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仙居基本情况介绍

[游记]仙居基本情况介绍

2007-07-18    anln.net

仙居基本情况介绍---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项 斯

项斯,字子迁,城东朝阳山下(今项斯坑村)人。唐开成、会昌前后在世。生性旷达,洒脱不羁。未仕前筑草庐于朝阳峰前,读书吟诗,研讨格律,沉湎于山水之间达30多年。其诗格调清致,被水部员外郎张籍推为清奇雅正主李益派的升堂诗人。
会昌三年(843),项斯以诗祭酒杨敬之,杨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自此广为延誉。“说项”一词即源于此。会昌四年,项斯登进士第,任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辖境)县尉,卒于任所。所著有《项子迁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共98首。

陈 襄
陈襄(1017—1080),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福州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北宋庆历进士,初任浦城县(今属福建省)主簿,摄县令事,八年(1048),升为仙居县令。时仙居“民尚朴野,罕知读书”,“民穷多变,监狱患满”。陈襄莅任,首抓教化,改文庙,创学宫,延聘名师。先后作《劝学文》、《劝俗文》,劝谕乡民遣子入学,并亲至县学讲学。自此仙居办学之风日盛,“弦诵相闻,人才蔚起”,“百里田畴熟,一年囹 闲”。离任时,民众攀车遮道,依依不舍。
南宋乾道七年(1171),后人在南峰山桃花洞建古灵祠,以示纪念。

吕师囊
吕师囊(?—1121),十四都(今白塔镇)吕高田村人。初为摩尼教首领,常“散金于人”,扶贫济困;“人有急,辄为排解”,有“信陵君再世”之称,不少人直称呼他为“信陵君”。
北宋宣和二年(1120),仙居大旱,遍地饥民。宣和三年春,饥荒更趋严重,官府四出催逼税赋。三月十日,吕师囊和白塔一带百姓千余人被征给县署送粮。到下石井渡口时,又饿又累,要求小歇,反遭押粮官的毒打。吕师囊忍无可忍,跃上一处高坎,挥臂怒吼:“逢此饥岁,官输民粮,乃天公地道,今反向民敲骨吸髓,天理何在耶?!”教友吕助乘机传播:“方见师囊水影已冠紫金,服龙袍,乃真天子王者兆也!”众起响应,打死押粮官,并散粮救饥。白塔寨巡检邹进、县尉徐默成率官兵前来镇压,被全歼。起义军当日破仙居城,宣布废“宣和”,以方腊年号“永乐”纪年。永康、永嘉一带百姓和教徒也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号称十万。
三月十三、十六日和四月初四日,吕师囊三次围攻台州,未克。四月十三日,挥师两路,攻取天台、黄岩县城。四月底,方腊被捕。吕师囊率部给折可存、刘光等部宋军以迎头痛击,并攻克乐清县城。还会同青田起义农民攻打温州,重创宋军姚平仲、杨震等部。五月,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调15万“西北劲兵”镇压浙东义军,吕师囊部受压力越来越大,形势恶化。六月,义军被围困在黄眼硖石口,血战竟日,突围时军师吕助被俘牺牲。七月十六日,师囊联合永嘉义军俞道安部,再攻温州,围城36天,终因宋援军赶到而再次失利。俞道安在永宁山(永嘉县境)牺牲。义军在黄岩断头山遭宋君折可存部围困,多英雄战死。吕师囊伤重跳崖被俘,解至临海,先被箭射,后遭裂尸。台郡贫苦百姓暗自痛哭不止。
吕师囊起义军被镇压后,童贯下令“赤其族”,对吕的族人和教友进行斩尽杀绝。吕高田全村被毁,血流成河。多年后,一些幸存者从逃亡地迁回,在原吕高田村东的韦姜溪桥头重建家园,名吕桥头。

吴 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两淮抗金失利,主和派为求偏安一隅,纷纷主张对金退让。吴芾力排众议,建议高宗亲征,驻跸建康(今南京),“以系中原之望”。隆兴元年(1163),升礼部十郎。二年十一月,任敷文阁直学士临安知府,十二月,复威吏部侍郎。几经升迁,气质益坚。曾言:为管“视百姓当如父母,视公事当如私事;预期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终为权臣所忌,出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芜湖辖境)。乾道五年(1169),以龙图阁直学士告老还乡,修小西湖于后里吴,终日从事著述。卒年80,谥康肃。墓葬于县西十里申岙,朱熹为其作神道碑文。著有表奏五卷,诗文30卷,今存《湖山集》十卷,收纂于《四库全书》。

