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台州游记—临海漫游之紫阳古街—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浙江台州游记—临海漫游之紫阳古街—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1    17u.com

临海的老城,浸润着千百年的淳风古韵,实在是一册读不完的古诗。那物华天宝,人文巧构,经丹青妙手的勾画,肯定是一部美伦美焕的风俗画册。走进紫阳街,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昨天。一千多米的石板路,串连着宋元明清的揽秀楼、炭行街、风火墙、白塔桥、五凤坊的遗存。长街两旁,旧楼相挨,店铺林立,当年酱园酒坊、药铺茶馆、南货百货,依稀还可找到一些店号与招牌。古街南接灵江,原来有一座浮桥迎来送往;北通城墙,派生出许多曲巷窄弄。想当年,这条古城的主街道定然是“红男绿女满街走,声声叫卖声如潮。”今天,整条街显得有些冷清。可两边错落有致的年迈的房舍,印记着当年的繁华,如今毫无保留地向人们叙述着历史的骄傲……

相隔百丈便有一堵的风火墙,在北宋前原是隔墙,当时因商业与手工业蓬勃发展,为便于设店开铺,宋时给以拆除,却带来了火灾隐患。到了清代,知府李鸣梧为防火,拨款创建九堵公墙,即今日可见的风火墙,每墙“高三丈一尺,长五六丈或三四丈,拱门高一丈四尺”。实属海内罕见。

当年揽秀楼地域,南宋时为通远坊,意为“通商货于远方”,当年的老外日本人与韩国人在此相聚贸易。今日之天宁寺原在山下,紧邻这条老街,有大雄宝殿和九院,可供老外祈福和住宿。近代商业都集中在白塔桥头和大街头。有百年老药店方一仁、岑震元,以生产全鹿丸著名。

这里还有聚丰园、醉春堂、太白象菜馆,同受和、天香村茶食店,王森泰、蒋申元百货店……还有姑嫂同开的猪肉麦饼和汤圆店,“馄饨三”的小馄饨也相当有名。

今天,这地段的小吃相当丰盛,常常可以听到悠长的叫卖声:白酒酿啊……川豆芽呀……吃麦吓啰…… 今天的白塔桥头,五代时建有白塔,那是报国寺的寺塔,墙旁有河,河上架桥为白塔桥。民国时,寺、塔、桥均被拆。清末时附近有协镇署,解放后作地专机关。 古街北端出过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即宋代的道教南宗初祖张伯端。张伯端号紫阳,一部《悟真篇》发展了道教的修炼学说,奠定了道教南宗的理论基础。从宋代开始,人们即于紫阳故居建造了紫阳楼,还建有悟真桥、悟真庙,后来雍正皇帝又发帑在此敕建了紫阳道观。现在,附近还有紫阳桥、紫阳井和紫阳故里照壁等。

紫阳街旁边,有一口世上罕见的千佛井。井壁全部用阴纹佛像砖砌成,造井者有劝世“饮水思源”别忘佛祖 的意思。与井遥遥相对的是天宁寺的千佛塔。塔外砌的是一千多块阳纹佛像砖。阴阳相对相合,遂成完美。井旁墙上尚嵌着“乾隆丙午旦月吉旦千佛井合保重开”石碑。

为了表彰新进状元、进士、举人及一些孝节淑女,紫阳街上原有石牌坊九座,镂刻着五凤等图案,工艺水平冠绝艺坛。可惜毁于十年动乱。

紫阳街仿佛像古城的主动脉,它努力向四面伸展,形成数不清的小巷曲弄。在这些巷道里,四散着建筑史上的明珠,闪烁着我们先辈的智慧之光。紫阳街向西南沿伸有古城一个最大的院落——“三大府”,是明代“一门三巡抚”王宗沐、王士琦、王士昌旧居,可惜早已坍毁。要知古城名居的格局,可去三井巷21号清代做过知县、州判的著名学者洪颐煊家一游。走进大台门便是一条广宽甬道,甬道拐个弯,便是影壁,影壁进去是一个四合院,分厅堂和两厢。两厢各有通道。一边通藏书楼与花园,另一边通附屋和小花园。如今还可见绿色琉璃窗格,花园里还有二座称为“鹰石”的假山,依稀可见当年富贵人家的豪华。洪颐煊有个兄弟洪震煊,也是著名学者,他的故居在今文庆街27号。其建筑格局虽然差不多,似乎震煊更爱艺术。那房子有几处马头墙一脱常规,马头之上有个灵芝造形屋顶,线条柔和流畅,更具有文人气。而空间巧妙地布置了灰雕,在东面门首上方,有一大型“狮子戏球”灰雕,十分优美精巧,堪称国内少有的艺术杰作。还有几处花鸟异兽的灰雕,形象鲜明生动,那娴熟的技艺和艺术的感觉,令人拍案叫绝。井头巷64号的骑尉第,清代建筑,保存尚好,台门上的石雕,堪称鬼斧神工,可惜“文革”时被凿去大半。

古城的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历史的记忆。那土砖灰泥和水土朽木,都显示着古城的特征,还蕴藏着说不尽道不清的历史故事。

在古城之东,有一座交礼桥,据《广巽记》所述,在唐开元年间,此处曾发生鲤鱼与大蛇相斗,故名交鲤桥。到南宋,右丞相谢深甫(临海人)“相厥地脉”建议横架石桥“以为关锁”,实则建了石桥以沟通金华、福建与宁波的商道,为纪念谢丞相的改建而称之为谢公桥。清代时此桥被毁,但建桥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另外,城内还有“三飞四走”桥,即鹫桥、鹳桥、驾鹊桥,系“三飞”;会龙桥、麒麟桥、狮子桥、卖猫桥,系“四走”,每桥各有典故。如会龙桥因桥旁住了台州第一位状元南宋时的王会龙,因此命名以纪念他。如今这些桥也只有其名而不见实物了。 古城还有一处名胜, 是临海历史的骄傲, 即今水磨坑附近的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如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高僧云晖择建的法安寺,当年香火极盛。此地后称山宫。释道全有诗云,“半生梦想到山宫,此日殷勤兴莫穷。”法安寺附近,有明代烈女冯光奴抗倭殉节处,曾有碑记。后人有诗赞曰,“慷概红颜千古少,从容白刃一身孤。”山宫之右,南宋谏议大夫陈良翰之子广寿,曾建有东岩堂庭院。明代杰出旅行家王士性晚年归里于此建“白鸥庄”,为此而写了不少文章。今日水磨坑,往日称白龙潭,旁建龙神庙,其上有“垂流千尺”之瀑布,流为白龙溪,今日东湖之水有一部分系该溪流入。白龙溪东南隅本为海湾,至今保留有泉井洋、鲤鱼山、晒网山。南宋时,有一条大道经过泉井洋至苟山,“夹道皆梅花”,曾是南宋谢皇后省亲御道。那些不算太多的遗存常常令人感慨,但历史尚在,人们可以在情感上收藏这份历史,可以在想象的历史空间里遨游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78925.html5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