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琼台书院旅游琼台书院游记琼台书院评论琼台书院周边酒店琼台. |
[游记]琼台书院旅游琼台书院游记琼台书院评论琼台书院周边酒店琼台. |
2008-06-10 luopan.com |
琼台书院散记 (别出心裁) 海口的琼台书院和我想得不一样,原以为不过是夕阳下的几座老房子,没想到第一眼看到竟是一座漆色斑斓的牌楼,门楣上笔力遒劲地写着“琼台书院”四个字,左首还挂着“琼台师范专科学校”的校牌,人在楼下,很有些一脉书香百年传承的感觉。 同国内许多城市的书院比起来,琼台书院应该是被发扬光大的一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它属于这个城市,但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上,它只属于这所高校,这一点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因为它用“琼台”这一拗口的称谓作校名,找到的就是归属书香门第的感觉。 书院在牌楼左首,要透过几株榕树的掩映才能看清,那几幢仿清代民居风格的房子若隐若现,青砖黛瓦,平添了几分深山古寺的情调。在门前的一块基石上,我读到“2005年8月扩建工程,海南省教育史志办公室”字样,大门上的楹联,是书院第十一任掌教莫昭德于道光年二月亲笔手书,左联是“法三台以开基为国储林广罗英俊”,右联是“经百年而再造向离乘运大启文明”,由于读不准“经百年而再造向离”后面的字是不是“乘”,买票的时候问了售票处那个模样斯文的中年女人,原以为不是什么问题,没想到她竟不知门庭上的楹联上写的什么,我在窗外一遍遍把楹联读给她听,她一遍遍摇头,最后干脆走了出来,让我把认不准的字指给她,“乘吧,应该念乘吧”,她不肯定地说。 本以为这样的文化机构,应该不同于一般景点,游客完全可能从购票开始就进入状态,售票人就像少林寺的看门人,虽然其貌不扬却可能身怀武功。那会儿,我特想找位高管聊聊,让他听听一个非专业游客的看法:让从业者了解书院的历史,至少应该能回答游人的问题,不要心在书院外,身在书院中。 书院有三进,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布局,第一进是售票处,第二进是博物馆,第三进才是书院本体“奎星楼”,院子里有两尊塑像,书院掌教探花张岳菘,另一位是进士谢宝,却不见书院的创建者——广东分巡雷琼兵各道焦映红。 “奎星楼”一层,匾上写着“讲学堂”,有楹联一副,“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进门,又一联,“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二楼即“奎星楼”,和底层一样大小,下面是十几个学生上课的地方,上面一侧是掌教的卧室,一侧是书房,中间做什么没交代,应该是掌教的客厅罢。师在上,生在下,书院一半的建筑面积由掌教一个人使用,师道尊严是有了,可总让人感觉有些奢侈。 院落里比较耐看,院中央有一棵椰树,树是一般的树,倒是那像芭蕉一样攀援而上的藤类很抢眼。有火山石作的一个鼎,高一米多,厚重、质朴,有龙饰,三个鼎足上有人面雕塑,背阴处,还有原版的石槽、石缸等物。两侧有碑石若干,一方方读过去,有刻于道光五年、乾隆丁亥、咸丰三年的,有增膏火、添设宅舍经费的;有创建书院记实,有建“奎星楼”碑记。流连其中,看懂了“琼台”既是琼州的别称,又是邱浚的别号,琼台书院是为纪念邱浚而建,是景仰邱文庄的意思,读到“书院自古以来为琼崖最高学府,登科必经之路,进士及第22人,中式举人178人”的世纪前荣耀。 本来爬到博物馆二楼的阳台上是去看“奎星楼”的,那曾想书院西侧那几间墙破瓦残,苔痕斑驳的几间老宅好不沧桑地扑进眼来,人一下子怔在那里,恍惚迷离,整个身心都是被岁月流逝沉浸的感觉。我突然想到碑文中记载的衙署,不是就与书院比邻的吗?问牌楼下的保安,保安一脸茫然,转了附近的几条街,也问过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可没一个人知道衙署在哪里,文庄路这个名字很耐读,可一时半会儿又读不出什么。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review_detail/11959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