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5年8月乌镇游记

[游记]2005年8月乌镇游记

2007-09-02    163.com

2005年8月乌镇游记

8月19日,7:00,一大早起来,直奔深圳机场,准备乘9:10分深圳-杭州的飞机,车在高速路上行使,我的心情也一路飘飞,深圳早晨的天空阴霾漫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昨晚在网上查询到江南气候也是阴雨飘摇,心理暗暗祈祷此行的运气好一点,好不容易出去旅行可千万不要遇到坏天气,话虽如此,还是准备了雨具,甚至还准备购买雨衣,但因太仓促,未能如愿。可恶的女友媚竟然在我的背囊里塞了整整一卷垃圾袋,说是让我有备无患。真让我哭笑不得。

车出了南头关,一路畅通无阻,心里正暗暗窃喜,突然,前面一条车龙档住去路,坏了,塞车,我心里猛的一沉,从来乘飞机都是掐着时间出门,也万幸从没迟到过,这次可千万不要吧,我在车内如坐针毡,偷眼望去,老公坐在身旁竟然若无其事,心里佩服他的镇定,但还是希望情况能迅速缓解,车终于慢慢启动了,很快过了收费站,到了机场,一看表8:35分,万幸。

在飞机上听到空姐介绍说杭州天气是阴天,气温25℃左右,心里很开心。飞机到达杭州萧山机场是11:00,走出机场,就看见出租车排着队在候客,令我大开眼界的是杭州竟然如此多的高档出租车,什么别客、帕萨特、索纳塔,我的天,竟然还有奔驰,毫不犹豫的,我们上了一辆奔驰车,一问价格,到市里是160元,行车时间约35分钟,我们今天就奢侈一把,我这个土包子从来没有坐过奔驰车,今天就来开开洋荤,一问司机,原来这是杭州外事局的车辆,被司机拿来顺路赚赚外快。

奔驰一路平稳的行使,不知是我的错觉还是什么,我觉得和我平时惯乘的瑞风商务车没什么很大区别,而且因为商务车较高,坐起来还感觉视野开阔一些。司机很健谈,一路给我们介绍着杭州的风土人情,我好奇的问他,杭州出去打工的人多吗?司机很不屑的说,杭州人哪里需要出去打工,就在自己家门口赚钱还赚不完呢?口气中的自豪一览无余,怪不得有人说:吃在广州,住在杭州。生在这个天堂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确实有自豪的理由。司机又说来杭州旅游,两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否则就不算来过杭州,第一是三堤:即苏提、白堤、阳公堤;第二是灵隐寺和飞来峰。三堤就不用说了,因为人而著名。灵隐寺是华东第一大寺,香火旺盛得很,我们频频点头,心里却想,昨天在网上查询,好多网友都说不要去灵隐寺,如果不是专程来拜神或是还愿,就没有必要去花那个门票钱,我深以为是。车过一辆大桥,可看见桥下滔滔江水,随口问司机司傅,这可是钱塘江?司傅说正是,那钱塘江观潮点在哪里?司傅说,那在海宁,还有几个小时车程呢?况且观潮要等到下个月初。况且行程安排里,没有此项目,只好作罢。

到了在网上预定的和美速8酒店,放下行李,就急不可待的去见西湖,问了前台小姐,知道我们酒店离西湖很近,在酒店门口坐一块钱的公交车,只一站路就到了。下车后,最先看见的竟是一段繁华的街市,还以为坐错车了,猛然一抬头,就看见马路对面有一片开阔的缺口,好多人在流动着,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我竟然觉得有雾茫茫的水汽漂浮在空中,知道那就是西湖了,反正已经到了,我们反而不急着去见它,先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说,路边找个饭店,门面还挺大,进去点了几个特色菜,与传说中杭邦菜甜得腻人不同,口味其实满特别的,个人感觉比深圳的西湖春天口味好多了,席间看见有西湖牌绿晶啤酒,连忙叫了两支,口味淡淡地,自以为是的认为这就是用西湖水作成的啤酒,感觉很好的喝了满满一杯。

