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清寺导游词

[游记]国清寺导游词

2008-07-01    sina.com.cn

今年是做旅游的第七个年头,很遗憾一直没有机会去天台。前几天因为是自己村的老年人要去天台山,借此我才有机会去领略国清寺。因为是老年人去,好多听不懂普通话,只有自己先做功课,再复述给他们。

天台国清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什么要高吟:“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欲往天台去”。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要三游天台山写下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这是因为“南国山水天台奇,碧玉连环八面山”。“天台之奇”素与“黄山之秀”并称。清代学者潘耒将天下名山与天台山诸景一一对比后,得以这样的结论:“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俗语说的好:“天台山大八景,小八景,无名无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不过,从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来看,天台山风景区主要分布于北山及南山西缘,总面积达181、7平方公里。分为十个景区:北片包括:国清寺景区、赤城景区、佛陇、高明、螺溪景区、石梁,铜壶景区、华顶景区;百丈、琼台景区、万年景区、里石门景区。西片包括:清溪景区、寒岩、明岩景区、里石门景区。目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以宗教朝拜,观光浏览,康复休养为主要职能的国家级山岳风景名胜区,她正在迎接我们这些纷至沓来的嘉宾呢!
(来到隋代古刹国清寺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台山国清寺,国清寺离天台县城仅3公里,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是日本、韩国、朝鲜“天台宗”的祖庭,.它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这“隋代古刹”四个字引人入胜。这个寺是由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生于公元538年,是陈、隋两帝“师为国宝”的高僧。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根据他的遗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年的定光禅师结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的话应验,隋炀帝于大元年(605)年赐额“国清寺”.到了唐会昌五年(845)年反佛,敕废国清寺,大中五年(851)年重建,柳公权写了“大中国清之寺”的匾额(字镌寺后摩崖)。宋皇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护政策:景德二年(1005)赏金万两重修殿宇,诏改“景德国清寺”后毁于战火。建炎二年(1128)修复,建筑极为壮观,与齐州灵岩,润州栖霞,荆州玉泉并称“天下四绝”,诸位是否知道,这个寺究竟有多大?下面听我介绍:国清寺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全寺建筑依山就势,缓缓升高,共有四殿,六楼,八堂,二亭,二室。80余幢建筑物,联以各种各样的廊厅,穿堂,组成50多个院子。“文化大革命”初期,寺宇文物破坏严重。1973年国务院拨款全面整修,这上周总理亲自过问的.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汉族地区142处对外开放的重事点寺院之一.先后又新建了梅亭,经幢,观音殿等,日本和韩国天台宗信徒还在寺内后背新建了“中日天台宗祖师显彰碑”和“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
(进入国清寺山门)
各位团友,现在大家随我一起进寺浏览。这里的山门异于一般的寺院山门,它是在影壁陡转九十度朝东开,客题”国清讲寺”。两边的楹联是“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它概括了寺史,环境与影响,我们现在往前走,这是一条25米长的引道,两旁为高1、7米的黄墙,内植修竹,翠绿欲滴,汉白玉石狮蹲坐于弥勒殿前,殿为五开间,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笑口迎宾,背面立护法神韦驮像,两侧为守卫神密迹金钢。(俗称哼哈二将,就是大家吐痰的声音。)大家再继续往前走,通过17米长的甬道,为雨花殿,因灌顶登台讲解<<妙法莲华经>>,感到天雨散花的传闻而得名。供奉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他们手里分别拿着王琵琶、剑、蛇、伞,威严而神勇。
(来到大雄宝殿门口并入内)
大家看,“大雄宝殿”匾额是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殿前的铜鼎高2、5米,唐樟宋柏,花卉环拱。大殿为九开间,面阔30、67米,进深19、71米,高22、65米,总面积797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内奉释迦牟尼青铜像,明朝铸,外贴真金。这尊佛像高6米,重13吨,端坐莲台,慈眉善目,庄重安祥。其前为旃檀佛,旁立迦叶,阿难。迦叶,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