郭磊卿
郭磊卿(1186—1239),字子奇,号兑斋,船山村人。少时看到门前竹子丛生,就写了一幅对联:“遍地冗枝都与去,倚天高干一齐留。”表达其除邪扶正、治暴安良的抱负。
嘉定元年(1208)中铨试,授迪功郎,后出任湖南湘潭县丞。县领屈从劣绅,错判一起案件,磊卿据实提出纠正,被拒绝,即辞职还乡。嘉定七年中进士,授邵州州学教授。嘉熙三年(1239),任枢密院编修兼兵部侍郎官、左正言兼侍讲,纂修国史。由丞相史弥远的幕僚余天锡,藏污纳垢,迫害忠良,朝野敢怒而不敢言。郭磊卿冒死上疏劾走:“鸱鸮入林,凤凰远去;豺狼当道,驺麟自藏。陛下欲聚群贤以兴治,而股肱喉舌之任,乃使庸邪厕迹其间,是却行而求前也。”连奏三章,余天锡终于把关。史嵩之继任相位,怙权不法,祸国殃民,磊卿义无反顾,拟章劾奏。史嵩之以明升暗贬之法任他为理宗起居郎,磊情愤而离京,被宣押羁留,不久暴粗。磊卿与杜成治、徐元杰等人在端平间以“弹劾权幸无所避”而闻名遐迩,称“端平六君子”。卒谥正肃。著有《兑斋集》。

吴 坚
吴坚(1213—1276),字彦恺,号实堂,官路后里吴村人。其月幅“弹劾权幸无所避”坚胆小怕事,曾作诗劝之,诗云:“家由余忠上所知,殊恩岂独眷中闺。巍冠已许挂神武,散笔不妨窈翠微。余事只消寻炼鼎,闲居恰好试新衣。更宜筑屋云烟上,门外莫关谁是非。”
淳佑四年(1244),中进士。次年十月,任太学博士。后平步青云,理宗时已为朝廷重臣。德佑元年(1275),元军兵临宋都临安(今杭州)城下,对宋迫降。宋朝廷极度惊恐。十二月,吴坚受任签书枢密院事,二度出使元军营求和。德佑二年正月,升任左丞相兼枢密使,受谢太后命,与贾余庆等先赴元营议降,后为祈请使,赴元大都(今北京)呈降表,交宋玺。后被羁留大都,当年病故。葬于城郊西岙。

陈仁玉
陈仁玉(1212—?)字德公,一字德翁、德韬、德翰,号碧栖。嘉定五年(1212)出生于城南黄村(今城关镇小南门附近)。幼习春秋,攻经史,博览天文地理诸籍,每有心德,必记之。淳佑三年(1243)秋,辑成《游志篇》,荟萃历史名流游览泰山、沂水、武夷、秦淮、象山等名山大川的游记,凡88篇,看兴致。同年又写成《永鉴稿》。仙居盛产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11种食用菌,陈仁玉通过观察、品尝、研究,于淳佑五年写成《菌谱》。此书为目前所知的世界最早的食用菌专著,被编入《四库全书》。淳佑九年,受临安知府赵与 之托,负责纂辑《淳右临安志》。他先与通判吴革,吴调迁后又与王亚夫“昼访夜思,参以书传所省忆,耳目所睹记,得古今事迹千数百条,厘为门者十有二,为类者九十有九,为卷者五十有儿,总之数十万言,亦略备。”十年十二月,书成。该书为我国古代方志中的上乘之作,对研究宋史和宋代临安史很有参考价值。后任误为施谔纂辑。近年洪焕椿发现了《永乐大典》收录德陈仁玉《淳佑临安志序》,方在其《浙江方志考》一书中予以更正。
淳佑十一年,陈仁玉以“白衣”受诏为筵讲官。开庆元年(1259),赐同进士出身。九月任军器监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十一月任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后历任浙东安抚使、兵部侍郎等职。
德佑元年(1275),谢太后下诏降元。陈仁玉时已告老归寓台州。与权知台州事王钰相议拒招,并招募义民筑城,死守台州。景炎元年(1276)二月城坡,王钰战死。陈仁玉退隐黄岩石圹山中。临终戒孙永不仕元。后移葬城郊南峰山桃花洞册。

