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穿峡景区形象定位、文化主线及分区名称 (一)、景区形象定位:天龙八瀑(“天台山龙穿峡八大瀑布群”简称) (二)、文化主线:通过天台山道家人物的历史文化与山水景观结合,宣扬以司马承祯为代表的盛唐时期的中国道教文化 (三)、龙穿峡十景: 1、台岳春秋 台岳仙踪、春秋轩、霞客坪、桐坑电站 2、秀溪观瀑 秀湖、子微亭、司马瀑、仰水岩、雨花滩 3、五泄流泉 缭绫瀑、紫阳瀑、灵宝瀑、白鹤瀑、潇湘瀑 4、太白临风 三友台、青莲台、太白瀑、醉池 5、游龙戏凤 仙女石、戏凤坪、龙川濯足、三星潭 6、龙穿破壁 龙穿瀑、龙潭、石门双插 7、石门叩关 观瀑台、剑台、镜台、大坝锁关、回音壁、蛙跳、桐柏台 8、天池浴翠 天池、醉琼楼、凝翠轩、银河渡 9、空谷鸟鸣 龙穿古道、鸣凤亭、森林浴场 10、三峡探险 兰舟访胜、迷幻峡谷 二、分区文化 龙穿十景之一 台岳春秋 ( 台岳仙踪、春秋轩、霞客坪、桐坑电站 ) 春秋轩(联):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台岳仙踪 仙山开拓者 葛玄(164-244) 葛玄,字孝先,三国东吴望族,天台“仙山”的开拓者,台州道教鼻祖,唐玄宗因称葛氏之天台山。玄游历名山,独钟天台,于桐柏山炼丹。其家传《古灵宝经》经玄及师承者世代相传和发展,形成道教一大宗派——灵宝派。玄仙踪遍及台岳山水,吴主孙权为其在天台山等地置道观 39所,世称葛仙公、太极左仙翁。 天台仙派始祖 司马承祯(647-735) 司马承祯,字子微,晋王后裔,自号天台白云子和赤城居士,遍游名山,慕天台之美,遂隐居。司马博学多才,善篆、隶书法,通音律作曲,炼剑冶镜为王者珍藏;曾度玄宗皇帝作道士,识少年李白于江陵,为武后、睿宗、玄宗三代帝王师。其道佛双修,结合道、释、儒三教,开宋代理学先河。司马居天台三十余载,收徒授法,学者如云,遍及南岳衡山和天台山,统称南岳天台派或天台仙派。 道教南宗祖师 张伯端(984-1082) 张伯端,紫阳真人,字平叔,天台东林人,北宋高道,攻道书,究诸术,隐天台,访道遍于海岳,请益尽于贤愚。后入蜀,得金丹秘诀,著有《悟真篇》、《青华秘文》等。晚年返天台,广授道徒,开创中国道教南宗,与王重阳北宗并称,后世尊为紫阳派,又称天台宗。其修炼讲学的桐柏宫,为海内外南宗道徒共奉的祖庭。 情系台岳的诗仙 李白(701—762)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博学广览,好行侠,天赋诗才,冠绝千秋。李白少年出蜀,遇天台高道司马承祯于江陵,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因司马承祯指引,心慕天台,三十年间四上台岳,有《秋下荆门》、《天台晓望》等十余首吟诵天台山的著名诗篇传世,表达了诗仙深厚的台岳情缘。 天台记游大家 徐霞客(1587—1641) 徐霞客,名宏祖,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世代书宦,聪颖好学,而终生志在问奇于山水,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情钟天台,三顾留连。《徐霞客游记》为游记文学中之瑰宝,开篇之《游天台山日记》,饱赞台岳胜景,已列入《大学语文新编教程》,其中“一瀑破东崖下坠。回瞰瀑背,内有龙潭在焉。”即今天台山龙穿峡景区之“龙穿破壁”。 莅山名人 千余年间,吟颂天台之胜,名人纷至沓来。部分择录如下: 王羲之、谢灵运、孟浩然、刘禹锡、贾岛、朱熹、陆游、赵孟頫 、张可久、戚继光、汤显祖、黄宗羲、袁枚、康有为、蔡元培、弘一、郁达夫、黄宾虹、郑振铎、黄炎培、丰子恺、郭沫若、张大千。 游天台山赋(序并节录) 晋﹒孙绰 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涂,卒践无人之境,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绝于常篇,名标于奇纪。然图像之兴,岂虚也哉!