吃完饭出来,只转过一个湾,就真正的看见我梦寐以求的西湖,好大的一片湖水,湖上轻舟荡漾,湖边垂柳依依,湖心还有几个小岛依稀可见,第一感觉就是西湖比我想像中的要大,水质也还好,还有渔家在湖上撒网捕渔,不知是不是中午的原因,湖边游客不多,阳光透过云层薄薄的照下来,不热,很舒适,沿着湖边慢慢地往前走,品位闻名天下的西湖,感觉特别的好。四周的游人都很惬意的或动或走,没有人大声喧哗,看见有像画舫一样的游船停在湖边,凑过去一问,是到湖心岛去的,45元一位,舍不得这么早就结束湖边漫步,因此不愿乘坐,再往前走,又看见有人工划的小木船在揽客,对这个还比较有兴趣,也许是因为更原始吧,问了价格,一条船80元,可以划去断桥,最后在苏堤上岸,我们一行四人,正好乘坐一条,于是上船。

小木船在西湖上缓缓划动,我坐在船上举目四望,烟波浩渺的西湖上,船影点点,阳光透过船上的遮阳蓬洒下来,湖面很安静,只听见船浆划过水面的哗哗声,我们都没有说话,各自在体会这份宁静与悠闲。

一路在船上发着呆,直到船家大声说:看,前面就是断桥。我们才惊醒过来,抬眼望去,一条普普通通的短短小桥就在我们面前,虽然早知道断桥不断,可还是左看右看,想找出桥的中间有一道裂缝来,桥上游人如织,好多人都在照相,再也找不到白娘子和许仙的踪迹,还有那把油纸伞。

下了船,顺着苏堤往前走,两旁柳树成荫,芳草如织,湖水轻轻地拍打着湖岸,一片温柔,路边的小树上,偶尔竟有小松鼠疾蹿而过,给我们带来阵阵惊喜,走累了,随便找张长椅坐下,面前就是温柔的西湖,微风吹过,柳枝轻拂在脸上,竟让人不知身在哪朝哪代……

一路走来,到处都是古迹,“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小小墓、武松墓、秋瑾、柳浪闻莺、曲院风荷、苏堤春晓、平湖秋月…..不竟惊叹杭州丰富的历史底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怪不得杭州曾经是历代帝王建都之首选之地。

走完长长地苏堤,我们又来到岳王庙,拜碣一代忠臣岳飞父子,一进大殿,岳飞塑像金碧辉煌,巍然肃立,令人顿生崇敬之情,名将之风,一展无遗。

转过一道拱门,就是岳飞父子的墓地,两座大墓高高耸起,坟头芳草凄凄,大墓前面,一道铁栏里,秦侩两口子俯首跪地,面向岳王墓,千年万年的请求岳王爷宽恕,旁边还有牌子,提醒游客请勿吐口水,想必是以前未加阻拦,生铁都被口水锈蚀,可还是有天真可爱的小朋友听了父母的介绍,撅起小嘴向着两个奸臣啐去,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出了岳王庙,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湖边的灯参次亮了起来,远处的雷锋塔玲珑剔透,听说上去还可以乘电梯,我们忽然没了兴趣,只是远远地在塔下望了一眼,想想这样现代的塔下应该早已不见了白娘子的踪迹,于是打道回府。

第二天一早起床,本来计划去九溪十八涧看龙井问茶,先下楼来到二楼的小酒吧,看见有两台电脑摆在那里,其中一台有一个漂亮MM在操作,老公看见马上忍不住就过去霸住另外一台,先把昨天的相片从数码相机里拷出来,存进U盘里,再打开他的邮箱收邮件,我百无聊赖,就凑过去看MM在搜寻什么,一看,原来她正在搜索有关乌镇的资料,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我立时来了兴趣,过去和MM聊了起来,原来她们一行6人,是从北京来的,也是昨天游完了杭州,准备去乌镇,我因为乌镇的资料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正好借此机会询问她有关乌镇的有关事宜,她说她也刚刚从网上下载些资料来看,听说乌镇有许多家庭旅馆,价格很便宜,可直接和屋主联系,他们还可以来镇外接你,直接送你入镇,可以省下60元/位的门票钱,虽然并不是为了省门票,可想想如果能住在民居里,亲身体验乌镇人家的生活,诱惑还是很大的。看了网上的介绍,我们决定和一位大家都推荐的老潘联系,电话打过去,一个带江南口音的男人很热忱的邀请我们过去,并说到镇口接我们,又问我们几个人,我们说10个(她们有6个)可能要分住两家。并说我们可以早些过去,最好在下午2 点左右,这样可以多玩一下,我们当即决定改变计划,马上退房去乌镇,杭州本来也不是一二天就能游完的,留一些遗憾下次来更好。

