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临海散落民间的艺术瑰宝

[游记]临海散落民间的艺术瑰宝

2008-05-22    sina.com.cn

[据中国临海新闻网]临海是浙江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古人赞她为是“会稽东部郡,不教更号小蓬莱”。自唐至民国,临海历来为台州府及建国后台州地区的治所,“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就是这样的府城文化底蕴,养育了百万临海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瑰宝。

从2003年起,临海100余名普查队员深入镇街道、山野村落、田间地头,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直至2006年4月底,共收集了包括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曲艺等116项民间艺术项目,归为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表演艺术两大类,其中,造型艺术46项,表演艺术70项。

一、表演艺术瑰宝

1、黄沙狮子。

黄沙狮子又称上桌狮子。相传北宋庆历至皇祐年间,白水洋镇黄沙洋有位拳师杨显枪,开设一家武会馆,招募弟子成立狮子会,并开创狮子跳桌功夫。当时的绝活,是在九台堆叠的三丈二尺高处四脚朝天的桌脚上,狮子跨步移动,凌空翻飞,其势危耸,足以使观者失声捏把汗。

每逢农历大年三十至农历二月初二传统的民俗节日,黄沙狮子便会挨乡串村去拜年贺喜,为地方百姓消灾降福保平安,老百姓然后给狮子队送红包、讨吉利。以民间精湛武艺和传统舞狮表演相结合的黄沙狮子,是江南地区罕见的民间艺术。

2、临海词调。

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源于明徐渭《南词叙录》所载的“海盐腔”,是吸收了南戏、昆曲和临海的民间小曲,并结合了地方语言而形成,至乾隆年间日趋成熟。临海词调原为坐唱形式,词藻华丽文雅,声腔讲究“字清、腔圆、音雅、板稳”8个字,行腔自然,圆润舒展,韵味无穷。

艺人们每于风清月白之夜,集结演唱以自娱。有时也受邀为富贵人家贺喜助兴,每次只唱一二出戏,多则谢绝;唱后不取分文,但须盛宴招待,以示其身份之高雅。

3、大田板龙。

大田板龙相传始于清代。板龙由龙头、龙段(身)、龙尾三部分组成,竹篾作骨,白纸为皮,六寸宽、八尺长、一寸厚的木板托肚(又称龙桥或龙段)。龙头是整条龙的关键部分,以白、黑、红三色龙须区分,白须龙称为“老龙”,是群龙之首;黑须龙为新龙(或小龙),红须龙为蛟龙。游走时,老龙带头,新龙随之,野蛟龙煞尾,而且野蛟龙可随便窜插。

按当地民俗,正月十四日下午三时,各地板龙时而“腾云驾雾”,时而“伏地为虎”,抱光、夺球、赛跑、比美,哪条龙胜过老龙,老龙即输,尔后龙队仍按规定顺序继续游行。

4、细吹亭。

细吹亭是临海闹元宵时最受城区居民喜爱的民间艺术。它造型优美,制作精巧,而且配有清丽婉转的江南丝竹,显得华丽典雅而不失其大方。亭结构分上、中、下三部分,底盘有四腿虎脚落地,四面雕龙狮图;中间是四面(或八面)花窗,窗两边是琉璃片;上部为顶架,真丝绣成丹凤牡丹图,四面角挂十六盏明珞灯,整体间架全用名贵红木所制。

细吹亭出游时,配有一支小乐队,共十八人。细吹亭是临海的独创,据考证,最早的细吹亭为清嘉庆间绅士刘梦奎、于恭宗等所创。

5、小芝莲花。

莲花,又称打莲花、莲花落,是一种借助道具的打击为节奏边唱边击的地方曲艺。清至民国时期,打莲花在临海城乡颇为流行,主要是在正月初二的庙会上进行表演。

莲花表演共十一人,由一人领唱,其他人左右成偶数站立,有二人手持道情筒、二人手持算盘索、六人手持铜钿索,击节唱和。传承至今的打莲花多采用“荷花开”作辅助词,每句词尾以“……荷花开,沙啦啦,两打一朵梅花开,花开荷花啰!”为结语押韵,风格独特。

6、桑篮段龙。

小芝的桑篮段龙,俗称“桑篮段”,它是小芝镇独特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桑篮段龙除龙头与龙尾外,其每段龙身是由桑农采桑用的竹篮代作。

相传在小芝镇上宅、横峙等村,凡遇旱灾之年,蚕农就用采桑的竹篮和竹编龙头、龙尾用红绸布相连,龙角挂上各种彩色“纸蚕花”,前往龙王庙,举行求雨仪式。礼毕,铳炮齐鸣、锣鼓喧天,龙迎至各村桑地欢舞,俯仰盘旋、上下腾跃,祈求神龙降雨,保佑风调雨顺,蚕桑丰收。

7、迎骆驼。

“山根迎骆驼,下里敲破锣,溪东迎竹旺,西洋头白望”,是长期流传于东塍的一首民谣。民谣中的“迎骆驼”就是指东塍双宅村山根自然村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

骆驼以毛竹和木条构架,白纸糊粘为底,外敷红、黑、蓝、黄、绿五色彩纸。每年正月十八夜,东塍街上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先以旗、锣、牌前导,大灯笼、燎、铳棒居中,然后骆驼出行,一路到达西卢庙,进庙拜谒孔晋国公尊神后,乡民便涌上前撕掉骆驼身上的五色纸线,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据说若不撕掉这纸线,骆驼是定会出来扰乱乡里的。之后将撕掉五色线的骆驼关入西卢庙待来年再迎。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f8e53010009ao.html3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