非夫遗世玩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 ?非夫远寄冥搜、笃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余所以驰神运思,昼咏宵兴,俯仰之间,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缨络,永托兹岭,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太虚辽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嗟台岳之所奇挺,实神明之所扶持。荫牛宿以曜峰,托灵越以正基。结根弥于华岱,直指高于九疑。应配天于唐典,齐峻极于周诗。 台岳赋 鄂东.方原林 南龙入海兮,台岳横空。千峦拱秀,万壑争流。海雨乘风播甘霖,葱茏莫辨春冬。更雪山之西来,得灵粹之毕集,吴开道源,陈创佛宗,林泉画栋,钟鼓晨昏。天之台兮华之顶,引风流无数遗芳踪。丹青与四时争妍,辞情携山水共荣。万里记游开篇地,五岳寻仙天姥梦。神灵独佑兮,雾露丰涵凝细婉,汇成秀溪九里;路断危崖无反顾,跌做龙穿八瀑。眺潇湘晴岚,琴心三叠识灵宝;窥白鹤亮翅,石泄月华织缭绫。飞流直下势破壁濯清波游龙戏凤;纵酒悬河入醉池,颂三友太白临风。缘阶铸镜登桐柏,仗剑叩关越石门。双曲回音,耸为高埧;天池浴翠,琼楼醉仙。仰苍穹而魄动,俯裂谷而魂惊。舟泛三峡银河渡,归寻古道百鸟鸣。回首兮,天台四万八千丈,一领龙穿秀江东。 天台山方外志(节录) 明.传灯 天台山者,东濒大海,界水而止,为东南一大结局。而父于南岳,祖于峨山,曾于昆仑、高于雪山。自雪山东南而下,不减四五万里。所有灵粹之气,莫不毕集于此。为神仙之窟宅,罗汉之道场,间生圣贤,养育英哲,岂徒然哉。 万峰攒翠,列如画屏,一溪直界,混混流青,则有秀溪口之胜,奇峰插天,翠妆绿翳,飞瀑如虹,悬崖飘曳,则有龙湫瀑布之胜,此西门第二右支,以秀溪为界也。古木千章,平田数顷,中有梵宫,殆绝人境,则有万年寺之胜。 若夫春日载阳,草木生香,山花夺目,好鸟相将,则有春景之胜。朱明赫赫,树蔽原湿,数里无尘,泉流涧侧,则有夏景之胜。凉风振条,林木萧萧,蹲鸱黄独,山家正饶,则有秋景之胜。玄英司职,喧尘时息,幽溪泉鸣,圆通之宅,则有冬景之胜。 龙穿十景之二 秀溪观瀑 ( 秀湖、子微亭、司马瀑、仰水岩、雨花滩 ) 子微亭(联): 神追司马逐溪水,梦随太白入画屏。 龙穿十景之三 五泄流泉 ( 缭绫瀑、紫阳瀑、灵宝瀑、白鹤瀑、潇湘瀑 ) 缭绫( 节录 ) 唐.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灵宝瀑记 紫阳瀑上溯,石壁夹峙,藏深幽一洞,其上巨石重横,溪流傍石奔突而下,飞花吐蕊,若道源之初开。因思东吴葛玄,拓天台始称仙山,传道法终至灵宝。名瀑以志。甲申癸酉。 龙穿十景之四 太白临风 ( 三友台、青莲台、太白瀑、醉池 ) 三友台记 三友台,筑倚栈道,玄山迎面,峭拔逼人。台上独生一栎,三柯合匝,繁荫如盖,喻为司马承祯、李白、玄宗之交谊,因以名台。道骨仙风者,由来相契;而天子威仪,竟引为知交,司马李白固旷世奇才,明皇尤称风流倜傥领袖也。甲申癸酉。 诗仙台岳情缘——李白诗选 大鹏遇希有鸟赋(序并节录) (唐 . 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着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 尔乃蹶厚地,揭太清。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髣其形。 俄而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秋下荆门 (唐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天台晓望 (唐 .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琼台 (唐 .李白)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