翁 森
翁森,字秀卿,号一瓢,双庙下支村人。生卒年月不详。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隐居教授。元至元年间,建安洲书院于县东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从学者先后达八百多人。元代废科举,乡里人甚少攻读,学风日下,本县地处穷僻,文化尤其日衰,经翁森的力挽,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于县东南三十五里建葆真书院,翁森为之作记,所著有《一瓢稿》。内《四时读书乐》一文,脍炙人口,被选编入民国时期得初中国文课本。墓在下支村下翁山。清道光十四年(1888)秀才王玉、王鹤年重修,程章作碑记。

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柯思岙村人。父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延佑元年(1314)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不就。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柯九国笔下的墨竹"各具姿态,曲尽生意",新竹拔地而起,枝茂叶盛,欣欣向荣;老竹稍稍倚斜,枝叶扶疏,劲节健骨;幼竹奋发向上,稚叶初长,充满朝气。正如元朝国子祭酒刘铉所赞叹的"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此外,明朝刘伯温、清朝乾隆皇帝对柯九思的墨竹都有题咏之作。论者“有文同之后,三百年间无此笔墨”之誉。九思写竹干用篆法,挺拔圆浑,写竹枝用草书法,写竹叶用八分或鲁公(即颜真卿)撇笔法。竹间点缀树石、荆棘、野卉,饶有奇趣。亦善墨花。所画山水,苍秀浑厚,丘壑不凡,意境含蓄、清新。其画、诗、书法,时人称为“三绝”。
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一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皇帝对柯九思颇信任,为让他能自由出入禁中,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奎章阁侍书学士虞集一起常侍皇帝左右。柯作画,虞题诗,"宠顾日隆"。虞集寄词柯九思的长短句《风人松》中提到的"晚值金銮殿"、"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就是当时的一种实录。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姻脂桥。柯九思的南归使名士云集的江浙文坛增添了活力。但这位"先一奈是丹丘仙,迎风一笑春翩翩","狂逸有高海岳之风"的风流名士受此油印重打击后,心情十分悒郁。据柯德《春花秋花草堂笔记》载,至元五年(1339)柯九思曾回转故乡仙居,"每忆大都,皆不堪往事。"一老道请他作画吟诗,心情不佳的他以"山不入目不能画,水未入怀不能吟"为由婉言谢绝。
至正三年(1343)十月,柯九思暴卒于苏州,年仅五十四岁。
有《丹丘生集》。其书法作品传世绝少,存世书迹有《老人星赋》等。画有存在故宫博物院的《清闷阁墨竹图》和上海博物馆的《双竹图》等。

发送图片到手机 

发送图片到手机

吴时来
吴时来(1527—1590),字惟修,号悟斋,厚仁村人。七岁能诗文,有神童之称,一次野火烧山,其父吟曰:“半块火可烧千仞山”。他接咏道:“一粒谷能种万顷田”。后参加县试、府试,均占鳌夺魁。嘉靖二十八年(1549)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归来后至离家二十里的景星岩古刹,面壁苦读,三年不下山。三十二年中进士,任松江府推官。
三十三年,倭寇侵犯松江。百姓纷纷入城逃难,倭寇则在后狂追滥杀。时来下令开城让数万难民进城,妥为安置。并亲率数百名强弩手出城迎敌,斩寇数千。升刑部给事中,劾罢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御史路楷等严嵩党人。严嵩恨甚,命出使琉球,未遂。三十七年,为严嵩诽谤,谪戍横州(今广西横县)十年。其岳父和老父先后去探望,都因瘴疠死于横州。时来在横州淡然无怨,闲读群书,建悟斋书院,朝夕讲学,造就人才,开拓当地文化。
隆庆元年(1567),回京任工部给事中,曾筹划多处治河事宜,造益于民。又向穆宗上疏推荐谭纶、俞大猷、戚继光,“宜用之蓟镇,专练边兵,省诸镇征调”,得穆宗采纳。劾罢佥都御史刘秉仁,直谏之名声,震朝廷。二年,受命巡抚广东,赴任前滥举亲信59人,被劾罢官,回籍闲居16年。
万历十二年(1584),任湖广按察副使,旋升任刑、吏二部侍郎。十五年,官至左都御时,劾八诚意伯刘世延,并对其违法的下属也予治罪,但不久又随波逐流,“晚节不能自坚,委蛇执政间”。十八年,连为饶伸、薛敷教、史孟麟等所劾,病逝于北京。赠太子太保,谥忠恪,不久被夺谥。墓葬于横溪大林村。

转自:http://www.anln.net/anln/dispbbs.asp?boardID=44&ID=6845&page=15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