我们10个人包了一辆金杯面包车,和司机谈好价格500元,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站在了乌镇高高的牌坊外。

站在宽阔的水泥面广场,一眼望去,便是黑瓦飞檐的一道门廊,气宇不凡,飞檐的顶端,写着大大的“乌镇”,像是铜字,底却是黑色的,显得很凝重。

广场前面,有一组人像群雕,也像是铜铸的,漆成一色的黑,主题是江南水乡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一湾池水前,老幼皆有,或洗衣、或浣纱,或挑水或捕网鱼,都是日常劳作的场景,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全部漆成黑色,倒与乌镇的白墙黑瓦遥相呼应。

正在张望,只见一个个子瘦小的中年男人骑辆单车飞驰而来,到我们跟前,下了车,我们迎上去问他:“是老潘吧?”“是,是,是。”男人憨厚的笑着,:“你们有10个人?我家住不下,我给你们介绍到我邻居家住,可以吧?”这时,我们才注意到老潘身后还跟着另一个男子,也和老潘一样,典型的江南男人,清秀的五官,不太壮实的身材,也不说话,只是朝着我们笑笑,便示意我们跟他们走,奇怪的是他们并不是带领我们向乌镇牌坊大门走,而是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走进一道木门,我们疑惑起来,“怎么,你们家住在镇外吗?有后门通向镇里吗?”还没听到两位的回答,我们已经跟着他们一脚跨进了门里,骤然从光亮里跨进来,只觉得眼睛不太适应,但我们还是依稀的看到这是一户民居,在陈旧凌乱的堂屋里,几个很有些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正在安静的打着麻将,看见我们进来,竟头也不抬,想必早已习惯了,老潘把我们领进里屋,这才告诉我们,原来是要我们先把行李放下,等下他和老张(就是刚才的男子)会帮我们把行李带进去,我们这样会太扎眼了,一般别的游客到乌镇和镇上人家联系,都要到晚上6点以后不要门票了才能进镇,而他们却可以让我们随时进镇,只是要安排一下,这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偷偷摸摸,像是地下党似的。但似乎又觉得很好玩,其实并不是非要逃掉那60元的门票,只是有一种少年时的恶作剧,觉得特别刺激好玩,看看老公,脸上竟带有一丝尴尬,想必他心里是很不情愿这样作的,他是一向光明磊落的人,而今竟跟了我在这里逃60元的门票,但他也无可奈何。

老潘和老张先将我们的住宿分配,我们一行四人住老潘家,2间房,70元/晚,另外的北京MM一行住老张家,然后我们分散进镇,他竟然每人发给我们一张当天的门票,要我们手持门票堂堂皇皇进去,只是门票是暂借的,进去就得归还,然后又详细的告诉我们进镇后右拐就是茅盾故居,而他们家就在故居旁边,届时,他们会在那里接应我们。

手持门票,我们大大方方的进了乌镇,触目便是那些清末便遗留下来的民居。一看就是有年头的了,所有的房子都密密匝匝,一间挨着一间,几乎分不出哪道门是哪家的前院,哪道门是哪家的后门。房子以砖木结构为主。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不甚开阔,结构精巧复杂。

从民居的拥挤程度可以看出,曾几何时,这里是人口密集的中心,市井邻里间大家过着鸡犬相闻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曾有过怎样的喧嚣和繁华?而如今,这里被开发为旅游景区,原住居民大都迁走,留下原生态的景物,留下一片古朴和宁静,留给我们一个江南水乡模型,而非历史上真正的江南。

转个弯,眼前滑过一面白壁粉墙,一块水泥的牌匾,上书“茅盾故居”,到了,就是这里,刚要寻找老潘,就见他已经从巷子的另一端过来了,很神秘的递个眼色,示意我们跟他走,七弯八拐,进了一个小院,老潘家就住在小院里,沿着院边,种了一圈花草,院子上空有几根铁丝横竖的拉着,上面晾晒着衣服,院子里还有一口小小的水井,井口很小,看不出深浅,老潘的老婆早已站在门口欢迎我们了,很温婉的江南女子,笑容可掬。

