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灵岩胜境古寺幽(散文)

[游记]灵岩胜境古寺幽(散文)

2008-06-27    sina.com.cn

灵岩胜境古寺幽[size=4]
——泰山游记之一

泰山笔会,是我人生旅途中魂牵梦绕的驿站。
正是柳丝绽鹅黄、桃花笑春风的时节,我们来自天南地北的一群文友,乘坐济南军区的大客车,日夜兼程奔波在齐鲁大地上。
睡意朦胧中,我迷迷糊糊被人拉着下了车。定睛观瞧,眼前峰峦四合、松岚苍秀、翠竹挺拔、碧水含幽。
到了?这就是那力拔群峰、威震四海的东岳泰山吗?
不是,也可以说是,这里就是泰山背最幽胜处——灵岩寺。我们悻悻然,边走边发牢骚,不快去登泰山,到这小破寺来干啥?
领队听见回头瞪着我们说, 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其游!这是明代大文学家王士贞说的,不知道吗?你们。
我们并不以为然,疾步向前跑去。
灵岩寺,位于泰山主峰西北麓,群峰耸翠,飞泉激越,殿阁巍峨,宝塔贯云。主要景胜有一线天、对松桥、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相传,灵岩寺因东晋高僧朗公在此讲学而得名。
当年,朗公来到山中讲经传法,信徒云集,从者如流,甚至“猛兽归伏,乱石点头”。朗公曰:“此山灵也!”遂率众开山,修房造舍,取名为“灵岩寺”。这里还有方山、玉符山、金舆谷、小西山之称。
在金舆谷西口有一石坊,上书,《灵岩胜境》四个大字,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六年,为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
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最盛时有僧侣五百多人,殿阁四十余处,现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 还有墓塔林、历代碑碣等。
经历代修葺增建,寺院规模宏大,文物古迹丰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千佛殿,是现在寺内的主体建筑,唐时称大雄宝殿,横阔七间,纵深四进,栋宇宏伟,雕梁画柱,斗拱交错,金碧辉煌。
殿前的石柱,为唐代原物。柱体呈多棱形,复莲基座,雕琢极为精美。
殿内四十尊宋罗汉像,是我国现存不多的文化艺术珍品。塑像群整体布局合理,大小一致,于静止中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这些彩色泥塑,摆脱了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喜怒哀乐皆呈于体表,神态逼真,眉眼传情,个性鲜明,无一雷同。其中即有中国禅师,又有天竺高僧,有的象初出茅庐,有的似饱经风霜,或昂然讲法,或垂手聆听,或深思熟虑,或热烈争辩,其气质特征,衣饰形态,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贴切自然。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维新改革派梁启超曾游览至此,并立碑于殿前,盛赞为“海内第一名塑”。
寺内,最吸引游人的,是那高耸于殿后,直刺青天的辟支塔。这是辟支迦佛陀塔的略称,为纪念佛灵于此升天而修筑。
此塔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创建,北宋嘉佑年间重修。塔基为石筑,四周浮雕有阴曹地府的酷刑场面。塔身共九级十二檐,由青转砌成,上面雕有飞天、狮头等图案。顶冠有铁制塔刹,由八尊金刚分别牵引八条铁链于九层檐上。
塔底内有砖砌的阶梯,五层以上可沿塔身外檐旋转上登直通塔顶。
全塔通高五十四米,北依高山,南临清溪,摩云擦天,亭亭玉立。
拍摄灵岩寺纪念照,高塔当然是最理想的背景之一。我们左转右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拍摄角度,偏偏又有两条粗黑的电线横空穿过,将画面的左上角凭空切断,实在是大煞风景。幸亏只是拍个纪念照片,而不是搞摄影创作。
几乎是每到一个景点,都有不少人找我帮忙按快门,以让美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但留给我自己的,却是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那株老态龙钟的汉柏之下,留有一块苏轼的碑文,词句流畅上口,意韵悠扬,字迹龙飞凤舞,潇洒奔放,诗书浑然一体,水流瀑泻,恰似天成。
本想抄写下来,突然传来集合的哨子声,再一看导游图,还有一个不可不看的景点——墓塔林。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f072101000aq2.html5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