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03) 夜幕降临,我终于来到天台的国清讲寺。 走进山门,一条石板香道,向山谷延伸,道旁林木冠阴,空无一人。远处高耸笔直的隋塔,呈黑色轮廓,在我前行的脚步声中,如一个黑影向我靠近。 在黑幕中我走到八道小塔面前,我知道其后有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一行法师圆寂塔,毕竟看不清,只得朝那方向鞠个躬以示敬意。 来到寺前,有座小桥,桥前有照壁,壁上有字,天黑难辨。过桥即是寺门,门开侧面,可惜此时大门紧闭,可隐约听到寺内传出的晚课诵经。 天已暗黑,山风骤起。风动响枝,鸦雀有声,路石滚响,鼠獾闪逝。一路奔波,一身热汗,一个寒战,一下透凉。 我沿寺院围墙,向前绕行,见一微开旁门,透出灯光。我大胆走进,遇一中年僧人:阿弥陀佛!说明夜宿山寺之意。他让我稍候。旋即引来一位老者。我告谢僧人,随老者七拐八弯,来到一小屋,推开门见屋内明亮,尽管灯泡瓦数不高,当时感觉光亮耀眼。从屋内陈设可知: 这是这位居士卧室兼佛堂和办公室。老人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语出有礼,言必周到。 我很快办完入住手续,此时已近七点。老者得知我尚未用膳,又领我去僧人厨房。由于早已过晚饭时间,厨房只有几位帮厨居士在清洗打扫。好在有饭菜放在大柴锅里隔水保温,我各要了一点菜:烧茄子,炒圆白菜,炖萝卜,烩雪菜香干。我在厨房佛龛边唯一的方桌前坐下,在佛的眼皮底下吃饭还是第一次,也不知道是敬畏,还是饿冷,一大碗饭,一大碗菜没两下全部送下肚,肚子是饱了,可惜菜是什么味,怎么也回忆不起来,总之:挺香的。我问寺内生活尚可?得知近今日大课为四菜,平日两菜。 吃罢晚饭,老者建议我洗个热水澡。此时山寺阴冷,并得知室内无暖气,我随老者来到为挂单游僧和住庙居士的公共浴室,在热霸的高温下,用热水洗去今天白天雁荡山徒步大,小龙湫和赶车坐车的劳顿。 我终于实现了夜宿国清寺。 刚才寺内已打梆入睡,明晨四点,僧始早课。 这时我在屋内正用手机写此信,估计屋内温度已零下:我所带衣服在写此文时已陆续上身,正披着被子用冻僵的手按动手机按键。呜呼!终于写完啦!赶紧睡觉! ****************** 梆板声声,不紧不慢,把我从睡梦中敲醒。我翻身起床,穿暖外衣,直奔大殿。此时,定睛一看,梵天佛界,别样人间。 夜深死寂,寒降畏仪。 思大雄伽蓝妙相庄严,想僧舍禅房灯晃影连。 欲求佛,梦请天神,凡寻悟,身临佛门。 梆打声轻却震谷,钟敲音重亦威寺。 皓月下,僧影低头俯身,碎步急行,直奔大雄宝殿。殿内电烛亮红,佛灯高悬;鱼磬相闻,铃杵随和。 颂经师声起如洪钟响寺,众僧士唱附似梵音绕梁。 三世佛中央莲座,高俯正视,普渡众生;十八罗汉拱位两则,为民造福,已立正果。 颂经绕梁飞天外,梵鼓低回涤心怀。 凡夫梵夫头顶仅缺双林入寂之道,四大皆空之悟。 大殿前,除香炉烛台与我前立,梵阶上,唯清月山风为我作伴。梵音阵阵,颂经朗朗。 银汉西斜,五更已过,寒气袭衣,降霜冻人。 殿堂内外,孰暖孰寒?我以身动御寒,僧凭心禅保暖。 大雄殿影,高耸庄严,飞檐探空,脊镜泛银。 此景非身临其境难见,此情非心系山林难寻。 禅院皆为敬佛求悟,乘航苦渡之人,唯我一俗子,站立殿前,身单影孤。忽然殿内颂经声,句句震天,字字铿锵,如雷电劈开黑暗,我朦胧中见寺内皆吾人:一行识天文而治大衍,鉴真布五明而渡东瀛,和合知非争而笑他人,羲之拜高师独笔鹅碑...... 千年古刹,千年天台,千年古塔,千年古梅。 天台宗祖千年伟业,国清讲经四海救苦。 隋塔虽经苍桑,威然高耸; 隋梅曾经坎坷,苍劲香沁。 古刹逢春,识者非寡; 禅院得望,悟心更众。 梆响磬回,钟伴高颂。 早课毕正六点,僧人退殿,斋堂进餐。 餐罢各守其职,扫地清池,弹尘洒水, 或相见寒喧,或担挑追赶,或嘻戏玩笑,或哼曲低歌, 或听耳麦随歌摇晃,或开电视接看连续...... 此时一派凡人之态,世人之景。 天大明旭日东升,人大悟清心静思。 深山不远尘世事,禅房依旧在人间。 山门外鞭炮震耳,讲寺内躬迎香客。 我饭毕始游全寺,进堂过廊,入殿跨院。 我走进五百罗汉殿内,木雕金漆罗汉千姿百态,神态各异。活脱穿迦世人,疑是定格僧侣。 刚才见僧戏而解:凡人梵人,梵人凡人! 国清兴旺,天台远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