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自驾游绍兴 --南京、绍兴、千岛湖自驾游之二 温金海 一、从南京到绍兴 在南京游览完后,下午四点多钟,我们驾车开始向绍兴进发。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想把白天的时间尽可能用游玩,多利用晚间在路上跑。 从南京往杭州去,一路高速。相比之下,江苏境内的高速公路相当好走,车不多,路况也很棒。不过,进入浙江境内,路况稍差了一些,路窄了,车流量也加大。浙江有钱人多,路上跑的许多是高档轿车,奔驰、宝马,凌志,可谓应有尽有。我的爱丽车夹杂在这些豪车当中,显得很不起眼。不过,我心里是很坦然而且充满自信的。自驾车旅游,有一部好车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精神享受。我的车虽然普通,但也是走南闯北,久经沙场呢。光是那一路风尘的样子,也不能小看啊。 我们从杭州绕城北线往绍兴方向去。浙江毕竟经济发达,高速公路两侧有许多霓虹灯,夜幕中灯光闪亮,充满商业气息。不过,那刺眼的灯光对于驾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太晃眼了,容易看不清路。我觉得,高速公路两侧安装这种灯光,应当尽量控制。能不安就不安,以道路交通安全为重。 杭甬高速十分繁忙,虽是夜晚,车流量仍很大。特别是一些跑长途的大巴,开得飞快,很多小车也不能跟它们比。晚上七点多钟,我们很顺利地到了绍兴出口,下了高速,沿着很直的一条公路,往绍兴城里去。 我自驾车外出,虽然事先也做规划,但不喜欢把计划订得太细,从不事先订好宾馆。喜欢到了以后临时现找。在绍兴城时,我们发现有几家宾馆已经客满,有一家虽有房间,但不合我意,于是放弃。我想,绍兴是个旅游发达城市,不至于找不到地方住吧。 后来我们在市区找到了一家四星级宾馆。条件不错,感觉很干净、舒服。随行的两个小孩,一个我女儿,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听说是四星级的,也很高兴。我想,自驾车出门旅行,路途辛苦,住得好一些,睡个好觉,是很重要的。钱多花点儿就多花点儿吧。 可能是受鲁迅小说的影响,来到绍兴,我们想尝一尝当地的特色风味。于是不在宾馆吃饭,出门叫了一辆出租车,请司机带我们去当地的特色餐馆。不料司机却很困惑:“特色餐馆?现在没有当地特色了。绍兴本地人一般不从事餐饮业,干这一行的都是外地来的,比如湖南、四川的。他们开的餐馆,都是外地风味的。”我们不禁有些失望。 司机想了一会,带我们去了附近一条小街,那里有几家小店,其中有一些也号称做绍兴菜。我们选了一家,环境倒干净,点了几样尝了尝,却感觉没有想象中的味道。也不知绍兴菜原本就是这个样子,还是厨师做不出地道的绍兴菜,总之颇感失望。这使我想起2007年五一到陕北自驾车旅游,以前那里穷,吃不好,结果吃得非常尽兴。这次到绍兴,原本以为应当吃得不错,结果反而没吃好。幸亏店主很热情,听说我们从北京开车到这里,都有些好奇,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不少绍兴的人文景观,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见识,也算一个收获吧。 二、鲁迅故居的启迪 哪个是鲁迅,哪个是闰土? 百草园 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便去参观鲁迅故居。这是女儿最想看的地方。她读了不少鲁迅的文章,心里早就想到这里看一看。这次自驾车旅游之所以来绍兴,其实也是想满足她的愿望。 昨晚在小店吃饭时,店老板建议我们:鲁迅故居停车不便,最好不要开车去。我们听了他的建议,没有开车过去,而是叫了两辆三轮车,叮叮当当,招摇过市,顺便欣赏绍兴的街景。到鲁迅故居一看,那里游人如织!幸亏没开车来,停车真的很不方便。 对于鲁迅,大家都不陌生。早在中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读鲁迅的文章。虽然觉得他的一些文章不太好读,但还是印象深刻。在厦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里有个“鲁迅纪念馆”,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不过,以前对于鲁迅的了解,大都局限于他爱国的一面、革命的一面,对于他的家庭了解并不多。 这次来到绍兴我才了解到,他原来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家里原有水田四五十亩。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进士,当过翰林编修,为人正直。鲁迅13岁那年开始,家里遭到了接二连三的变故,祖父周福清因科场贿赂案入狱,从此家道中落。 鲁迅在自传中写道:“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又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1910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 鲁迅在给萧军的一封信里说:“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落破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 家道中落,让鲁迅感受到了许多世态炎凉。这想,这大概也是他思想变得深刻的重要原因吧。磨难出英才,如果他一直生活优越的生活,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所以,经历磨难不见得是坏事。但不能被磨难压倒,而要在磨难中成长。等到磨难过去,人便成熟了许多。 鲁迅故居共六进,每进开间有7-9不等,连同后园在内,占地4000余平方米,是一坐颇具规模的建筑。在故居的旁边,还建有一座规模庞大的鲁迅纪念馆,占地约5500平方米。到这里游一游,领悟一代文豪的成长轨迹,确实能受到不少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