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似水年华et乌镇 |
[游记]似水年华et乌镇 |
2008-05-22 sina.com.cn |
[似水年华。] 近日,在博里时常提到的剧《似水年华》。是最近来反复看很多次的。时常在深夜,抱着笔记本,插着移动硬盘,蜷缩在被子里看到凌晨,直到笔记本电池耗尽,才不舍得睡去。 是的。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剧。也是我在国外艰难地下载的最完整的一部。于是,我靠着它活,陪伴我度过许多的不眠之夜。即使看过再多次,也不会厌倦。依然会在心底生出最剧烈的触动。 这部剧,让我深深地喜欢着黄磊和奶茶。深深地喜欢乌镇。深深地喜欢着蓝印花布。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纯属偶然。夜里,我窝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按着遥控器。从头到尾,再反复。突然,我看到一个画面里是奶茶清秀的脸。我停住了。于是,一直记得那个镜头。 英在酒店的房间里,沉默着。她打开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石桥。风吹进来,吹动白色的纱帘。她打了个电话给文,她的声音断续的,内心是不安的。 文说,我没有在早上五点喝过酒。 英说,我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喝酒喝到早上五点过。 文凝视着英,突然把她拥进怀里。许久...... 这个画面不过五分钟的时间,我没有看到开头,不知故事的内容,仅仅为这样一个画面感动,流下泪来。 可是最终英和文始终没有在一起。她错过了。那次相约,是她爽约。她亦不知道在她试婚纱的时候,文就站在对面的街道望着,望着,心碎了一地,再也无法愈合。 我不喜欢这个结局。那个胡同在剧里叫作“北官房胡同”。英站在那,面对着父亲曾经住过的院子,手拿一枝红色的花。她说,爸爸,我回来了。我该怎么办?她的眼泪流下来。我的眼泪也流下来。 可是,错过的终究是错过。无论你有什么样不得已的借口。 [乌镇。] 因为《似水年华》这部剧,我爱上乌镇这个江南古镇。于是,那一年,只身一人,去了乌镇。 从上海出发,跟一日游的团。坐在旁边的女子,亦是独自出行的,大我几岁,友好地交谈了几句。她说,我们结伴吧。我说好。 午饭在乌镇古旧的木头房子里,有着剧里相似的雕花门。我们点了一盘臭豆腐,一碗鸡汤。臭豆腐炸的很脆,说是那里的特色小吃。白色的,吃起来却很香。 这里的每一景,每一物,都十分熟悉。好像曾经来过一样。她说,我们去看戏吧。说完,拉着我的手朝远处跑去。青石板路绵延着脚步的声音,还有河边孩子的嬉笑声,小贩的叫卖声,那样清脆。我们跑在窄小的弄堂里,古旧的木板门在身边一一闪过。我想起那个叫默默的女孩。她总是一直在跑,从不知道疲累。她总是微笑着,不知道的忧伤。 皮影戏。我们坐在长长的木头凳子上看皮影戏。还是老掉牙的戏目,武松打虎。几个老人坐在前面的凳子上,专心地看着。或手拿旧式烟斗,或拿着蒲扇。偶尔轻声交谈,偶尔大笑。我坐在后排,阳光从打开的雕花门歇歇地射进来,映射在我裸露的后背上。有些滚烫。原始的皮影戏,我看着看着,竟感动地流了泪。亦是滚烫的。 时光,在这里仿佛失去了力气。它是静止的,停在美好的过去。与世隔绝。镇里的老人不知疲倦地坐在巨大的纺织机前纺线。那机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好像是旧时光在与路人轻声低语。老人说,如今除了这里也许再看不到这种纺车了。而她们纺线不是特别设置的景点,是为自己。他们的衣服都是这样纺出来,织成布,染做蓝印花布。全部都是手工。老人爽朗的笑,还依稀记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93ed501000bfv.html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