旅游点。我去游玩的时候还不曾开发,屈指一算,已经十年。友人曾邀我重游,但我已有多次故地重游,感慨面目全非的惨痛教训,所以婉言谢绝。在此用笔把当年的经历记下,权当又神游了一次。

转自: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70768&pid=286670&h=1&age=0&bpg=133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