奇姿各异的十八罗汉依墙列座,为宋代楠木雕像,形神兼备。大佛后以普陀山和天台山为背景,雕塑“慈航普渡”。善财童子与龙女侍立左右,海天佛国,浮雕两侧为文殊骑象,普贤跨狮塑像。
(路经梅亭)
这里原为伽蓝殿(古称土地堂),1973年改建为梅亭.亭前古梅为国清开山祖师灌顶手植,旁有同盟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所书“隋梅”二字.经寺僧精心培育,古木回春,清香四溢,繁花累果缀满虬枝。
(来到碑亭)
在这里大家还可以年到隋塔。寺前祥云峰西麓矗立着始建于隋.重修于北宋初期的大塔,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都辟有壶门。塔身黄赭色,楼阁式砖木结构,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大塔下面有七座白石砌成的小佛塔,大塔北面有唐一行禅师与中国佛教协会长巨赞法师之塔。
现在请诸位年这祖师碑亭,1982年落成,整个亭子仿明建筑.亭子的匾额”清乳千秋”是赵朴初先生所书的,意思是:天台宗教义好像乳汁一样千秋万代地哺育着天台宗信徒。亭内所竖的三块长方形石碑高3米,宽1.3米,正中是“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长篇诗文赞颂了智者大师于天台山创寺立宗,弘扬佛法的伟大业绩。右边是”行满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记载了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为探求佛学真谛,入唐求学于天台宗十祖道遂法和行满座主,业成加国前行满法师赠诗相别。左边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记述了最澄大师加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的业迹。三座碑石背面有日本山田惠谛长老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记,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路经观音殿)
观音殿内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菩萨及她的三十二位化身,此殿由美藉华人夏荆山先生等人捐资建造.1988年10月夏荆山等一行60多位美藉华人前来参加此殿的开光典礼并成立了美国洛杉机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请看,这与碑亭相对峙的是“南无妙法莲华经幢”。高3米,通体绿岩琢成,覆着萦铜瓦,黄铜顶,工艺精致.是天台宗的支派,白莲宗信徒捐赠建造的.该宗创始人白莲僧人曾登上比壑山学习天台宗教十余年,位奉(妙法莲花经).信徒们认为自己的祖庭在天台山国清寺,于是特地寻根来此,并建成这一经幢,以致不忘.经幢前面“知恩报恩”四字,“知恩”大,“报恩”小表示他们所要报的恩是永远都报不尽的。
(进入祖师纪念堂)
这祖师纪念堂于1995年6月17日落成,由韩国天台宗信徒出资建造,采用了明、清两代传统建筑样式。纪念堂内部,奉安着天台宗开山鼻祖智者大师与在韩国正式开立天台教学的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及近代中兴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上月圆觉大师的青铜坐像,还设置了记有三位祖师行状的碑刻,墙壁画着的是两国天台宗道统继承过程表,使观者一目了然。
(路经妙法堂)
妙法堂为僧众进经说法行佛事之处.一层是法堂,是高僧讲解天台宗经藉的地方,上层为藏经阁,内藏大量的中外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如隋代画石,梵文贝叶经,清雍正<<龙藏>>等。不过,一般游客无法一饱眼福。

(来到玉佛阁)
玉佛阁陈列着大量的天台宗文物,琳琅满目,是中国佛教文化与中日交往源远流长的见证。在此,大家可以看到天台宗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进入五百罗汉堂)
这是美籍华人,海外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先生等为主出资重建的1997年9月16日落成。关于五百罗汉的由来等一会大家到下方广寺浏览再作介绍。
(路经独笔“鹅”碑厅)
安养堂右方有一块独笔“鹅”字碑,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天台华顶山灵墟向白云先生学书后写下的。可惜只留下半块。现在我们看到的独笔“鹅”字右半边。王羲之的真迹,左半边是天台曹伦先生补写的,但也浑然一体,功力不凡。
(去石梁飞瀑的会堂途中)
各位嘉宾,同属国清寺景区的还有智者塔院和高明寺,因这里景点太多,故不能都去浏览,现在趁乘车的机会,我向诸位作一简单介绍。智者塔院,俗称塔头寺,坐落在佛陇山冈。隋开皇十七年(597),智者大师圆寂于新昌县石城寺,其徒舆葬于此,并建肉身塔,名定“真身塔院”。因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影响深远,1963年6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知者塔院”。现在修葺一新,正殿三开间,“智者大师肉身塔”用青石制成,连座高约7米,镂刻粗细,2层6面。第一层正面佛龛设智者座像,殿壁列天台宗17位祖师画像,两各为五开间,四角均有天井。后左角天井唐碑<<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并序>>。高2、3米,宽1、1,唐天台教主荆溪尊者湛然大师。“唐法集宗章安尊者主持灌顶大师”。“明传林教观幽溪传灯法师”3座天台宗祖师墓.智者塔院属国清寺,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开放寺院。
从智者塔院顺新建的公路约二公里的深岙处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它就是高明寺,为智者大师手创天台十二古刹之一。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建寺,号智者幽溪道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净名寺,后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1987年以来,陆续修筑观音殿、地藏殿、方丈堂、藏经楼、西方殿、钟楼等寺宇200余间,今后如有机会,请诸位可至智者塔院和高明寺专程一游。
(来到下方广寺)
各位嘉宾,大家在欣赏石梁飞瀑时,别忘了这里还有三所有名的寺院,那就是上、中、下方广寺。这里的石桥,山,相传五百应真枉栖止处。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石桥寺,后毁于火,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应真阁及妙音,响空,瞻风,伫直,许耒,先照诸景,在这山谷中先后建了上、中、下三个寺。
现在来到的是下方广寺,东晋昙普曾在此结庐修道。请看,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际。1919年,僧兴慈曾作修整。1984年重新雕五百罗汉,设堂供奉。国务院列下方广寺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五下五百罗汉的由来。尽管佛教经论对五百罗汉有种种记载,但按照僧侯传的说法,五百罗汉首先显化说法于方广寺,就是今天的方广寺。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的五百罗汉最规范,形象必真,且个个都有姓名,现今国清寺五百罗汉堂的罗汉,就是照这里放大仿造而成的。
(路经中方广寺)
中方广寺,即“昙华亭”所在,居石梁之右,最宜啜敬茗观瀑“昙华亭”为贾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贾涉而建,后又塑己像,传佛茶杯底突现昙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认为贾似道为相时丧权辱国.不是好官,因而捣毁贾像。1981年,政府支持重建“昙华亭”并修葺大雄宝殿,雕塑观音,地藏等84尊佛像,现己成为气宇轩昂,亦亭亦寺之新式建筑。在这亭的前走廊观石梁飞瀑,别有风味。这里的一幅对联写出了月夜观瀑的独特成语感受:“风声、水声、雨声、鸟声、梵坝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雾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上方广寺:大家看,金溪枕流,丛篁古木缭绕四周。据说,内有藏经阁,贮雍正敕赐经文72函,分装18橱,题墨有阮元、钱大听、朱伦瀚、孙衣言、陆润痒、俞樾等真迹,甚为可贵,后因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现正在筹建中。
诸位嘉宾,石梁景区的景点很多,如距这里仅2.5公里的铜壶滴漏景点,铜壶景点下游仅200米处的龙游涧,还有水珠帘,断桥积雪以及小铜壶等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去处今天因时间关系,就游到这里,接下去我们一起去华顶山景区。
(在去华顶山的途中)
现在向诸位介绍一下华顶山景区的概况。华顶,是天台山主峰,海拔1110米,身临绝顶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层层围裹,象八叶莲花。“华”是花的古字,又当天台山 最高处,故称华顶.一年之中除冬季外,春夏之间,雷雨常至,雨过天晴,山色翠黛如洗峰顶四周常有云涛翻滚。