进到屋里一看,屋子不大,看上去挺干净,地板上铺着地板胶,上下两层,楼上是个小阁楼,有一架木梯子上去,楼下是厨房和洗手间,还有一间客房,老潘介绍说楼上有两间房,其中一间是客房,已经有一对情侣住了,另一间是他们夫妻两的卧房,他说我们要两间房,就把他们的卧房让出来给我们住,“那你们呢?”我有些于心不忍,老潘说没关系,他老婆可以去邻居家住,而他就在厨房搭个钢丝床将就一晚,“做生意嘛。”他笑笑,毫不以为异,看来他们经常这样安排,反而让我们觉得不好意思,可要不住他们家,好像又让他们赚不到钱,算了,随他们安排吧。我们跟着老潘上了楼,木制的楼梯上了红油漆,被擦得光可鉴人,进了房间,不大,很干净,地上铺了地毯,大大的双人床,床头挂着老潘夫妇的结婚照,家具看上去都较古老笨重,有一扇小小的窗户,垂着蓝印花布的窗帘,我们觉得还挺满意。我们的行李比我们早到一步,已在房里等我们多时了。

稍事修整,我们便来到街上,不是周末,游人不如想像的多,这正和我们的意,可以随心所欲的慢慢游玩,这时候的乌镇没有节假日游人如织的拥挤,导游旗的招摇,喇叭的喧嚣,整个诗画水乡沉浸在一片静谧、恬淡、温馨之中。正适合拍照: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垂柳依依、在人家门口酣睡的黑狗、砖木结构的民居、河边浣衣的女人、幽深的小巷、古旧的石板路、沉醉在手工艺制作中的匠人……随便举起镜头,一切皆可入画,真是一步一景。一条小河贯穿古镇,河面上,橹声咿呀,船影徐徐,水面上映两岸房屋树木的倒影,如梦似幻,一直延伸到很远,情不自禁驻足发呆,浑然不知身在何处。

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没有欲望、没有杂念,镇上居民大都是一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倚在自家的木门槛上,看游客一拨拨来来去去,看着他们对自己世世辈辈居住的家园如此好奇、喜欢和羡慕,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在也许在游客眼里,他们和乌镇一样,也是一道原始的风景,想起那句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在他们眼里,这些游客又何尝不是一道风景呢?

流连忘返的逛到天色已黑,所有的店铺都已打烊,街灯已经次第的亮了起来,小河两岸人家的屋顶已经飘起了炊烟,有几家还沿河挂了灯笼,灯光和房子的倒影映在河里,相比白天的风景,古镇的黄昏又有了另一种意境,即不是想像中的灯火通明,也没有网友介绍中的漆黑一片,我们刚在水边美人靠的栏杆上坐下来,便看到我们的房东老潘和他老婆周大姐已经出来寻找我们了,原来他们竟然怕我们迷路或者被保安清查,真是纯朴的人啊,知道我们没吃晚饭,连忙给我们介绍邻河的一家家庭餐馆,说可以就在河边上摆张桌子,临河而食,我们听了大喜。菜很快上来了,红烧羊肉(农家小羊肉28元):是所有网友都推荐到的一道菜,我们当然点了,果然名不虚传。胡羊肉,配以黄酒、茴香、八角大料等炖得香烂不腻,没有丁点骚味,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了。香干马兰头(12元一盘):油炸小刁子鱼,据说是从河里捞上来的,用酱油腌了再炸,外焦里嫩,臭豆腐,和深圳街头买的不同,金黄色的,看着很卫生;酱鸭,也是乌镇很有名的,常被人用真空包装带走;再配上我们刚刚闲逛时买的五香豆干,还有乌镇特产乌梅酒,把酒临风,其乐无穷。

