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雁荡游记雁荡山三折瀑游记 |
[游记]雁荡游记雁荡山三折瀑游记 |
2007-07-30 0577.com |
三折瀑 是造物主玩弄的一个迷藏,它居然瞒过了徐霞客的眼睛,直到本世纪才向人展露真容。名山如名著,就这般能予人以不断发现的惊喜。在雁荡山众多瀑布中,三折瀑最为奇异,其中尤以中折瀑为极致——有人甚至称它为“雁山第一胜景”。 据说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却了的火山口,火与水如此相克又相生,了天竟造就地间的一种奇观。瀑分三折天上来,自属高远型风景,然而就在近旁,一条叫做初月谷的狭谷却显示了雁荡山幽深的一面,此谷把气象万千的雁荡山第一名嶂铁城嶂抱的怀里,藏藏抱抱反而把境界廓大了。“藏”是雁荡山的一种绝技。 由同一水瀑,三越重岩云崖,飞流直泻,而成为上、中、下三个姿态各异的飞瀑。因瀑处高崖深谷,人迹罕至,徐霞客二过其门而未入。直到民国期间才渐为人们所瞩目。 从烈士墓左侧拾级而上200米即到。潭上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镌刻的“下折瀑”三个大字。瀑朝南,高约50米,仰望天空,呈葫芦状,人称“葫芦天”。左侧有一个朝西的洞穴,叫做“龙游洞”,洞深7、8米,相传古时有游龙过此。 从下折瀑折回原来的叉路口,上行到一处有二个石钉的山涧,步石钉过涧,约15钟就可到达。瀑高 120 余米,瀑位朝东。飞瀑从半圆形洞顶凌空而下;纷纷扬扬地似万斛银珠洒人潭中,潭面发出的那一阵阵叮叮咚咚的天籁之声,恰似一曲悦耳动听的美妙的乐章。在墨黑色的里壁上,散散落落地点缀着丛丛绿草,似黑缎上的俏丽的图案,映衬着飞泻的珠帘水,煞是好看。沿潭筑有环形石路。绕到瀑后,透过珠帘水,远山隐约可见,别有一番风味。碰到山风回荡之时,万千水珠在半空中上下左右回旋飞舞,逗人喜爱。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在晴日上午 9时许,阳光透过岩隙映照飞瀑,形成七彩飞虹,绚丽多姿,令人叫绝。郭沫若对此瀑十分欣赏,曾在诗中写道:“我爱中折瀑、珠帘掩翠楼。”有人甚至誉此瀑为“雁荡山第一胜景”。 从中折瀑沿岭稍上一段路,在左侧山背建有“逸兴亭”一座,三角形,石结构,新颖别致。再沿途而上,山谷间林木葱茏,飞鸟成群,啁啾成韵,别有天地。不久就到上折瀑,瀑位朝东南,瀑高100 余米。瀑从剖瓮形洞顶撒入潭中,沙沙作响,卷起朵朵水花,颇为绮丽可人。出上折瀑口。右手面山脊上的“望海亭”就在眼前。亭子石结构,长方形,简朴古雅。登上此亭,俯瞰缥缈的大海和连绵起伏的群山,不禁心旷神怡。 【相关评论】大中小】-->【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
转自:http://tour.0577.com/t_s_yds/2006-4/18/171202576.s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