备注:顺便复习了寺庙的格局

1、 三门殿

两大金刚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也有写作山门殿的。古来寺院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寮,自宋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院称堂寮之外,其主体部分也称某某殿。佛寺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世俗根据《封神演义》小说中的戏言,称此像为哼哈二将,佛教经典中是没有这种名称的。

2、 天王殿

这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东方天王(名为持国),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所以此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标帜,南方天王(名增长),能令他人善根增长,所以手中持剑,西方天王(名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所以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天王(名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表福德之义。世俗称为四大金刚,这也是《封神演义》中的戏言,金刚与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佛经上说,弥勒菩萨也有把布袋和尚塑像,称作弥勒菩萨的。我国五代时期,在浙江奉化有位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很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

韦驮传说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驮。

3、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上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式。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旃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与愿印’,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俗称释迦佛为如来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能说明是某佛。比如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众生的佛身。

三世佛又有的大殿中也是三尊佛,却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译成中国语是无量寿),结跏趺坐,双手垒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正中是现在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卢舍那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卢舍那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可以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或接引佛。接引佛,这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像。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莲台。

五方佛在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右手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这五佛,根据密宗的理论是综合说明佛的意义。

十八罗汉一般寺院的大殿两侧多奉有十八罗汉像。这是因为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世间为众生培福德。三大士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

海岛观音一般是在大殿背后修海岛,面北而设观音像,立海岛上,作观音救八难的塑像。在观音像两旁有善财童子和龙女。

4、观音殿(又名大悲坛)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在佛教中,他是西方过去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在中国,唐以前称之为“观世音菩萨”,后为避唐皇李世民讳,遂改为“观音菩萨”。传说阿弥陀佛为其父,大势至菩萨为其弟。
《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的候补佛。

他的形象有多种不同。一是圣观音像,就一首二臂,结跏趺坐,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定印的尊严像,天冠中有阿弥陀佛像。又有‘自在观音像’,就是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很自在的形象。像旁或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徵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像两旁有一童男童女像,童女为龙女,说有龙女成佛的故事,而观音又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因此有‘龙女拜观音’的传说。童子即善财童子,说善财童子为求佛法,参谒五十三位善知识,其中曾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

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佛,那是错误的。千手表护持众生,千眼表观照世间,都是大悲的表现。四十八臂观音就前边的千手观音像,略去千手便是四十八臂观音。一般千手观音是立像,而四十八臂观音是坐像。当然,千臂也好,四十八臂也好,都应当看作是观音菩萨慈悲救世的无穷悲愿的具体化,不必拘泥于事相。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d39cf010008tf.html48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