天渐渐黑了下来,好心的店老板可能怕我们把菜夹到鼻子里,竟然给我们提来了一盏马灯,和《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一模一样,我们的兴致更高了,“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夜色中,河岸边稀稀拉拉走着几个散步的人;我们旁边的石桥上,老潘和几个当地人在聊天,用我们听不懂的方言,石板路两旁有的房子门是开着的,有几个人坐在门口下棋;有些人家半掩着门,在屋里吃饭,隐约可闻到饭菜的香味;大多数人家还是关着门,但门缝里传出灯光,隐约还有电视的声音。相对于白天,这里的夜晚是宁静的,但又却是生动和充满生活气息的,象是一个安静的村庄。直到这时才感觉到这是一个静谧的小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不再是一个热闹的旅游景点。

吃完饭,又沿着小河慢慢散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又有“家在画中住,人在画中游” 夜色下的乌镇就像是一首平仄顿挫的律诗,吟毕犹觉诗意缭绕,回味隽永。

回到老潘家,其实也就九点多钟,可镇上人家的灯大都熄灭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看来,小镇的人们生活得相当安逸,习惯了做夜猫子的我们对这静谧的夜反而不太习惯,一进屋,豁然看到老潘正猫着腰在擦地板,都说江南男人勤快,看来真是名不虚传。看到我们回来,老潘直起身来,憨憨地笑着,说“回来啦?我都收拾干净了,早点洗澡睡觉吧。”我和老公刚刚上楼进了老潘夫妇的房间,老潘又敲门进来了,他先帮我们把空调打开,又指点我们灯的开关在何处,最夸张的是他竟然从床底拿出一个痰盂罐,悄悄对我说,晚上如果不想下楼方便,可以用这个,我……晕死。(当然,我没有用)

睡到半夜,老公忽然肚子痛,不知是不是晚饭吃得太多了,实在忍不住,踩着“嘎吱嘎吱”作响的木梯下楼去洗手间,静夜里这木楼梯的声音分外扎耳,听得人胆战心惊。去洗手间要穿过厨房,而老潘就铺了一张钢丝床睡在厨房里,想像我老公腆着魁梧的身躯挤过老潘窄窄的小床,老潘势必要被惊醒吧?最可恶的是而他一晚上竟去了三次,可怜的老潘!

早上,阁楼的小窗隐约透进来光线,我就醒了,刚醒来,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梦里不知身是客”大概就是说我这样的,愣了半天,才想起我们现在是在江南的枕河人家-乌镇。

下得楼来,看到周大姐已经回来了,正在忙活,一问老潘,竟然上班去了,原来老潘还是一家国营企业的职工,做家庭旅馆,纯粹是为了贴补家用,因为他们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拿了昨晚在镇上买的蓝印花布头巾给周大姐看,戴上问她好看吗?她竟然说:“啊哟,这种东西有什么好啊?戴在头上难看死了。你说,我们这里有什么好,不就几栋木头房子吗?我可是喜欢城里,我女儿毕业后也不会回到乌镇来,去杭州、去上海,都比这里好啊。”我初听哑然,但过后仔细一想,也觉得她说得一点没错,是啊,我们只是站在游客的角度觉得这里风景优美,可对于世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讲,每天住着这样老式木结构的房子,低矮的屋檐,斑驳的粉墙,江南的梅雨天潮湿闷热,木头房子还要提防白蚁的侵袭,也实在没有了太多的热爱。就像好多游客嘴里说着我好喜欢这里哦,可是如果真的叫他留下来过上一生一世,又有几人愿意呢?或许正是由于无法停留的脚步,使乌镇水乡在游客的眼里更添了一份眷恋、一份遗憾!所以很能体会周大姐的感受,认为她很真实,没有作伪!

乌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旅游团一拨拨的开进来,导游手中的导游旗此起彼伏,招呼声不绝于耳,走到哪里,都看到络绎不绝的游人,我们跟着人群走过了石板路,看过了蓝印花布作坊,尝过了三白酒,参观了百床馆、坐过了摇船,吃过了芋艿,踩过了“逢源双桥”,路过了似水流年中黄磊修补古书的书院和“晴耕雨读”的牌匾…………但是一直觉得脑袋胀胀的,因为满耳充斥着嘈杂的人声,而心里却又空空的,因为我们不知道除了这几张不带感情的照片,我们还能带走些什么……

再见了,乌镇!再见了,小桥流水!下次我们还会再来!

转道绍兴再至上海,乘第三天下午的飞机回深圳,深圳暴雨如注。

转自:http://alexlecho.blog.163.com/blog/static/2828070520077112103811824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