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温岭街 |
[游记]温岭街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千年古镇——温岭街 古镇温峤镇,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据历史记载,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始建于晋代,唐时称海峤,北宋时称峤岭镇,元明清时称温岭街,1930年改称温峤镇,1951年名温峤镇。东邻太平,西濒乐清湾,北接温州。境内山明水秀,气候怡人,拥有中国第一的江厦潮汐电站,古树名目繁多的江厦省级森林公园和山势俊美的市级风景名胜区楼旗峰。根据该镇楼旗峰山坡上出土的石犁石斧,可知远在新石器时代,温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温峤镇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温岭街乘车至国家级风景区雁荡山仅需40分钟车程,紧邻省级风景区方山和革命老区坞根,旅游资源丰富。 一、保存完整的温岭街 温峤镇不但是历史地方行政中心、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个邻近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温峤镇人民创造了许多颇具价值的文物,其中该镇的明清古街——温岭街市,就是一个实例。目前,这条古街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区。 温岭街在明清时已繁荣,据《嘉靖太平县志》载:温岭街在十八都峤岭,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陆路通乐清、温州,北水路通路桥官河,东陆路通三悬黄岩,贾舶交会,人烟辏集,实一大市镇云。宋时为峤岭镇,有驿,有关,后省罢,为五日一市。 明清古街——温岭街仍保持着原貌,古街建筑是典型的“河街相邻,水陆平行”的江南古街,南北走向,总长约1500米。温岭街分上街、中街、下街,街东临溪,隔溪又一单边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街道为石板路面。因其地水自南而北,上街地处南段,长约500米,宽约4.5米;中街长约155米,宽约3米;下街地处北段,长约320米,宽约3.5米;后街在中街、下街东边,隔溪相对,平行延伸,系单边街道,北至内河轮埠头,长约530米,宽4米。前街多为二层楼的木建筑双面街,后街多为二层楼的木建筑单面街,街面多铺石板。街道较阔,有些地方有过街楼。街旁皆为明清所建的木结构瓦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视野开阔,通风良好。多为前街后院,数不清的小四合院沿着街道两边,呈孤形状向南北方向延伸。古院格式多样,有长方形的,回字形的。古院大多以姓取名:“谢家里”、“江家里”、“程家里”、“林家里”、“春和里”和“朱家里”等,布局为四合院,由正院、后花园、天井、正厅和两侧厢房组成,两侧厢房对称,均有回廊通向正厅,屋梁、房柱粗大建筑布局严谨,相素大方,繁简得体。柱头上施斗拱,斗上多施鸟形拱、花拱、象鼻拱。斗拱上雕镂着形象各异的人物花草、飞禽走兽、几何图案。花板上更雕刻着花样繁多的花纹图案和文字。温岭街民居之间为小巷小弄,分而不隔,处处连通。前后街之间以多座小石桥相接。其中一座建于道光年间的石桥较为精致。桥墩由石梁组成,梁道雕刻成龙形。前街有一口造于清代的当街井,名为古井甘泉。从沿街侧墙上斑剥的“新德和茶食店”和“绸布庄”、“永禧堂参药号”等招牌字迹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昔日“三里长街,店铺千家”的繁荣景象。每逢农历一六的集市日,街上车水成龙,南货北和农产品购销两旺。除坐贾和作坊之外,还有走足的小贩,跑江湖的好汉,三教九流,不绝于市,赶集的摩肩接踵,热闹纷繁。温岭街因商贸发达而闻名于台州六县。民国三年,太平县改名时,因温岭街的繁荣而改名为温岭县。 而今的温岭街每逢集市日,依然热闹非凡,店铺林立,有卖铁器、做糕点、制作灯笼的小作坊,传统的手工艺和古老的街道相依相存。从戴家里的旧主人明朝成化十四年进士、广东右参政戴豪的《江南曲》里,我们依稀能辩旧时的盛况:江南地僻饶烟雾,强半人家傍江住。去棹来帆镇络绎,,矮檐高栋相撑拄。老翁日日步江村,头白未曾识倒门。儿能贩鲜妇善醉,醉饱不省伊谁恩。竹篱依约见渔火,鸡鸣恰报潮生浦。倾资买得两浆船,出入自在胜骑马。君不见中原十室九萧索,岂似江南风土乐!
|
转自:http://zjwlcwb.blog.163.com/blog/static/384353972008325150196143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